一种火电机组与空气透平耦合的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654066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10048401.0

    申请日:2011-03-01

    发明人: 李建锋

    CPC分类号: Y02P10/28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机组与空气透平耦合的发电系统,包括锅炉汽轮发电机组、风机、压气机、高温换热器、空气预热器、锅炉炉膛、空气透平和发电机等。风机入口处安装调节挡板,风机出口通过两根管道分别与压气机入口和空气预热器低温段的空气入口相连接;压气机出口通过管道与空气预热器高温段空气入口相连接,空气预热器高温段空气出口通过管道与高温换热器空气入口相连接,高温换热器空气出口通过管道与涡轮入口相连接,涡轮出口通过管道与锅炉炉膛相连通。风机与压气机之间的管道上也安装调节挡板。高温换热器可以直接安装在锅炉炉膛的里面,或者高温换热器的烟气入口通过管道与锅炉炉膛相连通,高温换热器的烟气出口通过装有调节挡板的管道与锅炉尾部烟道相连通。风机、压气机以及发电机均由空气透平驱动。

    循环流化床锅炉低风压改进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21199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058036.1

    申请日:2011-03-11

    发明人: 张全胜

    IPC分类号: F23C10/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低风压改进技术及运行方法,它包括低风压改进技术和低风压运行方法。低风压改进技术包括二次风支管的横截面的扩大并呈渐缩、二次风喷口的横截面扩大并减少二次风喷口数量、采用小阻力型风帽同时降低启动床料的厚度、延长二次风管喷口的长度使其插入炉内500mm或在二次风上部设置分流台。低风压运行方法包括控制炉膛差压在、调整一次风量不超过临界流化风量的1.2-1.3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摒弃了高风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统做法,用上述低风压思想指导运行调整,用上述低风压思想对流化床锅炉进行技术改进以实现显著节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锅炉水介质前置空预器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992683U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20071894.5

    申请日:2011-03-18

    发明人: 张全胜

    IPC分类号: F23L15/00

    CPC分类号: Y02E20/34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水介质前置空预器,其是在锅炉排烟道里、送风机出口的冷风道里分别设置一组蛇行管排组换热器,两组蛇行管排组换热器和一水泵及相互连接的管道组成一个水循环系统。还包括有一对该水循环系统给排水的水箱。其可实现对锅炉烟气余热的利用,提高了原锅炉热风温度45℃左右,减少了一定的锅炉燃料消耗量,锅炉效率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电站锅炉节能降耗的潜力巨大。

    带有插入式风管的流化床锅炉

    公开(公告)号:CN202018035U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120071921.9

    申请日:2011-03-18

    发明人: 张全胜

    IPC分类号: F23C10/2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插入式风管的流化床锅炉,包括流化床锅炉本体,具有一次风道,在炉膛下部锥体水冷壁前炉墙和后炉墙上布置有若干根二次风管;其中,各上二次风管插入炉内,其穿入炉墙后延长的长度为0.8~1.5米。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底部有一组插入式一次风管。其提高了上二次风射流的能穿透性,能提高炉膛中心区煤颗粒的燃尽程度,故而大大降低锅炉飞灰中的含碳量,减少能源浪费。

    低风压循环流化床锅炉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024322U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20062427.6

    申请日:2011-03-11

    发明人: 张全胜

    IPC分类号: F23C10/2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风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它包括炉膛、上二次风支管、下二次风支管、二次风喷口、分流台、风帽、床料、一次风管,其特征是:设置分流台,扩大二次风喷口,改变上二次风支管截面,改变下二次风支管截面,扩大风帽内套筒的喷口,改变床料的厚度。低风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会使二次风机出口风压控制在8500-6500Pa,一次风机出口风压控制在11000Pa-9000Pa;风帽阻力调整到25000-3000Pa;可降低风机电机能耗25-35%,全电厂厂用电率降低1-1.5个百分点,节能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