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55588A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610084182.0
申请日:2006-04-2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 , H01M4/131 , H01M4/1315 , H01M4/364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极,其包括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混合物,其中以95∶5~60∶40的重量比,混合平均粒径D50为12.5~22μm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平均粒径D50为1~5μ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269240C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01137998.7
申请日:2001-09-2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04 , H01M4/0402 , H01M4/0404 , H01M4/0416 , H01M4/043 , H01M4/047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可充电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把要涂敷的锂氧化合物以及包含涂敷元素源的有机溶液或水溶液放入混合器中,将该混合物连续不断地搅拌以使各成分完全混合,并将干燥的热气体引入到混合器中使溶剂蒸发,同时不断地搅拌所得到的粉末。对所得到的干燥的涂敷过的粉末状化合物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以获得氧化物涂敷于其上的锂氧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519966A
公开(公告)日:2004-08-11
申请号:CN200410001811.X
申请日:2004-01-1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4/623 , H01M10/0525 , H01M10/4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阴极活性物质以及使用该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电池,所述阴极活性物质是通过以1∶1.0-1∶1.2的摩尔比混合过渡金属化合物和锂化合物,并在提供分压比为1∶0.001-1∶1000的CO2和O2的同时热处理该混合物而制备的。对于过充电,该锂电池可确保安全性,因为在不降低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特征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切断电流的过流(overflow)。
-
公开(公告)号:CN1346158A
公开(公告)日:2002-04-24
申请号:CN01137998.7
申请日:2001-09-2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04 , H01M4/0402 , H01M4/0404 , H01M4/0416 , H01M4/043 , H01M4/047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可充电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把要涂敷的锂氧化合物以及包含涂敷元素源的有机溶液或水溶液放入混合器中,将该混合物连续不断地搅拌以使各成分完全混合,并将干燥的热气体引入到混合器中使溶剂蒸发,同时不断地搅拌所得到的粉末。对所得到的干燥的涂敷过的粉末状化合物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以获得氧化物涂敷于其上的锂氧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4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1911058362.5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和由化学式2表示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化合物小的粒径的第二化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的至少一种包括芯和围绕所述芯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的除Li之外的金属中的Ni原子浓度(原子%)高于所述芯的除Li之外的金属中的Ni原子浓度(原子%),且阳离子混合小于或等于约3%。化学式1和化学式2描述于详细的说明书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651381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880031761.X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50/449 , H01M50/457 , H01M50/411 , H01M50/41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隔板及包括所述隔板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隔板包括:多孔衬底及设置在所述多孔衬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耐热层,其中所述耐热层含有丙烯酸耐热粘合剂、粘附粘合剂及填充剂,所述丙烯酸耐热粘合剂包括从(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衍生出的结构单元、含氰基的结构单元及含磺酸酯基的结构单元,所述粘附粘合剂包括包含羟基的结构单元、包含乙酸酯基的结构单元及包含碱金属的结构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43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058362.5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和由化学式2表示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化合物小的粒径的第二化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的至少一种包括芯和围绕所述芯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的除Li之外的金属中的Ni原子浓度(原子%)高于所述芯的除Li之外的金属中的Ni原子浓度(原子%),且阳离子混合小于或等于约3%。化学式1和化学式2描述于详细的说明书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594692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310047994.8
申请日:2013-02-0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nventor: 朴晸浚
IPC: H01M4/4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C01G45/1228 , C01G51/50 , C01G53/50 , C01P2002/52 , C01P2002/54 , C01P2002/85 , C01P2004/03 , C01P2004/61 , C01P2004/84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10/052 , H01M10/0569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和包括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可充电锂电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Li1+xM1‑kMekO2表示的化合物。在正极活性物质的颗粒的表面部分中,Li1+xM1‑kMekO2中的由Me表示的元素与由M表示的元素的摩尔比[Me/M](A)为0.05≤A≤0.60;在整个颗粒中,Li1+xM1‑kMekO2中的由Me表示的元素与由M表示的元素的摩尔比[Me/M](B)为0.003≤B≤0.012;在颗粒的内侧部分中,由Me表示的元素在两个位置之间具有小于或等于大约0.04wt%的浓度差。在Li1+xM1‑kMekO2中,‑0.2≤x≤0.2,0<k≤0.05,M是从Ni、Mn、Co和它们的组合中选择的一种,Me是从Al、Mg、Ti、Zr、B、Ni、Mn和它们的组合中选择的一种,以及M是与Me不同的元素,或者M不包括与Me相同的元素。
-
公开(公告)号:CN1274043C
公开(公告)日:2006-09-06
申请号:CN200410001811.X
申请日:2004-01-1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4/623 , H01M10/0525 , H01M10/4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阴极活性物质以及使用该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电池,所述阴极活性物质是通过以1∶1.0-1∶1.2的摩尔比混合过渡金属化合物和锂化合物,并在提供分压比为1∶0.001-1∶1000的CO2和O2的同时热处理该混合物而制备的。对于过充电,该锂电池可确保安全性,因为在不降低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特征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切断电流的过流(overflow)。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41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1911058343.2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包括基于镍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所述基于镍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其中多个一次颗粒附聚的二次颗粒,其中所述二次颗粒包括芯和围绕所述芯的表层,并且所述表层包括多个一次颗粒和在所述一次颗粒之间的纳米尺寸的基于钴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