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8252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0142324.3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曾未 , 姚维华 , 赵耀 , 李锋 , 秦冬 , 刘佳 , 冉旭 , 曾畅 , 成翔 , 吴杨 , 孙燕 , 王连杰 , 汪量子 , 朱紫豪 , 颜达鹏 , 陈杰 , 朱发文 , 王啸宇 , 杨韵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盘管蒸汽发生器的微型全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系统,该反应堆系统包括反应堆、安全壳,反应堆设于安全壳内;安全壳置于空气中;还包括氮气稳压系统、主给水系统、主蒸汽系统、净化与余热排出系统、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本发明采用全自然循环一体化压水堆技术路线,冷却剂在反应堆内通过自然循环方式将堆芯热量导出,并由盘管直流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递给二回路工质产生过热蒸汽,该过热蒸汽可推动高效小型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或直接外输供热、制备淡水。该反应堆体积小、重量轻、超长寿期、集成高效、运维简便、安全可靠,可应用于边疆、极地、高原、远海岛屿等偏远、环境恶劣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456131.7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习蒙蒙 , 周科 , 冉旭 , 杨帆 , 李峰 , 鲜麟 , 卢川 , 喻娜 , 初晓 , 陆雅哲 , 高希龙 , 杨韵佳 , 刘晓 , 陈宏霞 , 蔡容 , 邓坚 , 刘余 , 杨洪润 , 彭诗念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的一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反应堆、冷却水箱、入口管路、出口管路、换热器、控制单元;换热器位于冷却水箱内,入口管路的一端连接反应堆、另一端穿过冷却水箱连接换热器的进口,出口管路的一端连接换热器的出口并穿过冷却水箱连接反应堆,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均高于反应堆与入口管路、出口管路连接的出、入口,出口管路位于冷却水箱与反应堆的部分设有隔离阀A,控制单元连接隔离阀A;还设有稳压器,用于监测反应堆压力值并传送至控制单元;当反应堆停堆且反应堆压力值降低至设定值,隔离阀A开启,形成第一换热循环回路。利用非能动方式即可实现排热,无需借助外力,在丧失电源情况下仍然可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3131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720649.1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喻娜 , 黄代顺 , 卢毅力 , 崔怀明 , 鲜麟 , 李峰 , 杨帆 , 程坤 , 陈宏霞 , 杨韵佳 , 周科 , 陆雅哲 , 初晓 , 方红宇 , 习蒙蒙 , 徐青蓝 , 陈果 , 张舒 , 吴鹏 , 吴广皓 , 蔡容 , 王晨阳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压水堆核电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厂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正常给水系统、能动辅助给水系统、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该系统,采用非能动排热系统和能动排热系统相结合的运行方案,能够保证堆芯在不同事故下的安全性,为核电厂不同运行模式和事故工况下提供了多样性的排热措施,保证了核电厂排出堆芯余热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了核电厂的整体安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04879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36275.6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杨韵佳 , 黄代顺 , 张渝 , 卢毅力 , 崔怀明 , 李峰 , 鲜麟 , 周科 , 张舒 , 吴鹏 , 陈宏霞 , 吴广皓 , 马誉高 , 喻娜 , 杨帆 , 陆雅哲 , 习蒙蒙 , 初晓 , 蔡容 , 程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优化策略生成方法、装置及介质,包括:针对压水堆核电厂,形成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基准事故清单;根据所述基准事故清单中不同事故类型,明确不同事故的排热措施应能达到的目标效果;并基于所述目标效果确定影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优化的限制性工况;根据所述限制性工况,建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自动优化策略模型;对所述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自动优化策略模型进行求解,生成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优化策略方案集合;根据所述优化策略方案集合,得到最优策略方案。本发明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对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进行自动优化设计,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充分挖掘设计裕量,提高了策略优化生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7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0676944.0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喻娜 , 冉旭 , 吴清 , 刘昌文 , 冷贵君 , 李峰 , 丁书华 , 鲜麟 , 陈伟 , 陈宏霞 , 吴丹 , 钱立波 , 杨帆 , 周科 , 吴鹏 , 初晓 , 蔡容 , 张舒 , 习蒙蒙 , 陆雅哲 , 程坤 , 杨韵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事故规程定量化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采用不同层级的工况选取方法,获取事故规程定量化评价的工况谱;S2:根据获取的事故规程定量化评价的工况谱,构建两维度定量化评价体系模型,包括基于初因事件维度的评价体系模型和基于子规程维度的评价体系模型;S3:获取核电厂事故规程定量化分析需求,根据需求,自动选取对应维度的评价体系模型进行核电厂事故规程定量化分析,得到定量化分析结果;进而指导将核电厂逐步引导至预期的状态。本发明从不同角度对事故规程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化分析,分析评估行之有效,从而为事故规程的设计、论证以及优化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6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676887.6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程坤 , 冉旭 , 吴清 , 刘昌文 , 冷贵君 , 李峰 , 喻娜 , 陈宏霞 , 蔡容 , 习蒙蒙 , 陆雅哲 , 杨帆 , 鲜麟 , 方红宇 , 吴鹏 , 初晓 , 周科 , 张舒 , 杨韵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压力容器液位指示失效下的自然循环冷却方法,包括:启动控制棒驱动机构冷却风机,将主系统硼化至冷停堆硼浓度;对主系统降温、降压,使主系统热段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使主系统压力降至第一压力;对主系统降温、降压,使主系统热段温度降至第二温度,使主系统压力降至第二压力;对主系统降温,使热段温度降至设定温度;投入余热排出系统,将主系统继续冷却至冷停堆工况;通过采用台阶式的主系统降温、降压方法,并严格设定限制降温、降压速率等限值条件,避免上封头的闪蒸产汽;通过监测和控制稳压器水位,来判断自然循环循环冷却过程中的上封头产汽情况,并消除可能存在的蒸汽。
-
公开(公告)号:CN11406804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87571.1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冲装置及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该缓冲装置应用于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缓冲箱,所述缓冲箱设置有用于连接换热器壳侧出口管道的管口;还设置有用于将安全壳外的流体引入所述缓冲箱的入口管道以及将所述缓冲箱的流体引出所述安全壳的出口管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装置及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通过将该缓冲装置应用于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能够有效消除系统出口管道内的两相振荡,延长系统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6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76943.6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程坤 , 冉旭 , 吴清 , 刘昌文 , 冷贵君 , 李峰 , 喻娜 , 陈宏霞 , 蔡容 , 习蒙蒙 , 陆雅哲 , 杨帆 , 鲜麟 , 方红宇 , 吴鹏 , 初晓 , 周科 , 张舒 , 杨韵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的自然循环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主系统硼化至冷却堆硼浓度;维持主系统压力稳定,进行主系统热段降温;进行主系统降压;循环直至主系统热段温度降至设定值,主系统压力降至设定值;进行上封头流体降温;进行主系统降压;隔离安注箱,并主系统降压至最终压力值;将主系统冷却至冷停堆工况;本发明通过设定严格的主系统降温降压执行步骤和限制条件,防止主系统自然循环冷却过程中上封头流动死区流体的闪蒸产汽所导致的自然循环终止,确保了事故后反应堆能够被持续冷却至安全可控的冷停堆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168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720650.4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陈宏霞 , 喻娜 , 黄代顺 , 卢毅力 , 崔怀明 , 鲜麟 , 李峰 , 杨帆 , 程坤 , 周科 , 陆雅哲 , 初晓 , 习蒙蒙 , 蔡容 , 张舒 , 吴鹏 , 杨韵佳 , 王晨阳 , 徐青蓝 , 陈果 , 马海福 , 陈伟 , 吴广皓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压水堆核电厂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容量需求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核电厂设计特性,梳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所要应对的设计基准事故清单;根据所述设计基准事故清单,明确各事故发生后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达到的效果;根据明确的各事故后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达到的效果,确定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限制工况;对确定的限制工况进行分析,从初始工况、反应堆保护和控制、堆芯相关假设等方面进行保守考虑,确定各限制工况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容量要求;根据对限制工况的分析结果,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容量范围,为新型核电厂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容量设计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27415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39097.7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张舒 , 刘余 , 邓坚 , 鲁剑超 , 鲜麟 , 张丹 , 曾畅 , 杨帆 , 程坤 , 李峰 , 喻娜 , 杨洪润 , 余红星 , 张渝 , 马誉高 , 方红宇 , 陈宏霞 , 吴鹏 , 蔡容 , 杨韵佳 , 沈才芬 , 习蒙蒙 , 陆雅哲 , 周科 , 冉旭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中海水冷却的船用核动力装置二回路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作为一个可在反应堆正常以及事故停堆工况下自动投运并有效导出堆芯余热的安全系统,具有换热效率高,对现有设备改动少以及对空间要求小等优点。基于新型集成二回路系统技术特征,新构建一条基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与集中海水冷却系统的能动余热排出通道,可进一步拓展余热排出系统配置多重性、多样性,达到了进一步提升船用核动力装置余热排出功能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