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内高温烟气温度与成分协同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1988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10577911.3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炉内高温烟气温度与成分协同测量装置,包括:主烟气全压管;速度/压力测定系统:包括静压管、1/4圆导向管和静压帽;烟气采集系统:包括取样管、取样嘴和隔膜泵;高温温度测量系统:包括多根设置在静压管内的热电偶;冷却系统:包括套设在主烟气全压管与静压管之间的双向水冷内螺纹管式换热器;分析系统:包括与静压管上的静压接口和烟气出口上的全压接口连通的压差表、与热电偶连接的温度计、与隔膜泵依次连接的烟气分析仪、累计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本发明能够实现炉内高温环境下温度、压力、成分的协同测量,且实时在线测量炉内温度与成分的精度高。

    一种燃气锅炉烟气潜热回收装置交叉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1544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1017484.X

    申请日:2019-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气锅炉烟气潜热回收装置交叉布置方法,属于燃气锅炉尾部受热面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锅炉烟气潜热回收装置交叉布置方法。解决了传统的热力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锅炉尾部受热面潜热回收装置设计的问题。本方法所述潜热回收装置包括多个冷凝器和多个空气预热器,对潜热回收装置的烟气侧、空气侧和工质侧进行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分别绘制多个冷凝器和多个空气预热器的性能曲线,所有冷凝器和空气预热器的性能曲线所构成的区域为燃气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布置面积,选择综合性能值最大的综合性能曲线所对应的冷凝器和空气预热器排列形式作为潜热回收装置的布置结构。它主要用于燃气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布置设计。

    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墙保温结构测量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97937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605816.X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墙保温结构测量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包括:炉墙保温系统;受热面温控系统;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红外热像仪测温系统;计算机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仪将热电偶测温单元测得的数据采集并记录,通过计算机系统得到炉墙保温系统的每层保温材料温度变化曲线及变化梯度,直观显示保温材料保温特性;红外热像仪在电动平移台的配合下采集保温结构表面“点‑线‑面”温度数据,形成温度云图;通过调节炉墙保温系统的每层保温材料的结构尺寸或材质,以满足保温结构表面温度均一化处理。本发明功能多样、简易快捷,针对垃圾焚烧锅炉炉墙保温结构布置,可方便变化保温结构形式,提供最优化保温结构组合形式。

    一种迎风快速过饱和烟气含湿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754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11347621.6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迎风快速过饱和烟气含湿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的采样器主体与烟道垂直,采样器主体上端设置有采样器头部,采样器头部伸入烟道内,采样器头部平直段的底部连通有泄流管道,端口为采样嘴,平直段内布置两层金属丝网,采样器主体的中部为一段直管,其中设置有接触式湿烟气加热器,采样器主体的下部安装有采样器把手端;接触式湿烟气加热器的下方布置两支热电偶和两支湿敏电容,采用双支湿敏电容测量相对湿度进行互相校正,并取平均值,通过测得的烟气平均温度、烟气平均相对湿度,计算出绝对含湿量。解决了饱和或过饱和烟气含湿量如何进行准确测量的问题。本发明实现了等速采样,保证了测量的烟气与烟道中的烟气一致。

    一种生物质三段式加压高温热解气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6973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070912.1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三段式加压高温热解气化装置,属于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生物质热解气化中焦油含量高、产气热值低的问题。蓄热体连通设置在高温烟气生成装置与第一段之间,高温烟气生成装置生成的高温烟气经蓄热体进入第一段,生物质颗粒通过CO2气体携带加压进入所述第一段内,生物质颗粒在第一段内进行高温热解和裂解;第二段及第三段内沿长度方向贯穿布置有蓄热中心管,所述生物质气进入蓄热中心管,通过向第二段内通入水蒸汽,使水蒸汽、CO2气体与第一段内生成的半焦在第二段内发生还原反应;向第三段内通入纯氧气,第二段内发生的还原反应后剩余的半焦与纯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焦油在纯氧条件下被完全烧掉。

    一种燃气锅炉烟气潜热回收装置交叉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15449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17484.X

    申请日:2019-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气锅炉烟气潜热回收装置交叉布置方法,属于燃气锅炉尾部受热面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锅炉烟气潜热回收装置交叉布置方法。解决了传统的热力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锅炉尾部受热面潜热回收装置设计的问题。本方法所述潜热回收装置包括多个冷凝器和多个空气预热器,对潜热回收装置的烟气侧、空气侧和工质侧进行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分别绘制多个冷凝器和多个空气预热器的性能曲线,所有冷凝器和空气预热器的性能曲线所构成的区域为燃气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布置面积,选择综合性能值最大的综合性能曲线所对应的冷凝器和空气预热器排列形式作为潜热回收装置的布置结构。它主要用于燃气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布置设计。

    一种角度可调的工业层燃锅炉炉拱

    公开(公告)号:CN109442470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1278398.X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角度可调的工业层燃锅炉炉拱,包括:层燃炉内壁、前拱和后拱,层燃炉内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有前拱凹槽和后拱凹槽,前拱两端分别为前拱卡接端和前拱活动端,后拱两端分别为后拱卡接端和后拱活动端,后拱两侧形成有后拱侧壁;前拱卡接端设置于前拱凹槽内,前拱活动端连接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穿过层燃炉内壁的前端,调节装置用于牵引前拱绕前拱卡接端转动;后拱卡接端设置于后拱凹槽内,后拱活动端的端头连接有若干活动块,后拱侧壁的底端设置有举升装置,举升装置用于推动后拱绕后拱卡接端转动;本发明能够适应不同煤种燃烧使用,提高燃烧效果,节能环保、适应性强。

    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墙保温结构测量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9793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605816.X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墙保温结构测量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包括:炉墙保温系统;受热面温控系统;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红外热像仪测温系统;计算机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仪将热电偶测温单元测得的数据采集并记录,通过计算机系统得到炉墙保温系统的每层保温材料温度变化曲线及变化梯度,直观显示保温材料保温特性;红外热像仪在电动平移台的配合下采集保温结构表面“点-线-面”温度数据,形成温度云图;通过调节炉墙保温系统的每层保温材料的结构尺寸或材质,以满足保温结构表面温度均一化处理。本发明功能多样、简易快捷,针对垃圾焚烧锅炉炉墙保温结构布置,可方便变化保温结构形式,提供最优化保温结构组合形式。

    一种膜式壁结构锅炉散热损失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680312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510762109.3

    申请日:2015-11-11

    Abstract: 一种膜式壁结构锅炉散热损失测试装置,本发明采用具有膜式壁结构的电炉、可控硅智能仪表控温系统、保温材料温度分层测试系统,膜式壁结构的炉体内分别设有加热器,通过可控硅智能仪表控温系统依据设定加热速率加热至设定温度并保持稳定。前侧炉墙表面可增减不同密度、材质、厚度、层间隙保温材料,通过温度分层测试系统可计算不同保温材料温度梯度及表面发射率,直观显示不同保温材料保温特性。前侧炉墙也可根据炉墙表面温度、面积、环境温度、空气流速准确测试、计算对流与辐射热损失,反应锅炉散热损失个体差异。

    一种锅炉外墙散热损失模拟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383139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768124.3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一种锅炉外墙散热损失模拟测试装置,本发明采用四组20钢φ60管件、三组鳍片组成的膜式壁结构的水冷壁,钢管内可通入不同参数蒸汽、热水等工质,可模拟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保温层区可方便增减不同材质、密度、压实度的保温材料,通过保温材料壁面温度测试系统,电脑可实时显示保温层区同面不同点、同点不同面温度并储存,方便计算保温材料温度变化梯度,直观显示保温材料保温特性。保温材料由钢丝网包裹,外侧装有与现场实际相同的彩色喷塑板,通过测试炉墙表面温度、环境温度、环境空气流速,可准确计算锅炉辐射、对流散热损失,并体现个体锅炉散热损失差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