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9051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07777.7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对二甲苯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石脑油原料送至第一反应区,并在第一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第一催化反应,得到包含苯、甲苯、对二甲苯和副产物的第一物流;(2)将苯、甲苯与甲醇送至第二反应区,并在第二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第二催化反应,得到包含苯、甲苯、对二甲苯和副产物的第二物流;(3)将第一物流和/或第二物流送至分离系统分离,得到富苯组分、富甲苯组分、作为产品的富对二甲苯组分和富副产物组分;(4)将分离出的富苯组分和富甲苯组分返送至步骤(2)中作为苯和甲苯的来源。还提供了相应的制备系统。该制备方法及制备系统,利用石脑油原料和甲醇来制备对二甲苯,调节了产品分布,显著提高了对二甲苯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46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011456763.9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由镓源、铝源和羟基酸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反应I,然后加入氧化锌和无机酸水热处理,焙烧制备得到。本申请提供一种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丙烷脱氢制丙烯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能够应用于循环流化床工艺的开发,促进丙烷脱氢新技术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57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43360.0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烷脱氢制丙烯复合型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复合型催化剂包括脱氢催化剂和转化氢气催化剂。脱氢催化剂为Pt系催化剂,为丙烷脱氢组分;转化氢气催化剂为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微孔材料,其孔道尺寸不大于4埃。制备出的复合型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丙烷转化率,同时保持丙烯的高选择性,操作简便,经济高效,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130603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110391088.0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4/06 , C07C4/00 , C07C11/02 , B01J29/85 , B01J29/48 , B01J29/76 , B01J29/40 , B01J29/08 , B01J29/74
Abstract: 一种促进戊烷转化制低碳烯烃的方法,通过在原料中添加促进剂的方法,提高戊烷的转化率和反应速率。所述促进剂为甲醇、二甲醚、乙醇、氯甲烷、碘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戊烷与促进剂混合物料中,戊烷与促进剂所含碳原子数比为:戊烷/促进剂=10~500。
-
公开(公告)号:CN101780417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10110868.9
申请日:2010-02-1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转化制取对二甲苯和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剂由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改性后的沸石分子筛再经硅氧烷基化合物修饰表面酸性和孔结构得到;其中,过渡金属含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0.1-10wt%;稀土金属含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0.1-5wt%;硅氧烷基化合物修饰后以Si计的担载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0.1-8wt%。利用该催化剂实现了在一个反应过程中由甲醇直接制取三大基础化学品乙烯、丙烯和对二甲苯的目的;反应所得的烃类产物中对二甲苯在芳烃中的选择性大于80wt%,乙烯丙烯在C1-C5中选择性大于80wt%。
-
公开(公告)号:CN101121146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610160683.2
申请日:2006-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7/082 , B01J29/85 , B01J33/00 , B01J37/0018 , B01J2229/42 , C07C1/20 , C07C11/0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含氧化合物转化制烯烃微球催化剂的保存方法,其方法是将微球催化剂在不含氧气或仅含少量氧气的惰性气氛中于一定温度焙烧,使得其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同时使催化剂带一定量的残碳或贫氢化合物。含碳催化剂置于室温保存,用于催化反应前在空气或含氧气的气氛中焙烧除碳。采用本发明的保存方法获得的催化剂,具有与新鲜焙烧催化剂相似的含氧化合物转化制烯烃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157057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610161072.X
申请日:2006-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9/85 , B01J37/0045 , B01J37/10 , C01B39/54 , C07C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合成含SAPO分子筛微球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含磷硅和铝的原料混合,胶磨,然后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硅磷铝氧化物的微球。微球经一定温度焙烧后,加入计量的有机模板剂和水,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在微球的表面和体内原位生长出SAPO分子筛(如SAPO-34)。合成的含SAPO分子筛的微球催化剂形貌完整,且具有多级孔道结构,可以用于含氧化合物转化制烯烃反应。本发明方法简化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降低了催化剂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121145B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610160682.8
申请日:2006-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nventor: 刘中民 , 田鹏 , 许磊 , 杨立新 , 吕志辉 , 齐越 , 何长青 , 魏迎旭 , 张今令 , 孟霜鹤 , 李铭芝 , 袁翠峪 , 王贤高 , 杨越 , 陆晓 , 朱书魁 , 谢鹏 , 孙新德 , 杨虹熠 , 王华 , 李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7/04 , B01J23/74 , B01J29/84 , B01J29/85 , B01J37/0045 , B01J37/038 , C07C1/20 , Y02P20/52 , Y02P30/42 , C07C11/04 , C07C11/02 , C07C11/06 , C07C11/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含氧化合物转化制烯烃微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体系由氧化硅、氧化磷及氧化铝构成,亦可同时含有碱土金属氧化物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各组分质量含量为氧化硅2~60%,氧化磷8-50%,氧化铝20-70%,碱土金属氧化物0-10%,过渡金属氧化物0-20%,且满足各组分质量含量之和为100%。其特征在于采用特定的磷酸硅铝分子筛或含过渡金属的磷酸硅铝分子筛(如SAPO-34)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与其它含各氧化物组分的原料及作为造孔剂的有机化合物(如天然产物田菁粉)混合,制成具有一定固含量的浆料,经充分胶磨后,喷雾干燥并高温焙烧,制成具有适宜粒度分布、磨损指数和较高催化性能的微球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121533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10161073.4
申请日:2006-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9/85 , B01J29/041 , B01J35/10 , B01J35/1057 , B01J35/1061 , B01J35/109 , B01J37/0018 , C01B37/08 , C01B39/04 , C01B39/10 , C01B39/54 , C07C1/20 , C10G3/49 , C10G2400/20 , Y02P30/20 , C07C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具有微孔、中孔结构的SAPO-34分子筛及合成方法。该分子筛内中孔的孔径范围2-10nm,中孔容积0.03-0.3cm3/g。其合成方法是采用三乙胺作为模板剂,同时在合成凝胶中加入孔道调节剂,使得所制备的分子筛晶粒除有微孔外,还具有中孔分布。以本发明合成的SAPO-34分子筛可以用作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反应的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367699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710176604.1
申请日:2007-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制取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两个反应区,包括:a)在第一个反应区,碳数不小于4的烃类在固体酸性催化剂上发生催化裂解反应,转化为包括乙烯和丙烯的烃类产物;b)在第二个反应区,甲醇(或/和二甲醚)和含有乙烯的气体在固体酸性催化剂上反应,转化为含有丙烯和更高碳数烃类的产物;c)第一反应区的产物中,至少一部分乙烯用作第二反应区的原料,第二反应区的产物中,至少一部分碳数不小于4的烃类用作第一反应区的原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