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9225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184795.0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电缆埋设深度的设计方法,采用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布辛奈斯克解可获取落锚深度、最大应力深度及托锚深度。相同条件下,最大应力深度小于落锚深度,而托锚深度则可大于也可小于落锚深度。当托锚深度大于落锚深度时,由于埋设深度大于托锚深度,故埋设深度也必然大于落锚深度,此时托锚或落锚均不会对海底电缆造成损害。当托锚深度小于落锚深度时,即使埋设深度小于落锚深度,但由于埋设深度大于最大应力深度。因此,海底电缆因船锚冲击而受到的应力也将小于电缆极限承载力,海底电缆也不会被损坏。可见,通过上述海底电缆埋设深度的设计方法可有效地避免锚害。
-
公开(公告)号:CN109308359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10617706.6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电缆保护体的尺度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电缆施工位置和电缆施工位置的保护方案;(B)、选取护底块石的最小稳定质量;(C)、计算锚爪的刺入深度;(D)、计算保护体的深度H和宽度B;(E)、校核保护体的深度和宽度设计,首先电缆施工位置和保护方案,接着确定护底块石的最小稳定质量,通过第一方程组得出锚爪的刺入深度,根据第二方程和第三方程得出保护体的深度和宽度,完成保护体的尺度设计,最后对保护体的尺度设计进行校核,根据地质种类及锚的尺寸进行设计保护体的尺度,并根据保护方案施工使海底电缆保护体的尺度设计规范化标准化,避免靠经验设计而造成没有统一设计标准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5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08344.5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睿 , 张振 , 闫琪 , 徐伟 , 黄寅茂 , 陆莹 , 聂卫平 , 李炬添 , 赵陆尧 , 曾广璇 , 王泽民 , 杨努迪 , 潘子逸 , 蔡彦枫 , 李元曦 , 刘刚 , 王鹏宇 , 邢智翔 , 陈严弢
IPC: G06F30/20 , G06F30/10 , G06F113/06 , G06F113/1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考虑海缆本体热参数动态变化特性的海缆优化选型方法,包括:搭建海缆的大电流温升实验系统,调整环境组分对不同敷设场景进行模拟,获取温升数据;建立等效热路模型,并根据温升数据获取等效热路模型中热参数的热参数反演结果;建立不同敷设场景下海缆的电‑磁‑热‑流体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并根据热参数反演结果,设置不同敷设场景下的海缆本体热参数;根据输送容量要求和不同敷设场景下的海缆本体热参数,获取海缆截面的截面选型;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海缆选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海缆选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583083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1811445408.4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3/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载流量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采用电缆线路系统模型处理当前载流量,获取电缆金属护套电流和铠装电流;根据当前载流量、电缆金属护套电流和铠装电流,获取当前损耗因数;采用电缆载流量模型处理当前损耗因数,获取当前修正量;并获取当前修正量与当前载流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在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将当前修正量确认为电缆的载流量,从而,本申请充分考虑了海底电缆的金属护层和铠装对载流量的影响,避免了金属护层和铠装的影响对获取载流量带来的误差,并且在当前修正量满足条件时,才将修正量作为电缆的载流量,使得能够精确获取电缆的载流量,进而能够保证海底电缆的安全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3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01264.X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睿 , 张振 , 黄寅茂 , 谭任深 , 陆莹 , 汤翔 , 王亦清 , 李炬添 , 赵陆尧 , 骆亮 , 陈滢 , 胡晶格 , 曾广璇 , 王泽民 , 刘刚 , 王鹏宇 , 陈严弢
IPC: G06F18/23211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荷计算的海缆载流评估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在得到海缆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后,划分出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海缆负荷数据集,对各海缆负荷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即将海缆负荷数据集划分为若干个聚类簇,对于每一聚类簇还根据海缆负荷数据集中的各个数据点与聚类簇的初始聚类中心的距离,对初始聚类中心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聚类中心;最后基于优化后的聚类中心对海缆负荷数据集进行聚类,输出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海缆日负荷曲线,从而求解出对应的负荷因子,实现海缆载流评估。本发明的聚类分析可以反映出各个时间尺度下实际的负荷情况,即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海缆负荷的分布,从而实现更准确地评估海缆的载流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84579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51802.5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G5/06 , F16F15/02 , F16F15/067 , F16F15/08 , H02G1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阻尼线路机械振荡的装置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线减震座及GIL母线减震支撑结构,一种管线减震座,包括顶盖和底座,顶盖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提供沿竖直方向的缓冲,顶盖与底座之间设有用于限制顶盖和底座相对水平位移的位移约束结构,在缓冲弹簧与顶盖之间和/或缓冲弹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柔性缓冲垫,解决了缓震过程中,弹簧与刚性材料直接接触,造成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0835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710617706.6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电缆保护体的尺度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电缆施工位置和电缆施工位置的保护方案;(B)、选取护底块石的最小稳定质量;(C)、计算锚爪的刺入深度;(D)、计算保护体的深度H和宽度B;(E)、校核保护体的深度和宽度设计,首先电缆施工位置和保护方案,接着确定护底块石的最小稳定质量,通过第一方程组得出锚爪的刺入深度,根据第二方程和第三方程得出保护体的深度和宽度,完成保护体的尺度设计,最后对保护体的尺度设计进行校核,根据地质种类及锚的尺寸进行设计保护体的尺度,并根据保护方案施工使海底电缆保护体的尺度设计规范化标准化,避免靠经验设计而造成没有统一设计标准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529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643478.0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户内直流海缆终端站,包括:终端站室、电缆沟、第一穿墙套管以及第二穿墙套管;电缆沟位于终端站室的室内地下,连通海底和终端站室的室内,以使得直流海缆进入终端站室的室内;第一穿墙套管和第二穿墙套管贯穿终端站室的侧室壁,第一穿墙套管的第一端连接直流海缆的正极,第二端连接陆上直流架空线的正极;第二穿墙套管的第一端连接直流海缆的负极,第二端连接陆上直流架空线的负极,以通过第一穿墙套管和第二穿墙套管将室内的直流海缆与室外的陆上直流架空线连接起来。本实施例采用全户内的布置方法,将直流海缆终端站的多种电气设备及连接方式布置在室内,有效提高电气设备耐污性能及抗风能力,提高海上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3756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247842.7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保护管的散热改进设计方法及系统,基于历史保护管运行数据库,获取环境荷载数据;构建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取不同环境下的保护管温度分布特征;获取不同荷载组合工况下的保护管应力分布特征;获取若干不同的保护管散热改进设计方案和保护管结构强度评估结果;对所述若干不同保护管散热改进设计方案筛选,得到满足预设保护要求的保护管散热改进设计结果。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仅考虑保护管开孔散热设计,缺乏对保护管结构性能下降的考虑,导致保护管保护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实现对保护管的散热设计提出温度和应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设计评估,提高保护管保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9225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1811184795.0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113/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电缆埋设深度的设计方法,采用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布辛奈斯克解可获取落锚深度、最大应力深度及托锚深度。相同条件下,最大应力深度小于落锚深度,而托锚深度则可大于也可小于落锚深度。当托锚深度大于落锚深度时,由于埋设深度大于托锚深度,故埋设深度也必然大于落锚深度,此时托锚或落锚均不会对海底电缆造成损害。当托锚深度小于落锚深度时,即使埋设深度小于落锚深度,但由于埋设深度大于最大应力深度。因此,海底电缆因船锚冲击而受到的应力也将小于电缆极限承载力,海底电缆也不会被损坏。可见,通过上述海底电缆埋设深度的设计方法可有效地避免锚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