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价积炭催化剂活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976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08831.3

    申请日:2018-04-09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催化剂活性的方法。催化剂积炭量是评价催化剂活性的参数之一,催化剂积炭量通常采用通氧燃烧的方式进行测定,不仅操作复杂而且会因燃烧放热导致部分破坏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基于积炭含有顺磁共振可测的自由基,且该自由基浓度与催化剂积炭量成比例关系,因此通过测定催化剂上自由基浓度即可估计催化剂的积炭量,进而评价催化剂的活性。本发明的特点在于简便易行,不改变催化剂结构和性能。本发明适用于评价各种积炭催化剂的活性。

    一种热解实验装置及其热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55926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832447.9

    申请日:2017-09-15

    IPC分类号: G01N25/00 B01J6/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解实验装置及其热解方法,主要由石英舟、热解管、挥发分收集管、加热部分、冷却部分、压力测量部分、真空泵组成;待测样品置于石英舟内,然后将石英舟置于热解管内;挥发分收集管与热解管紧密连接;部分热解管置于加热部分内,部分挥发分收集管置于冷却部分内;连接挥发分收集管与压力测量部分;热解前,对石英舟、热解管、挥发分收集管和压力测量部分组成的系统抽真空后密闭;热解时,挥发分在接近真空的环境中快速对流逸出样品层和热解管,随后进入挥发分收集管被冷凝;热解后,待装置恢复至常温,可分别收集气、液、固产物进行研究。本发明可减少挥发分的二次反应,并实现三相产物的完全分离和收集;装置组成简单,操作简便。

    一种联产电石、煤气和焦油的复合床反应器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72536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10212614.7

    申请日:2012-06-2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产电石、煤气和焦油的复合床反应器及方法,属于电石生产领域。所述反应器包括料斗、闸料仓、移动床预热室、焦油收集器、气体排出口、布料器、氧热反应室、喷氧烧嘴、产物熔池以及产物排出口,料斗通过闸料仓与移动床预热室连接,移动床预热室顶部侧面设有焦油收集器、焦油收集器上设有气体排出口,移动床预热室底部设有布料器,移动床预热室通过布料器与氧热反应室连通,氧热反应室底部与产物熔池连接,氧热反应室与产物熔池连接处上部设置喷氧烧嘴,产物熔池中下部设有产物排出口。本发明反应器结构简单、能效高、易于规模化,原料由粉状含碳原料与粉状含钙原料造粒而成,原料间的接触面大、反应速率快,而且便于电石渣回用。

    一种从废弃钒钨钛基脱硝催化剂中回收钒、钨和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4678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404776.5

    申请日:2013-09-09

    CPC分类号: Y02P10/234 Y02P20/58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废的脱硝催化剂中回收有色金属的方法,特别是从废弃钒钨钛基脱硝催化剂中回收钒、钨和钛的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回收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将催化剂制成粒径小于100目的粉末,加入浓碱液;加热使钒、钨和钛与碱反应,生成微溶性的钛酸盐、水溶性钒酸盐和钨酸盐;过滤后得到钛酸盐滤饼,滤饼可制得钛酸盐或钛酸;滤液中加入铵盐析出偏钒酸铵,过滤得到偏钒酸铵和新滤液;新滤液中加入浓酸制得固体钨酸。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固液反应接触好、钒、钨和钛回收率高等优点。

    一种正丁醇的合成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88621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496408.8

    申请日:2013-10-21

    IPC分类号: C07C31/12 C07C29/3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丁醇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需催化剂的固液反应制备正丁醇的方法。该方法为将乙醇钙和乙醇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升温至130-500℃下加热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收集釜中的固液混合物,分离后收集液体即得。该方法无需使用昂贵的贵金属或稀有金属催化剂,成本低廉,方法简单,在无需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物中正丁醇的产率可达43%,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氮掺杂碳包覆氧化石墨烯二维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3716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17679.1

    申请日:2013-12-23

    IPC分类号: C01B3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氧化石墨烯二维多孔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氧化石墨烯在水中的溶液;b.向所述溶液中加入单糖、双糖或可溶性多糖,并加入有机胺,搅拌至均匀分散,得到水热反应母液;c.将所述水热反应母液放入密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制得氮掺杂碳包覆氧化石墨烯二维复合材料;d.将所述氮掺杂碳包覆氧化石墨烯二维复合材料与活化试剂混合,升温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然后用溶剂溶解掉未反应的活化试剂与其它副产物后,制得所述氮掺杂碳包覆氧化石墨烯二维多孔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活化试剂选自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氯化锌、磷酸之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该产品兼具高比面积和高导电性,在超级电容器、电吸附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前景。

    一种多孔碳电极材料在电吸附技术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272559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88790.6

    申请日:2013-05-2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碳材料在电吸附技术中的应用,该多孔碳材料是将无机碱和乙二胺四乙酸或其盐按1:1-4的质量比研磨均匀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中于管式炉中以5-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600-800℃煅烧1-2h;,制备的具有大比表面积、大电容且孔径分布均匀的多孔碳材料,将该多孔碳材料制备成电吸附电极模块应用于海水淡化电吸附技术,实验表明该材料比普通碳材料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

    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制备高温气体热载体进而用其加热含碳原料并将其转化为合成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5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78659.9

    申请日:2024-05-11

    IPC分类号: C10J3/6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制备高温气体热载体,进而用其加热含碳原料并将其转化为合成气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电磁感应线圈通电产生交变电磁场加热感应介质,进而将流经感应介质的气体热载体加热到≥800℃,然后利用高温气体热载体加热所述含碳原料进行热解和气化反应,得到合成气。本发明在不改变传统流化床和移动床结构的基础上,仅通过外置高温气体热载体制备单元为热解和气化反应供热,不仅避开了传统流化床和移动床的原位氧热供热、以及基于氧热的固体热载体和气体热载体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大问题,而且避开了在流化床和移动床内设置发热构件供热的复杂性和高成本问题,通过电磁感应简单、高效、快速的加热方式,具有传热效率高、温度高、热解和气化反应充分、无需催化剂(避免催化剂的高温烧结及积碳失活及再生)、使用绿电实现零碳排放等特征。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具有含碳原料转化率高,合成气含量高的优点,同时具有能耗低、反应效率高,反应装置操作简单、适合规模化连续生产等特点,特别适合通过绿电高效生产零碳化学品的需求。

    一种以甲醇和碳化钙为原料合成异丁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2836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738449.9

    申请日:2022-12-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甲醇和碳化钙为原料合成异丁醇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碳化钙与甲醇在惰性气氛和密闭反应器中加热反应,合成异丁醇。该方法无需额外添加催化剂,碳化钙在反应中既是原料,又是催化剂,实现甲醇乙烯基化反应和羟醛缩合反应的耦合,使甲醇与碳化钙一锅法反应形成异丁醇和其他醇。该方法同时具有路线短、无需外加压力、原料低廉、异丁醇收率较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利用电磁感应技术低温制备电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35126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1144664.1

    申请日:2021-09-28

    IPC分类号: C01B32/94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磁感应技术低温制备电石的方法,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制备:含碳化合物与含钙化合物均匀混合、成型、热解制得焦炭与氧化钙混合原料A;或者,焦炭直接与含钙化合物混合制得混合原料B;(2)电石合成: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将所述混合原料A和/或混合原料B加热至1450‑1900℃,常压反应0.5~60分钟合成固态电石。该方法首次实现了焦炭在电感中直接加热升温而无需电感介质,极大地缩短了电石合成时间,降低了反应温度,解决现有工业电石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高能低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