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937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13264.4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闵昌万 , 李飞 , 郜义蒙 , 杨锐 , 邵超 , 于煜斌 , 张希 , 吴宏伟 , 任一鹏 , 郑新 , 赵鹏雷 , 申泽帆 , 纪兵兵 , 孙晓娜 , 郑晨 , 卢东宁 , 刘富强 , 李硕 , 吕娟
IPC: F23R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其采用煤油作为冷却介质,实现所述燃烧室(7)的相变发汗冷却;所述煤油来自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推进剂,储存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内;所述燃烧室(7)内有支板(10),支板(10)上有固定壁面(1)、多孔壁板(2),多孔壁板(2)镶嵌固定于固定壁面(1)中,多孔壁板(2)内侧设置增加囊腔(4);该燃烧室在实现所述燃烧室的相变发汗冷却的同时,实现了作为燃料的煤油的温度提升,达到了补燃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1352572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99070.0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闵昌万 , 李岩 , 吴锦涛 , 汪锐琼 , 赫志亮 , 苏晗 , 唐科 , 郭永辉 , 王群 , 孙璟 , 侯金瑛 , 冯丽娜 , 陈岱松 , 陈楷 , 李辰 , 王筱宇 , 张军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厚度无削弱槽、无应力集中、无保护罩分离结构,属于航天器结构技术领域;包括8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4个纵向聚能切割索组件、2个四通起爆组件、6个三通传爆组件和2个起爆器;每4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首尾依次相连组成环状结构;位于下方环状结构的4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之间通过4个三通传爆组件互连;位于上方环状结构的4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之间通过2个四通起爆组件和2个三通传爆组件连接;4个纵向聚能切割索组件轴向竖直设置在2个环状结构之间;每个起爆器分别与一个四通起爆组件对接连通;本发明不需要设置横纵向削弱槽,避免了应力集中效应,不需要X光对中度检查和保护罩憋压实现结构可靠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950306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09189.4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闵昌万 , 郜义蒙 , 李飞 , 杨锐 , 邵超 , 于煜斌 , 张希 , 吴宏伟 , 任一鹏 , 郑新 , 赵鹏雷 , 申泽帆 , 纪兵兵 , 孙晓娜 , 郑晨 , 卢东宁 , 刘富强 , 李硕 , 吕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表面主动微泡减阻系统的水下航行器,所述水下航行器具有双层壳体,内层壳体为结构层均质壳体,外层为具有密集多孔透气结构的多孔外壳,内层壳体和多孔外壳之间形成中间压力层,多孔外壳表面能够产生密集附着的微泡,该微泡能够在该水下航行器行驶过程中减阻的功效。该微泡的产生不依赖于水下航行器头部直接产生,可降低航行过程中的头部噪声,降低阻力的同时保证头部声纳可靠稳定工作,提高水下航行器作战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25726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0699070.0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闵昌万 , 李岩 , 吴锦涛 , 汪锐琼 , 赫志亮 , 苏晗 , 唐科 , 郭永辉 , 王群 , 孙璟 , 侯金瑛 , 冯丽娜 , 陈岱松 , 陈楷 , 李辰 , 王筱宇 , 张军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厚度无削弱槽、无应力集中、无保护罩分离结构,属于航天器结构技术领域;包括8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4个纵向聚能切割索组件、2个四通起爆组件、6个三通传爆组件和2个起爆器;每4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首尾依次相连组成环状结构;位于下方环状结构的4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之间通过4个三通传爆组件互连;位于上方环状结构的4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之间通过2个四通起爆组件和2个三通传爆组件连接;4个纵向聚能切割索组件轴向竖直设置在2个环状结构之间;每个起爆器分别与一个四通起爆组件对接连通;本发明不需要设置横纵向削弱槽,避免了应力集中效应,不需要X光对中度检查和保护罩憋压实现结构可靠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95779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84521.6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力/热辐射疲劳载荷谱编制方法,包括:获取飞行器的过载‑时间曲线,对各过载出现频次进行计数,得到超越数曲线;对超越数曲线进行离散处理,得到各离散过载,将各离散过载随机排列形成过载随机谱;根据过载随机谱的离散过载序列,确定过载增量序列及其对应的应力峰谷值,依次连接过载增量序列下的应力峰谷值,获得应力谱;通过有限元仿真获得热辐射当量应力,将热辐射当量应力叠加至应力谱,形成力/热辐射疲劳载荷谱。本发明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力/热辐射疲劳载荷谱编制方法,解决当前载荷谱编制未涵盖环境因素,影响结构分析、耐久性评估和可靠性分析准确性的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