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排水井盖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0038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823576.0

    申请日:2019-09-02

    IPC分类号: E03F5/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水排水井盖,包括:第一井盖、第二井盖、井体和转动轴;第一井盖为圆形井盖,第一井盖上设置有格栅,格栅在第一井盖上布置成与第一井盖的圆心和半径相同的扇形,扇形的圆心角为90°-180°;第二井盖为扇形,与第一井盖上布置格栅的扇形大小相同,第二井盖的圆心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第二井盖通过所述转动轴相对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井盖的下部,以通过转动轴转动第二井盖调节遮挡格栅的面积;第一井盖与所述井体固定连接。该井盖可以有效的解决降水量大时路面积水的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并且可以避免下水道被堵塞。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以及集热液体的流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21381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610793982.3

    申请日:2016-08-3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以及集热液体的流程控制方法,所述发电装置包括:有机朗肯循环;以及太阳能集热器,其包括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集热部;其中,所述集热部包括进液分液管、出液集液管以及置于二者之间的、若干个并列的集热单元;其中,每个所述集热单元包括复合抛物聚光器以及跨列式置于所述复合抛物聚光器上的毛细管吸热器;所述集热液体在所述进液分液管、所述出液集液管和至少一部分所述毛细管吸热器之间形成流动路径;且在具有物理意义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可调整的方式接入所述流动路径的所述毛细管吸热器的个数。本发明的发电装置能够通过调整集热液体的流程来满足稳定高效发电需求。

    地下综合管廊模型管的管道泄漏扩散的模拟实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8281078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209187.4

    申请日:2018-03-14

    IPC分类号: G09B25/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的管道泄漏扩散的模拟实验台。包括:管廊模型管,在管廊模型管的一端上部设置进气井,该进气井和二氧化碳气瓶相通;在所述管廊模型管的尾端设置排气井,该排气井将所述管廊模型管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到室外大气中;在管廊模型管的中部底面钻泄漏孔,在泄漏孔中插入泄漏点针头,泄漏点针头通过气管并经由电磁阀连接氮气气瓶;在所述管廊模型管的侧面设有多个气体采样孔,气体采样装置通过螺丝固定在管廊模型管的前纵梁上,气体采样装置插入到气体采样孔内,对该气体采样孔处的气体进行采样。本发明提供的模拟实验台可以实现对地下综合管廊模型管内管道泄漏情况的模拟,并通过气体采样装置自动采样泄漏的气体。

    一种用于脉动热管相变传热的混合工质及其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19839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410223188.6

    申请日:2014-05-23

    IPC分类号: C09K5/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脉动热管相变传热的混合工质的确定方法,包含五个基本条件:1、两种工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混合后仍能分层;2:所述工质一的沸点高于工质二5~80℃;3:所述工质一的密度为工质二的20~98%;4:所述工质一的比热容为工质二的1.1~10倍;5:所述工质一的相变潜热为工质二的1.1~10倍。由此确定混合工质中高沸点和低沸点工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95%和95%~5%,优选为30%~70%和70%~30%。混合工质的使用拓展了脉动热管的工作温度,有效克服了脉动热管的蒸发段热流密度低时无法启动运行以及蒸发段热流密度高时因达到传热极限而导致工质会被烧干的两种失效形式。

    一种通风管道清灰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5215019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784579.X

    申请日:2015-11-16

    IPC分类号: B08B9/043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风管道清灰机器人,包含主架组件、清理组件和收集组件;清理组件连接主架组件的前端;收集组件设在主架组件中段及后部;主架组件包含第一支撑盘、第二支撑盘、第一支撑缸、第二支撑缸和推进缸;清理组件包含摆动气缸、摆动软轴、弹簧和毛刷;收集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积尘袋;当通风管道清灰机器人放入通风管道中后,供给其压缩空气后,其各个气缸依照气路控制顺序分别动作,可实现在通风管道中平稳行走,同时驱动清理组件清扫管道灰尘,灰尘被离心风机进口吸入后被压入积尘袋从而实现管道灰尘的清理。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行走平稳,可适用于通风管道自动清扫灰尘作业。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以及集热液体的流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37788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792261.0

    申请日:2016-08-31

    CPC分类号: Y02E10/42 Y02E10/44 Y02E10/4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以及集热液体的流程控制方法,所述发电装置包括有机朗肯循环以及太阳能集热器,其中集热器包括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集热部;其中,所述集热部包括进液分液管、出液集液管以及置于二者之间的每个脉动热管集热单元主要包括复合抛物聚光器、脉动热管吸热器和套管换热器,脉动热管吸热器由若干组蒸发段和冷凝段间隔形成,蒸发段跨列式置于复合抛物聚光器;套管换热器的套壳的两端分别与进液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连通,冷凝段置于套壳内;集热液体在所述进液分液管、所述出液集液管和至少一部分所述套管换热器之间形成流动路径。本发明的发电装置能够通过调整集热液体的流程来满足稳定高效发电需求。

    一种用于地下排水管道的清淤装置及其迈步式移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0764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85285.9

    申请日:2015-11-16

    IPC分类号: E03F9/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排水管道的清淤装置及其迈步式移动方法,清淤装置包括沿清淤装置的前进方向设有前安装盘和后安装盘;其中: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之间设有用于改变二者之间相对距离的推进缸;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通过支撑单元与排水管道的内壁相接触;通过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推进缸的动作配合,实现排淤装置的前进或者后退;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之间的底侧设有排淤缸,用于排淤过程的淤泥运送。本发明的清淤装置排淤彻底,操作简单可靠,明显提高了排淤效率。

    一种密封加压式舱外航天服上肢关节运动寿命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31367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58774.6

    申请日:2015-06-25

    IPC分类号: G01N3/36 G01M3/2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加压式舱外航天服上肢关节运动寿命试验装置,包括由底架和立架构成的L型框架结构的机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机架的上肢固定架、肩部驱动机构和肘部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固定机构设于机架底板的中心,所述肩部驱动机构和所述肘部驱动机构分别置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两侧;所述舱外航天服上肢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舱外航天服上肢组件的肩部接口和腕部接口分别与腕部密封单元和肩部密封单元紧密连接;还包括气路单元,所述气路单元一方面与所述肩部驱动机构和所述肘部驱动机构相连接,另一方面连接至所述肩部密封单元。本发明的试验装置测试效率高、不易对舱外航天服上肢造成损伤,可靠性好。

    一种用于脉动热管相变传热的混合工质及其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1983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223188.6

    申请日:2014-05-23

    IPC分类号: C09K5/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脉动热管相变传热的混合工质的确定方法,包含五个基本条件:1、两种工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混合后仍能分层;2:所述工质一的沸点高于工质二5~80℃;3:所述工质一的密度为工质二的20~98%;4:所述工质一的比热容为工质二的1.1~10倍;5:所述工质一的相变潜热为工质二的1.1~10倍。由此确定混合工质中高沸点和低沸点工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95%和95%~5%,优选为30%~70%和70%~30%。混合工质的使用拓展了脉动热管的工作温度,有效克服了脉动热管的蒸发段热流密度低时无法启动运行以及蒸发段热流密度高时因达到传热极限而导致工质会被烧干的两种失效形式。

    连杆轨迹约束蛙泳泳姿训练机

    公开(公告)号:CN102489015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110358281.4

    申请日:2011-11-14

    IPC分类号: A63B69/10

    CPC分类号: A63B69/10

    摘要: 一种连杆轨迹约束蛙泳泳姿训练机,属运动器械领域,采用四连杆机构约束蛙泳手部和脚部轨迹,不采用电机,减少了训练者在练习中受伤的可能;采用支撑杆件实现手腕部、脚踝部的支撑,结构简单、紧凑,实现轨迹准确规范,并且可实现手部接近在球面上的轨迹,与平面轨迹相比更加吻合标准蛙泳动作;可以适应不同身高、臂长的练习者使用,操控容易,成本低廉,装配维护便利,非常适合蛙泳初学者的泳姿动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