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7160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1196613.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N37/02 , C07C67/14 , C07C69/145 , A01P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昆虫引诱剂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一种对褐梗天牛有较高的引诱作用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褐梗天牛的引诱剂,还包括植物源化合物和稀释剂,配比合理,诱捕效率高,可高效地监测和诱杀褐梗天牛成虫;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对褐梗天牛有较高的引诱作用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以香叶基丙酮、还原剂和乙酰氯等原料制得,原料简单,步骤环保,生产效率高,工业应用前景良好,可用于大规模制备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118124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088863.4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51 , C12Q1/6888 , C12N15/12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香樟齿喙象不同组织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属于林业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该荧光定量内参基因为RPL18和RPS15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7所示。本发明通过香樟齿喙象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库,选择了常用作内参基因的8个候选内参基因,通过5种算法评估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获得了香樟齿喙象不同组织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并设计了内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该引物特异性强,扩增效率高。本申请填补了香樟齿喙象不同组织下没有内参基因的现状,为香樟齿喙象不同组织条件下的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定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7716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196613.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N37/02 , C07C67/14 , C07C69/145 , A01P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昆虫引诱剂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一种对褐梗天牛有较高的引诱作用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褐梗天牛的引诱剂,还包括植物源化合物和稀释剂,配比合理,诱捕效率高,可高效地监测和诱杀褐梗天牛成虫;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对褐梗天牛有较高的引诱作用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以香叶基丙酮、还原剂和乙酰氯等原料制得,原料简单,步骤环保,生产效率高,工业应用前景良好,可用于大规模制备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304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089704.6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樟齿喙象取食不同植物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和应用,属于林业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该荧光定量内参基因为RPS13和RPL28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6所示。本发明通过香樟齿喙象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库,选择了常用作内参基因的8个候选内参基因,通过5种算法评估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获得了香樟齿喙象取食不同植物条件下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并设计了内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该引物特异性强,扩增效率高。本申请为香樟齿喙象取食不同植物条件下的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定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08837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2010087604.X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香樟齿喙象不同虫态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属于林业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该荧光定量内参基因为RPL28和RPS15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和SEQ ID NO.7所示。本发明通过香樟齿喙象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库,选择了常用作内参基因的8个候选内参基因,通过5种算法评估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获得了香樟齿喙象不同虫态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并设计了内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该引物特异性强,扩增效率高。本申请填补了香樟齿喙象不同虫态下没有内参基因的现状,为香樟齿喙象不同虫态条件下的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定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99799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01798.6
申请日:2019-04-15
IPC: A23K50/90 , A23K10/30 , A23K10/18 , A23K20/163 , A23K20/111 , A23K20/105 , A23K20/2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樟齿喙象幼虫的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林业昆虫饲养技术领域。饲料配方由新鲜香樟1-2年生嫩枝条的粉25-40份、蔗糖1-2份、酵母粉1-2份、琼脂粉1.5-3份、苯甲酸钠0.1-0.2份、山梨酸0.1-0.2份、2.7%稀硫酸0.3-0.5份和蒸馏水40-60份组成。本发明能满足香樟齿喙象从幼虫发育至成虫所需的营养物质,饲料原料来源广,制作方法简便,成本低廉。饲养的幼虫发育至蛹羽化的历期100d,与林间自然环境下相比明显缩短,同时可实现人工控温条件下的续代饲养,饲养效果稳定,为香樟齿喙象不同虫态、不同虫龄以及活性稳定试验种群的生物测定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993797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59419.9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樟齿喙象卵的孵化方法及其专用孵化培养装置,属于害虫采集孵育方法技术领域。该孵化方法为首先对专用孵化培养装置进行消毒清洗,然后进行烘干,烘干后冷却至室温;将脱脂棉用无菌水浸湿,均匀地填充于板孔底部,将垫片平铺在脱脂棉上;然后清除卵粒表面附着的杂质,将香樟齿喙象卵逐粒置于垫片的圆形小孔处,并盖上板盖;最后将专用孵化培养装置放于恒温恒湿养虫箱内培养,将孵化出来的幼虫及时进行收集。本发明具有防止枝条干枯霉变、机械损伤等因素,引起卵粒干瘪和胚胎发育受阻;提高卵的孵化率,易于初孵幼虫的收集、防止逃逸、保持活力并提高存活率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447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830224.5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源于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16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基因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蛋白对香樟齿喙象寄主植物香樟中罗勒烯、芳樟醇与α水芹烯等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同时对右旋龙脑以及樟脑具有较弱的结合能力,为解析香樟齿喙象为害香樟的嗅觉分子机制奠定分子基础,同时为开发以昆虫嗅觉关键基因为靶点的害虫监测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所述蛋白能够特异性结合罗勒烯、芳樟醇与α水芹烯等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可用于制备引诱剂,为监测和防控香樟齿喙象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44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31507.1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源于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24及监测防治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和应用,属于分子生化技术领域。源于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24为SEQIDNO:1,其编码基因为SEQIDNO:2。PtsuOBP24对香樟齿喙象寄主植物香樟中樟脑、罗勒烯、桉叶油素、α水芹烯和β石竹烯等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所述蛋白和基因可用于反向验证寄主植物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的关键组分鉴定,为解析香樟齿喙象的嗅觉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为开发以害虫嗅觉关键基因为靶点的害虫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本发明筛选的能与所述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制备引诱剂,为监测防治香樟齿喙象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44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30224.5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源于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16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基因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蛋白对香樟齿喙象寄主植物香樟中罗勒烯、芳樟醇与α水芹烯等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同时对右旋龙脑以及樟脑具有较弱的结合能力,为解析香樟齿喙象为害香樟的嗅觉分子机制奠定分子基础,同时为开发以昆虫嗅觉关键基因为靶点的害虫监测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所述蛋白能够特异性结合罗勒烯、芳樟醇与α水芹烯等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可用于制备引诱剂,为监测和防控香樟齿喙象提供了新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