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吸附阻泥型减水剂及其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1858002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53968.8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吸附阻泥型减水剂及其制备,其以总重量份为100份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酸酯三甲氧基硅烷固体粉末20‑40份,阻泥调节剂4‑10份,分散剂2‑8份,聚羧酸减水剂20‑30份,助剂4‑12份,缓凝剂5‑7份,碱性溶液2‑10份,其余为去离子水。本发明的抗吸附阻泥型减水剂通过引入脂肪醇、羧基、甲氧基硅烷等多个官能团,优化水泥颗粒的分散效果、调整再生骨料对减水剂的吸附性、降低基体阴离子(Cl‑,SO42‑)的活性。这一技术创新有助于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促进水泥水化并增强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且制备过程简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益,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一种聚合物改性3D打印高抗渗水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8198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1306253.8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改性3D打印高抗渗水泥砂浆,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份;再生骨料80‑120份;纳米粘土0.2‑1.0份;减水剂0.1‑1.0份;纤维素醚0.05‑0.25份;纤维0.1‑2.0份;高分子聚合物粉1‑10份;水20‑60份。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水泥砂浆的制备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合物改性3D打印高抗渗水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作为打印油墨,利用采用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提高打印材料的粘结性和抗渗性。同时,引入纳米粘土,提升打印材料的触变性,加快水泥水化早期速度,使挤出后砂浆具有优良的可挤出性和可建造性,能够满足3D打印建筑无模施工要求。

    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63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1128471.2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天然骨料模块外浇筑第一砂浆后养护成型,形成再生骨料模块;2)将再生骨料模块定位置于模具中,浇筑第二砂浆后养护成型,以提供再生混凝土模型。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及其测试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模型进行测试后,以有效反映再生混凝土模型中各相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最终为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进行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从而为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有益帮助。

    一种利用建筑弃土烧结微粉制备的生态混凝土及其混凝土制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16142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1911423021.3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建筑弃土烧结微粉制备的生态混凝土及其混凝土制品的制备方法,生态混凝土包括水泥100份、弃土烧结微粉5‑100份、天然砂200‑1200份、天然粗骨料200‑2000份、纳米CaCO3 0.1‑5份、再生PET纤维0.01‑10份、激发剂0.01‑20份、减水剂0.1‑5份、水30‑150份;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建筑弃土研磨、筛分、与水混合,之后依次经过陈化、烧结固化、研磨,再与其他组分混合,最后经浇筑成型、脱模、养护过程,即制得混凝土制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实现建筑弃土的高效和高附加值的资源化利用,同时降低对水泥和粉煤灰等胶凝材料的需求,是一种绿色可持续建筑材料。

    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20369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810913908.X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更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组合材料、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形成基于“材料提升‑界面改性‑整体增强”理念下的3D打印混凝土材料体系,提升了3D打印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构件的整体性能,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可以提升3D打印材料的服役寿命,方便施工,促进3D打印混凝土结构和建筑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智能识别建筑装修垃圾的预处理装置、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0601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02565.9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识别建筑装修垃圾的预处理装置、方法及设备。预处理装置包括一级识别单元;二级识别单元;分拣单元;以及供电单元;第一称重件称取的车辆重量和第一识别件识别建筑装修垃圾内有害垃圾的占比满足设定值时,允许车辆由一级识别单元卸料至二级识别单元;第二称重件和第二识别件识别建筑装修垃圾满足设定属性特征值,允许建筑装修垃圾由二级识别单元摊铺至第二分拣平台,否则摊铺至第一分拣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升了装修垃圾卸料站的处理效率、避免了人为判断的主观性和误判的可能性、以及促进了建筑装修垃圾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兼顾未来便于循环再生的混凝土制备及所用骨料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055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94872.3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顾未来便于循环再生的混凝土制备及所用骨料处理方法,其中粗骨料处理方法包括:将粗骨料浸渍于金红石相纳米TiO2溶液中,取出干燥即得到TiO2处理后粗骨料;浆体分离及骨料再生方法包括:将前代混凝土静压破碎并置于微波环境下微波振动加工,即得到高品质再生粗骨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粗骨料进行金红石相纳米TiO2处理,从而制备得到一种兼顾未来再生利用的混凝土,并结合微波加工完成附着浆体分离和高品质再生粗骨料的获取,从而实现拆除后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二次甚至多次高效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