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8083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47535.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影响新能源出力的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定东北冷涡中心监测区域,采用24点法识别监测区域内的低涡中心;步骤2,基于步骤1中获得的低涡中心,判别冷中心或冷槽,进而筛选获得监测区域内的冷涡中心;步骤3,基于步骤2中获得的冷涡中心,识别监测区域内的闭合等值线;步骤4,基于步骤3中获得的监测区域内的闭合等值线,计算冷涡天气系统的图形特征参数。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识别效率较高、不依赖于主观距离阈值设定的冷涡合并判别标准,且能够客观定量地识别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闭合等值线,从而可计算冷涡天气系统的图形特征信息的新算法,为东北冷涡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0684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61910.3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影响新能源出力的冷涡移动轨迹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设定冷涡轨迹上相邻时次冷涡中心最大经向和纬向位移范围,计算冷涡移动路径的总时次数,对第1至Nt‑1个时次的所有冷涡中心进行编号;从编号为1的冷涡中心开始,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冷涡匹配,若能匹配,则开始步骤3,若不能,编号加1,重复步骤2;进行冷涡匹配;得到轨迹序号序列,轨迹序号除0以外且相同的冷涡中心即为同一个冷涡中心的移动轨迹上的冷涡中心,识别出冷涡的移动轨迹。本发明可用于多冷涡共存情形下相邻时次多冷涡系统自动匹配和冷涡移动路径的识别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37492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39208.4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功率预测的风速订正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首先获取历史气象预报风速、历史观测风速和地形高程;其次根据历史气象预报风速数据和地形高程数据生成预报风速累计频率曲面,根据历史观测风速数据和地形高程数据生成观测风速累计频率曲面;之后将预报风速累计频率曲面中的预报风速累计频率,和观测风速累计频率曲面中对应的观测风速累计频率设为相等,获取气象预报风速数据和地形高程数据与观测风速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作为风速订正模型;最后将待订正的气象预报风速数据和地形高程数据输入风速订正模型,输出订正后的风速。本发明精度更高,订正后风速更接近于真实风速,本发明应用于新能源功率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3539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31389.6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端条件下提升风电功率稳定性的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对目标区域内风力发电站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判断目标区域未来时间段内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并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设备稳定运行的可能性;判断所有风力发电站设备按照前述步骤操作的结果,预测风力发电稳定输出功率;匹配风力机组的输出功率与电网潮流约束条件,确定当前天气条件下的风力机组输出功率符合电网稳定调控要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恶劣天气下未对风力发电设备稳定运行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导致风力发电输出功率的预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6845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61910.3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影响新能源出力的冷涡移动轨迹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设定冷涡轨迹上相邻时次冷涡中心最大经向和纬向位移范围,计算冷涡移动路径的总时次数,对第1至Nt‑1个时次的所有冷涡中心进行编号;从编号为1的冷涡中心开始,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冷涡匹配,若能匹配,则开始步骤3,若不能,编号加1,重复步骤2;进行冷涡匹配;得到轨迹序号序列,轨迹序号除0以外且相同的冷涡中心即为同一个冷涡中心的移动轨迹上的冷涡中心,识别出冷涡的移动轨迹。本发明可用于多冷涡共存情形下相邻时次多冷涡系统自动匹配和冷涡移动路径的识别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038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47535.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影响新能源出力的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定东北冷涡中心监测区域,采用24点法识别监测区域内的低涡中心;步骤2,基于步骤1中获得的低涡中心,判别冷中心或冷槽,进而筛选获得监测区域内的冷涡中心;步骤3,基于步骤2中获得的冷涡中心,识别监测区域内的闭合等值线;步骤4,基于步骤3中获得的监测区域内的闭合等值线,计算冷涡天气系统的图形特征参数。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识别效率较高、不依赖于主观距离阈值设定的冷涡合并判别标准,且能够客观定量地识别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闭合等值线,从而可计算冷涡天气系统的图形特征信息的新算法,为东北冷涡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654133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110850845.X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蓄冷装置领域的一种内外融冰兼容的蓄冷装置,包括水系统、载冷剂系统、蓄冷箱;所述水系统包括水泵、主水管道、喷淋管;所述主水管道、喷淋管设置于蓄冷箱内;所述蓄冷箱底部设有集水箱;所述主水管道一侧与集水箱连通,所述主水管道另一侧与喷淋管连通;所述喷淋管朝向主水管道喷淋;所述水系统上设有外接入水口和外接出水口;所述载冷剂系统包括载冷剂管道;所述载冷剂管道部分设置于主水管道内;所述载冷剂管道的载冷剂出口与载冷剂入口设置于主水管道外;本发明中所述载冷剂管道部分设置于主水管道内;同时所述喷淋管朝向主水管道喷淋,水系统循环与载冷剂系统循环共同循环,使内外融冰同时进行,提高了冷热交换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804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08932.X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型蓄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和壳体相连通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壳体内设有若干个球体,球体内设有蓄冷剂,球体的表面为换热面;相邻的两个球体之间、球体与壳体之间均形成流通间隙,工作流体经进液口流入至壳体内通过流通间隙和换热面换热后从排液口流出;本发明采用的相邻的两个球体之间、球体与壳体之间均形成流通间隙从而形成多孔型结构,增加了工作流体和换热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了强化了换热的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和结冰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9944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218317.9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义乌市供电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正电荷包覆的石墨烯P‑GNPs;制备负电荷包覆的聚乙烯N‑PE;将P‑GNPs和N‑PE超声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并搅拌,使P‑GNPs均匀吸附在N‑PE颗粒的外表面后真空抽滤,收集P‑GNPs@N‑PE微球;将P‑GNPs@N‑PE微球放置于模具中,先热压处理,再冷压处理,得到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安全可控的工艺制备具有蜂窝状石墨烯框架的双隔离结构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并根据调整P‑GNPs的含量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9944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18317.9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义乌市供电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正电荷包覆的石墨烯P‑GNPs;制备负电荷包覆的聚乙烯N‑PE;将P‑GNPs和N‑PE超声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并搅拌,使P‑GNPs均匀吸附在N‑PE颗粒的外表面后真空抽滤,收集P‑GNPs@N‑PE微球;将P‑GNPs@N‑PE微球放置于模具中,先热压处理,再冷压处理,得到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安全可控的工艺制备具有蜂窝状石墨烯框架的双隔离结构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并根据调整P‑GNPs的含量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