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57896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98945.2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R1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跳合闸回路电流精准监测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所述测试平台包括母线电源模拟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等效负载模拟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继电器模块、水潮气模拟模块、电缆绝缘老化模拟模块、外部故障输入模块、变频器模块、显示屏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和开合式霍尔电流传感器模块。本发明通过继电器模块中各个继电器相互之间的连接来代替手工接线,以单片机控制模块为控制核心,控制各个继电器之间的连通与断开,避免了手工接线的漏接与错接等问题,同时无需增添外部仪器便可直接进行实验,减少了测试仪器的使用,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6365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281421.1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安措中压板可视化在线校核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解析全站配置SCD文件,将所有通道实例化后,自动生成关联IED信息、引用信息和变电站间隔信息;定义不同等级下各种IED的虚端子表,确定虚回路和软压板的对应关系;根据继电保护安全措施及安措执行流程生成二次安措专家智能诊断库;通过所述二次安措专家智能诊断库生成二次安措票,根据生成的二次安措票进行在线校核。通过该方案解决了现有图形化呈现虚回路和软压板中基于人工配置工作量大,且错误率高的问题,实现自动展示虚回路和软压板,节省人工配置时间及成本,提高二次安措压板校核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46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13675.9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免维护呼吸器,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包括变压器和长管,所述变压器的上端固定连通有一号L形管,所述变压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散热片,所述一号L形管的外壁设置有更换机构,所述更换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变压器的上端设置有除湿机构,所述更换机构包括支撑座、一号固定块和二号固定块,所述一号固定块和二号固定块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一号推块。本发明能够快速完成对除湿圆筒的更换,并防止在更换中湿气跟随空气进入到变压器内部,保证变压器不会因潮气和杂质的作用下加速变质老化,并提高了变压器油的耐电强度、散热强度和消弧性能等理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711331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638914.9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B9/00 , G09B23/1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实操教学试验台,包括四根呈矩形分布的支柱以及三块以上的连接在四根所述支柱之间并呈从上至下间隔排布的支撑板;位于后方的两根所述支柱上分别设置有端子排,从上至下数第二块所述支撑板的前侧面设置有一块以上的压板,从上至下数第二块所述支撑板的顶面靠近所述压板的位置处设有左右延伸的条形凹槽。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继电保护实操的各模块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设置在各层安装空间,使用便捷,符合实操教学时对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的综合实验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7540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58125.9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IPC: B66F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杆载人爬升装置,涉及升降装置领域,包括移动架、升降架、工作舱和移动动力组件,所述升降架设置在移动架的一侧,所述升降架包括两根限位杆、一号传动架和电动推杆,所述一号传动架的内部对称开设有限位孔,两根所述限位杆分别活动贯穿于限位孔的内部。本发明中,工人通过操控移动控制器启动一号驱动电机,一号驱动电机带动一号减速机进行转动,一号减速机再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旋转轴带动工作椅进行旋转,使得坐在工作椅上工人能够正对大型设备上弧面的边缘区域,从而便于工人对弧面的边缘区域进行加工装配,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89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011498945.2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R1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跳合闸回路电流精准监测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所述测试平台包括母线电源模拟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等效负载模拟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继电器模块、水潮气模拟模块、电缆绝缘老化模拟模块、外部故障输入模块、变频器模块、显示屏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和开合式霍尔电流传感器模块。本发明通过继电器模块中各个继电器相互之间的连接来代替手工接线,以单片机控制模块为控制核心,控制各个继电器之间的连通与断开,避免了手工接线的漏接与错接等问题,同时无需增添外部仪器便可直接进行实验,减少了测试仪器的使用,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8808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56126.4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1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出口压板脉冲电压检测装置、方法及电路,包括检测终端盒、脉冲信号检测模块、脉冲信号检测触头及电源盒,所述检测终端盒上安装有脉冲信号检测模块及电源盒,所述脉冲信号检测模块的检测端引出脉冲信号检测触头,所述脉冲信号检测模块内部设有微处理器、放大电路、蜂鸣器及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源盒为脉冲信号检测模块提供电源,当脉冲信号检测触头通过接触继电保护出口压板上端口进行测试检修时,脉冲信号检测模块获取变化的脉冲电压,经内部放大电路及微处理器处理后驱动其内部蜂鸣器及发光二极管进行声光提示。本发明所设计的内部回路结构简明,功能实现快速可靠;本发明通过发光发声的形式,使得检测结果直观明了。
-
公开(公告)号:CN216904181U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20039853.6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钟志祥 , 魏倩霓 , 裴雯 , 张俊东 , 高昱磊 , 宫建峰 , 陈滢滢 , 苏雪娟 , 贾莹莹 , 唐欣悦 , 纪禹 , 任新辉 , 颜士承 , 谢凯 , 许峰 , 司马昆 , 李迎龙 , 刘朝亮 , 张海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站内孔洞快速封堵装置,包括储料器、出料头、推料杆和加热控制装置;储料器的器身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储料室、加热室、保温层和防护套,储料室内设有封堵材料,加热室内设有加热组件;推料杆用于推料,其一端设置在储料器外,另一端可在储料室内做推拉运动;加热控制装置与加热室内的加热组件相连,用于控制加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通过加热控制装置对加热组件进行加热,使储料室内的防火泥受热软化,待防火泥受热软化,再通过推料杆将防火泥自出料口推出,便可轻松实现变电站孔洞的有效封堵;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可大幅度提升站内孔洞封堵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11829303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20721971.6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捷式可拆卸端子短接片,包括用于和端子排连接的短接片和用于将短接片固定在端子排上的固定件,短接片上设置有组装部,各短接片通过组装部可拆卸式连接,实现根据待接的端子排长度组装对应长度的短接片,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组合、拆分方便快捷,使用非常方便,能够重复使用,避免了传统短接片的裁剪浪费,也能够有效的提升现场效率,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4011437U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23067495.X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R19/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跳合闸回路电流精准监测测试平台,包括母线电源模拟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等效负载模拟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继电器模块、水潮气模拟模块、电缆绝缘老化模拟模块、外部故障输入模块、变频器模块、显示屏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和开合式霍尔电流传感器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继电器模块中各个继电器相互之间的连接来代替手工接线,以单片机控制模块为控制核心,控制各个继电器之间的连通与断开,避免了手工接线的漏接与错接等问题,同时无需增添外部仪器便可直接进行实验,减少了测试仪器的使用,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测试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