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22977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210499056.7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H02H7/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T字型三电平逆变器中控制退饱和检测保护电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采样、滤波、放大、比较电路后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信号由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分析判断,确定输出电压电流的方向;根据不同方向的电压电流组合对其输出状态进行分类,分别为Ⅰ区(v>0,i>0)、Ⅱ区(v>0,i 0);再判断电流在每种状态下的正负半周换向情况,包括从正向换向进入负向和从负向换向进入正向;在不同输出状态和电流换向情况下对开关的退饱和检测电路进行使能逻辑控制;使能控制信号被各开关驱动芯片或外围电路接受,使得退饱和检测功能在逆变器换流及换向时交替激活抑制。该方法避免了在T字型三电平逆变器换流换向过程中,由于振荡等因素引起的退饱和检测电路误触发故障,有效提高了系统故障诊断的可靠性,从而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022977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499056.7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H02H7/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T字型三电平逆变器中控制退饱和检测保护电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采样、滤波、放大、比较电路后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信号由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分析判断,确定输出电压电流的方向;根据不同方向的电压电流组合对其输出状态进行分类,分别为Ⅰ区(v>0,i>0)、Ⅱ区(v>0,i 0);再判断电流在每种状态下的正负半周换向情况,包括从正向换向进入负向和从负向换向进入正向;在不同输出状态和电流换向情况下对开关的退饱和检测电路进行使能逻辑控制;使能控制信号被各开关驱动芯片或外围电路接受,使得退饱和检测功能在逆变器换流及换向时交替激活抑制。该方法避免了在T字型三电平逆变器换流换向过程中,由于振荡等因素引起的退饱和检测电路误触发故障,有效提高了系统故障诊断的可靠性,从而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245897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310155965.3
申请日:2013-05-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检测的方法,在光伏系统中,一旦产生直流故障电弧,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会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进而引发火灾。2011年美国电工法规®(NEC®)规定光伏系统中应配备检测故障电弧的检测装置与断路器。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也推出相应的开发测试方法与机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多重判据的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的检测方法,针对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时域与频域的特性,提取出区别于环境噪声与其他系统动作的综合特征,从而提高检出率,减少误检率,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下,确保检测设备不因误检而阻断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245897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55965.3
申请日:2013-05-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检测的方法,在光伏系统中,一旦产生直流故障电弧,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会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进而引发火灾。2011年美国电工法规®(NEC®)规定光伏系统中应配备检测故障电弧的检测装置与断路器。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也推出相应的开发测试方法与机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多重判据的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的检测方法,针对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时域与频域的特性,提取出区别于环境噪声与其他系统动作的综合特征,从而提高检出率,减少误检率,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下,确保检测设备不因误检而阻断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202952769U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220572090.8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B60B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可控频显LED的汽车车轮,由压电陶瓷电源、微处理器、传感器、LED阵列、无线通讯模块和汽车车轮组成,压电陶瓷与微储能装置连接,微储能装置分别与微处理器、转速传感器和LED阵列连接,转速传感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与LED阵列连接,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传输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压电陶瓷位于车轮的车毂与轮胎之间,微储能装置、微处理器和转速传感器均位于车轮的车毂上,LED阵列位于车轮的轮辐上。一体式的结构设计无需额外供电,方便安装,节能环保,微储能装置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电源。用户可使用无线通讯模块用户端选择自己偏爱的静态或动态图案,使车轮即使在夜间也能成为汽车美学的一部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