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源极片清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5790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011576219.8

    申请日:2020-12-28

    Inventor: 彭真 杨俊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源极片清洗装置,设计离子源极片清洗技术领域;该离子源极片清洗装置用于清洗质谱仪的离子源极片,质谱仪包括壳体,壳体内开设有过渡腔,过渡腔内安装有离子源极片和活动地设置于过渡腔内的样品靶托,样品靶托具有与过渡腔连通的安装腔,安装腔用于安装样品;该离子源极片清洗装置包括清洗靶,清洗靶包括靶座和清洗刷,靶座与样品靶托的尺寸适配,且用于安装于安装腔内,清洗刷设置于靶座,且至少部分伸出安装腔,且被配置为在样品靶托的带动下清洗离子源极片。该离子源极片清洗装置具有极片清洗便捷、清洗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且无需拆卸离子源极片,能有效地保证仪器整体精密度的优点。

    一种离子源的屏蔽箱及质谱仪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38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378863.8

    申请日:2023-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质谱仪屏蔽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离子源的屏蔽箱及质谱仪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面上设有用于送样组件活动的容纳开口,另一侧面上设有主机接口;所述容纳开口包括:工作区间和维护区间;所述工作区间内设有静态屏蔽结构,静态屏蔽结构用于自适应进入或离开所述工作区间的送样组件,且始终屏蔽整个工作区间;所述维护区间设有动态屏蔽结构,动态屏蔽结构用于随送样组件而动,遮挡移动送样组件一侧的区间。通过静态屏蔽结构和动态屏蔽结构的结合,满足需要往返移动的送样组件的屏蔽需求,而且在工作和维护状态的切换中能完全实现自适应,无需预操作,杜绝了因操作疏忽易导致的碰撞损坏问题。

    质谱检测系统及离子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0982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011269264.9

    申请日:2020-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谱检测系统及离子源装置,离子源装置包括壳体、聚焦孔板、喷雾毛细管、气路组件及进样组件。壳体设有电离腔,壳体还设有与电离腔相通的进样口、出样口及进气口。出样口与进气口分别位于壳体的相对两端。聚焦孔板与壳体相连,聚焦孔板设有通孔。通孔与出样口相连通,通孔还用于与质谱仪的质谱入口连通。喷雾毛细管贯穿壳体伸入到电离腔的内部,喷雾毛细管的喷雾端对着通孔且形成的喷雾区域覆盖通孔。气路组件设有第一吹气端,第一吹气端与进气口相连通,第一吹气端的辅助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到电离腔。进样组件的输出端与进样口相连通,进样组件的输入端用于通入待测样品。如此,离子源装置能够提高电离效率,保证检测效果。

    一种快拆式穿板弹性连接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32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87570.5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质谱检测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快拆式穿板弹性连接器,用于实现腔体两侧电连接,包括贯穿腔体的绝缘座,腔体与绝缘座之间的密封件,以及贯穿绝缘座的导电针,所述导电针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在所述套管内滑动的弹簧针,以及套在弹簧针中部的压缩弹簧;所述导电针的腔体内侧部内设有空腔,所述套管与导电针的腔体内侧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弹簧针部分插入所述空腔内,在所述空腔内的滑动受到所述套管限制。本方案为可拆式结构,拆装简便,无焊接工艺制约,适用各种穿板材料和腔体材料;采用密封圈结合填胶的密封方式,工艺简单可靠,成本低廉;连接器与腔体内侧电路采用弹压式连接,免插拔,操作简便。

    进样接口装置及质谱仪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8575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39009.2

    申请日:2023-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样接口装置及质谱仪。所述进样接口装置包括:母座,盖体组件及转接头,所述母座开设有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所述母座设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气路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气路贯穿所述母座,所述第二气路的一端用于毛细管进样;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本体,所述盖本体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且覆盖所述第一气路,所述第一气路通过所述第三气路与所述第四气路连通,所述第四气路远离所述第二气路的一端用于样品出气。上述进样接口装置,将膜进样和毛细进样集成在了同一装置上,且二者结构相互独立,拆装简单,方便维护,体积小,有利于提高质谱仪的整体便携性。

    微生物血清型分类模型训练和微生物血清型分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1454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80705.7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生物血清型分类模型训练和微生物血清型分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微生物血清型分类模型的训练数据;确定所述训练数据分离求解的最大边距超平面;根据预设的荷质比区间、容许质量偏差和最低出峰频次,调整所述分离求解的最大边距超平面,得到目标分离求解的最大边距超平面;根据所述目标分离求解的最大边距超平面确定所述微生物血清型分类模型,以根据所述微生物血清型分类模型对微生物血清型进行分型。采用本方法能够通过微生物血清型分类模型对微生物血清型快速分型,且使分型结果准确性较高。

    质谱离子源进样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1477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011587623.5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喷雾萃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质谱离子源进样装置;质谱离子源进样装置包括吸附组件和电离组件,吸附组件用于吸附样品中的VOC气态分子;电离组件包括电离壳体、毛细管和空气动力学透镜,空气动力学透镜设置于电离壳体内,电离壳体内设置有电离室腔体;毛细管设置于电离壳体,且毛细管伸入电离室腔体内,用于提供电喷雾,以使电离室腔体内的粒子束与电喷雾接触电离形成样品离子;电离壳体还设置有与吸附组件的出口连通的进样口、以及与电离室腔体连通的出样口,出样口用于使电离室腔体内形成的样品离子进入质谱仪。本发明的质谱离子源进样装置能够提高进样效率和电离效率。

    一种质谱仪用闸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05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87562.0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方案涉及一种质谱仪用闸板装置及差分真空系统,包括分隔板,分隔板用于在质谱仪内部的接口腔室与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腔室之间构成分隔,分隔板上开设有连通孔;密封圈,设置在分隔板上并且环绕于连通孔;活动闸板,用于封闭连通孔;驱动机构,活动设在固定座上,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活动闸板沿着密封圈的径向方向直线往复移动;闸板弹片,设在驱动机构上并且从背离于密封圈的一侧弹性连接于活动闸板;其中,在活动闸板封闭于连通孔的状态下,闸板弹片从密封圈的轴向方向弹性顶推活动闸板紧压密封圈。本发明能简化质谱仪差分真空系统中真空腔室之间的密封结构,且结构更加稳定,故障率低,安全系数更高,以确保质谱仪的差分真空系统能够可靠运行。

    一种气溶胶质谱仪及样品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384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45226.0

    申请日:2023-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质谱仪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气溶胶质谱仪及样品回收方法,气溶胶质谱仪包括进样组件、测量组件、电离组件、调压组件、分析组件和检测腔体;所述检测腔体包括:进样腔,测量腔和主腔室;所述进样组件使得样品在离开进样组件后依次穿过所述进样腔和所述测量腔,进入所述主腔室内;所述进样组件的进样输出端设于所述进样腔内;所述测量组件作用于所述测量腔;所述电离组件作用于所述主腔室;所述主腔室设有近挡面,所述近挡面正对所述进样输出端;所述近挡面设有样品回收装置,所述样品回收装置正对所述进样输出端。通过在主腔室中设置样品回收装置,使得样品检测过程中可以回收珍贵的未离子化的样品,减少资源的浪费。

    一种质谱仪气体样品的预处理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24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27821.1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质谱仪的气体预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质谱仪气体样品的预处理装置及系统。预处理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气体通道,所述管体的中部设有控温段,所述控温段的两端设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控温段之间设有管体外露的通电段,所述通电段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对管体通电,使管体发热;所述控温段的表面设有制冷结构。大幅度提高了预处理装置的制冷及加热过程中热交换的有效率,使得传热及制冷效率提高、功耗减少。而且使得整体的结构得到简化、维护难度降低,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用于绝缘隔绝的玻璃管及陶瓷管在多循环、高温度变化下导致的破碎,减少了维护频率及维护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