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框架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85922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210417009.3

    申请日:2012-10-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压力加工成形件构成的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既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又具有较高的刚性。在车身框架上,主框架(22)由直线延伸部(27)与从直线延伸部(27)的后端弯曲并且向下延伸弯曲部(28)构成。后框架(23)为其头端与弯曲部(28)的车宽方向左右侧表面连接并且向后延伸的部件。在弯曲部(28)与后框架(23)的前部内表面之间设有俯视大致呈矩形的加强件(77、78)。加强件(77、78)的前缘与弯曲部(28)的后表面以及枢支框架部(24)分别连接。

    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85923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431600.4

    申请日:2012-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纵长轴上包含弯曲部的架的弯曲部位上也能够容易地组装加强部件的技术。车身架(11)具有主车架(22)及从该主车架(22)向后方延伸的后车架(23L、23R)。主车架(22)是将冲压成形的板材接合而成的部件形成为方筒形状的冲压架,该主车架(22)包括:直线地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直线部(27);弯曲并向下方延伸的弯曲部(28)。后车架(23)是左右的后车架(23L、23R),其前端与弯曲部(28)的车宽方向左右面接合并向后方延伸,在弯曲部(28)的内部,以与该弯曲部(2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架设有加强部件(51、52)。

    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架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8592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31600.4

    申请日:2012-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纵长轴上包含弯曲部的架的弯曲部位上也能够容易地组装加强部件的技术。车身架(11)具有主车架(22)及从该主车架(22)向后方延伸的后车架(23L、23R)。主车架(22)是将冲压成形的板材接合而成的部件形成为方筒形状的冲压架,该主车架(22)包括:直线地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直线部(27);弯曲并向下方延伸的弯曲部(28)。后车架(23)是左右的后车架(23L、23R),其前端与弯曲部(28)的车宽方向左右面接合并向后方延伸,在弯曲部(28)的内部,以与该弯曲部(2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架设有加强部件(51、52)。

    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框架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8592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17009.3

    申请日:2012-10-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压力加工成形件构成的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既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又具有较高的刚性。在车身框架上,主框架(22)由直线延伸部(27)与从直线延伸部(27)的后端弯曲并且向下延伸弯曲部(28)构成。后框架(23)为其头端与弯曲部(28)的车宽方向左右侧表面连接并且向后延伸的部件。在弯曲部(28)与后框架(23)的前部内表面之间设有俯视大致呈矩形的加强件(77、78)。加强件(77、78)的前缘与弯曲部(28)的后表面以及枢支框架部(24)分别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