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57619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210102695.5
申请日:2012-04-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能源物联网及其集成方法,该智能建筑能源物联网包括分布式能源产能子系统、蓄能子系统、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能源输配子系统和智能能源服务子系统,分布式能源产能子系统用于生产所需的冷热电能源,并通过能源输配子系统将该冷热电能源输送到蓄能子系统,蓄能子系统根据智能能源服务子系统对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的监测与反馈,进行能源的储存和优化配置,然后将该冷热电能源输送至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智能能源服务子系统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能耗信号的采集、输出输入以及调控,最终使分布式能源产能子系统产出该冷热电能源的量与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的需求相匹配,实现智能建筑能源物联网的最优化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256548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264665.4
申请日:2012-07-27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蓄电池的全天候太阳能无线智能照明系统,包括:双蓄电池照明子系统,包括由无记忆性锂电池和记忆性铅酸蓄电池构成的双蓄电池组,用于向用户提供全天候的照明;地面光伏电站,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对记忆性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提供记忆性铅酸蓄电池所需求的满负荷电量;蓄电池充电网络,用于记忆性铅酸蓄电池与地面光伏电站的连接,传输记忆性铅酸蓄电池所需求的电量,使双蓄电池组能充分满足光源的电需求;无线远程监测控制子系统,用于对蓄电池电量以及室外光线的监测、采集、传输及储存,对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处理,根据信息决定是否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以及远程对灯具的工作和关闭、时间和亮度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25675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142139.0
申请日:2012-05-0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基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地源热泵耦合的复合供能系统,该系统包括燃气轮机、溴化锂吸收式机组、余热锅炉、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吸收式除湿装置、地下换热器、并网装置、冰蓄冷装置、第一蓄热水箱、第二蓄热水箱、建筑能耗监测与控制装置和信号反馈控制网络。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进一步提高了总能系统的效率。本发明综合利用了化石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种能源技术,进行耦合和集成,实现了两种能源的优势互补。该系统与现有的复合供能系统相比,不仅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环保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25611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203118.5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 Y02E2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建筑用能集成系统,包括产能端、输配端和用能端,产能端至少包括燃气轮机、补燃式余热锅炉、烟气型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组、土壤源热泵机组、水源热泵机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能光伏组件;输配端至少包括管网;用能端至少包括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和通信建筑。本发明通过将天然气基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与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土壤源热泵机组及水源热泵机组进行有机整合,不仅降低了一次能源消耗量,提高了系统总热效率,而且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5761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102695.5
申请日:2012-04-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能源物联网及其集成方法,该智能建筑能源物联网包括分布式能源产能子系统、蓄能子系统、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能源输配子系统和智能能源服务子系统,分布式能源产能子系统用于生产所需的冷热电能源,并通过能源输配子系统将该冷热电能源输送到蓄能子系统,蓄能子系统根据智能能源服务子系统对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的监测与反馈,进行能源的储存和优化配置,然后将该冷热电能源输送至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智能能源服务子系统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能耗信号的采集、输出输入以及调控,最终使分布式能源产能子系统产出该冷热电能源的量与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的需求相匹配,实现智能建筑能源物联网的最优化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256754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142139.0
申请日:2012-05-0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基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地源热泵耦合的复合供能系统,该系统包括燃气轮机、溴化锂吸收式机组、余热锅炉、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吸收式除湿装置、地下换热器、并网装置、冰蓄冷装置、第一蓄热水箱、第二蓄热水箱、建筑能耗监测与控制装置和信号反馈控制网络。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进一步提高了总能系统的效率。本发明综合利用了化石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种能源技术,进行耦合和集成,实现了两种能源的优势互补。该系统与现有的复合供能系统相比,不仅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环保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