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4954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113622.X
申请日:2022-01-30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固废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碳排放的水生植物残体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将水生植物残体进行预发酵后,再进行堆肥处理;预发酵步骤包括A、将水生植物残体放入具有网格的容器中;以及B、将容器浸没于发酵液中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发酵液的TOC浓度至少为10000mg/L。本发明极大程度上缩短堆肥发酵进程,减少发酵过程碳排放和恶臭物质排放,在发酵过程中无需对水生植物残体进行破碎处理即可得到发酵完全的发酵产物,实现无害化处理以及碳中和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88838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00918.7
申请日:2021-10-15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Q50/26 , G06F16/906
摘要: 本发明滨海生态系统碳库估算方法,属于环境评价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滨海生态系统的空间边界确定;2,滨海生态系统的优势植物分类区确定;3,淡水植物优势区碳源计算;4,滨海生态系统的碳源采样点尺寸设置;5,滨海生态系统的碳源采样点采样方法;6,滨海生态系统的碳源估算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优势物种对滨海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区域进行分类的方法,降低了采样难度,简化了采样步骤;提出水体沟通的边界划分方法和碳源计算方法,有效地填补了河口地区碳源的调查方法的空白;提出的高大灌木和乔木的具体碳源计算方法,极大地减小了调查的难度和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470336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615637.4
申请日:2019-07-09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王文林 , 吴根义 , 刘波 , 贺德春 , 杜薇 , 陈东升 , 李文静 , 苏文幸 , 童仪 , 施常洁 , 杨越 , 戴铄蕴 , 梁丁月 , 余岑涔 , 邹长新 , 李维新 , 张爱国 , 张弛 , 柳王荣 , 沈忱 , 姜珊 , 姜彩红 , 佘磊 , 李想 , 李方鸿
IPC分类号: G01D2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湿度核算全国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氨排放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获得一年内全国温湿度数据,将该数据分成了若干个温湿度段;步骤b、在全国范围内每个温湿度段选取若干个规模化禽畜养殖场作为测定点步骤c、实地考察每个测定点,确定每个测定点所养禽畜种类及数量;步骤d、观测收集每个测定点的单位禽畜氨排放速率及其对应的温度、湿度信息;步骤e、将不同温湿度段设定的若干测定点收集到的所养禽畜种类及数量以及单位禽畜氨排放速率及其对应的温度、湿度信息汇总,利用温湿度极度影响禽畜氨排放的特点,分别拟合出不同温湿度段单位禽畜氨排放速率与温度、湿度的综合响应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186142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4112.X
申请日:2020-08-01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水质目标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流域内某个污水处理站所具有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流域内某个流域区域段内的纳污容量信息;计算该流域区域段内的纳污容量指标占满前可接纳的污染物剩余许可容量;提供所述的污染物剩余许可容量内的至少一个指标污染物信息;判断所述的污染物剩余许可容量内的指标污染物剩余排放量是否小于阈值;当所述的污染物剩余许可容量内的指标污染物剩余排放量小于该阈值时,显示警告信号给污水处理站管理中心。本发明整合污水处理站所具有处理能力信息、流域水环境纳污容量信息,并考虑突发应急排污信息,实现流域污染物排放和处理的智能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47033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615637.4
申请日:2019-07-09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王文林 , 吴根义 , 刘波 , 贺德春 , 杜薇 , 陈东升 , 李文静 , 苏文幸 , 童仪 , 施常洁 , 杨越 , 戴铄蕴 , 梁丁月 , 余岑涔 , 邹长新 , 李维新 , 张爱国 , 张弛 , 柳王荣 , 沈忱 , 姜珊 , 姜彩红 , 佘磊 , 李想 , 李方鸿
IPC分类号: G01D2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湿度核算全国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氨排放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获得一年内全国温湿度数据,将该数据分成了若干个温湿度段;步骤b、在全国范围内每个温湿度段选取若干个规模化禽畜养殖场作为测定点步骤c、实地考察每个测定点,确定每个测定点所养禽畜种类及数量;步骤d、观测收集每个测定点的单位禽畜氨排放速率及其对应的温度、湿度信息;步骤e、将不同温湿度段设定的若干测定点收集到的所养禽畜种类及数量以及单位禽畜氨排放速率及其对应的温度、湿度信息汇总,利用温湿度极度影响禽畜氨排放的特点,分别拟合出不同温湿度段单位禽畜氨排放速率与温度、湿度的综合响应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495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761065.3
申请日:2023-12-20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在复杂跨界水体中确定或筛选重污染区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目标流域跨界区中,获取目标区域的区域河流信息;其中,目标流域跨界区设有多个控制断面;根据区域河流信息,采用二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目标区域存在内部污染源排放时的各个控制断面的第一污染物浓度值,以及目标区域不存在内部污染源排放时的各个控制断面的第二污染物浓度值;根据各个控制断面的第一污染物浓度值和第二污染物浓度值,确定各个控制断面的内部污染权重;根据各个控制断面的内部污染权重和预设的权重阈值以及涉及的行政区的边界,从目标流域跨界区中,确定重污染流域跨界区。本申请可以准确确定内污染占比高的流域跨界区。
-
公开(公告)号:CN117495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761032.9
申请日:2023-12-20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Q10/0639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区域工业企业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将与饮用水跨界区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企业确定为目标企业;根据所有目标企业的企业信息,获得目标企业作为风险源对应的危险性指数、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和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根据危险性指数、自净性指数和易损性指数,获得目标企业作为风险源的风险指数;根据风险指数,确定饮用水跨界区的企业水污染事故风险;其中,风险指数越高,对应的饮用水跨界区的企业水污染事故风险越大。本申请可以准确获取目标企业作为风险源的风险指数,以确定所述饮用水跨界区的企业水污染事故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861274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5484.4
申请日:2020-08-03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方法,基于水环境模型预测流域内所有污染源的排污信息;选出需要进行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的污染源;划分为不同的风险预测预警等级;从环境监测部门资料及文献调研中初步确定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的要素污染要素;获得影响污染事件的主要要素污染要素;生成多个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模型;选择性能最好的几个风险预测预警模型联合形成模糊综合风险预测预警模型;将主要要素污染要素的值输入联合形成的模糊综合风险预测预警模型,预测污染源污染事件的风险值。本发明实现了流域污染风险的预测,弥补了现有的流域污染风险预测和预警的空缺;提高了流域污染风险预测的污染预测覆盖率,提升了风险预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58681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4111.5
申请日:2020-08-01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16/2455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OA的大数据综合管理数据查询系统,要求查询要求解析单元,用于在接收查询要求之后,生成与所述查询要求对应的独有的查询标识;查询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查询批量任务的子任务、查询标识发送给能够执行所述查询批量任务的子任务的基于SOA的大数据;查询结果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于SOA的大数据发回的查询结果。本发明有效地在基于SOA的大数据中实现了协同关联查询,从而减少了查询处理的等待时间,缩短查询的等待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34954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0113622.X
申请日:2022-01-30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固废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碳排放的水生植物残体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将水生植物残体进行预发酵后,再进行堆肥处理;预发酵步骤包括A、将水生植物残体放入具有网格的容器中;以及B、将容器浸没于发酵液中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发酵液的TOC浓度至少为10000mg/L。本发明极大程度上缩短堆肥发酵进程,减少发酵过程碳排放和恶臭物质排放,在发酵过程中无需对水生植物残体进行破碎处理即可得到发酵完全的发酵产物,实现无害化处理以及碳中和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