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多色比色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329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1208972.6

    申请日:2021-10-18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78 G01N21/5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多色比色检测血红蛋白(Hb)的方法,其是利用血红蛋白自身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金纳米棒自身优异的局域表面等离子效应,实现了Hb多色比色检测。其主要检测原理是,以Hb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分子生成二亚胺2+ 2+基离子(TMB ),利用TMB 对金纳米棒的氧化刻蚀,实现Hb的多色比色检测。本发明所提供的Hb多色比色检测方法具有裸眼可识别、高效便捷、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的优点,其对Hb的检出限可低至1.23μg/mL,且在2‑50μg/mL内呈现线性检测范围。

    具有低工作温度的高灵敏二维纳米钛酸锶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0479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147514.5

    申请日:2020-03-05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1G23/00 G01N27/12 B82Y4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工作温度的高灵敏二维纳米钛酸锶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钛酸正丁酯水解,得到钛前驱体,钛前驱体分散于1,2‑丙二醇中;将锶盐和相应的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与钛前驱体中充分混合,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将混合均匀的溶液转移至水热釜进行水热反应;将水热反应得到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最终得到高活性二维纳米钛酸锶材料。本发明的二维纳米钛酸锶材料所制备的气敏传感器,在低工作温度(15‑25℃)下对氨气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强,其工作温度远低于现有氨气气敏材料(100‑400℃),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多色比色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329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08972.6

    申请日:2021-10-18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78 G01N21/5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多色比色检测血红蛋白(Hb)的方法,其是利用血红蛋白自身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金纳米棒自身优异的局域表面等离子效应,实现了Hb多色比色检测。其主要检测原理是,以Hb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分子生成二亚胺基离子(TMB2+),利用TMB2+对金纳米棒的氧化刻蚀,实现Hb的多色比色检测。本发明所提供的Hb多色比色检测方法具有裸眼可识别、高效便捷、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的优点,其对Hb的检出限可低至1.23μg/mL,且在2‑50μg/mL内呈现线性检测范围。

    具有低工作温度的高灵敏二维纳米钛酸锶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04798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47514.5

    申请日:2020-03-05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1G23/00 G01N27/12 B82Y4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工作温度的高灵敏二维纳米钛酸锶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钛酸正丁酯水解,得到钛前驱体,钛前驱体分散于1,2-丙二醇中;将锶盐和相应的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与钛前驱体中充分混合,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将混合均匀的溶液转移至水热釜进行水热反应;将水热反应得到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最终得到高活性二维纳米钛酸锶材料。本发明的二维纳米钛酸锶材料所制备的气敏传感器,在低工作温度(15-25℃)下对氨气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强,其工作温度远低于现有氨气气敏材料(100-400℃),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深度挖掘技术的混煤掺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091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0940735.7

    申请日:2022-08-06

    IPC分类号: G05B13/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和深度挖掘技术的混煤掺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混煤掺烧神经网络模型和环境初始化;2)设置不同目标指标参数值;3)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策略网络生成动作行为;4)执行混煤掺烧方案at,并得到下一时刻更新混煤掺烧状态s′t;5)根据环境的反馈计算强化学习算法的奖励值rt;6)将当前步的信息,包括存储于记忆单元D中,并对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权重进行更新;7)将混煤掺烧状态st更新为下一时刻混煤掺烧状态s′t;8)判断是否达到预定的时间Tend,若否,则执行2)至7);若是,则输出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参数和相应混煤掺烧方案a,本技术方案可实现降低火力发电厂发电的总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深度挖掘技术的混煤掺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0912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940735.7

    申请日:2022-08-06

    IPC分类号: G06Q10/04 G05B13/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和深度挖掘技术的混煤掺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混煤掺烧神经网络模型和环境初始化;2)设置不同目标指标参数值;3)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策略网络生成动作行为;4)执行混煤掺烧方案at,并得到下一时刻更新混煤掺烧状态s′t;5)根据环境的反馈计算强化学习算法的奖励值rt;6)将当前步的信息,包括存储于记忆单元D中,并对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权重进行更新;7)将混煤掺烧状态st更新为下一时刻混煤掺烧状态s′t;8)判断是否达到预定的时间Tend,若否,则执行2)至7);若是,则输出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参数和相应混煤掺烧方案a,本技术方案可实现降低火力发电厂发电的总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用于室温下高灵敏氨气传感的纳米银表面修饰二维钛酸铅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244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35953.X

    申请日:2021-11-12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室温下高灵敏氨气传感的纳米银表面修饰二维钛酸铅材料制备方法,分别取适量PbTiO3纳米片和不同摩尔百分比的AgNO3溶于无水乙醇溶液,再转移至坩埚中,在80 oC条件下进行避光水浴反应,经高温煅烧,得到具有高活性的Ag/PbTiO3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Ag表面修饰PbTiO3氨气传感材料,在低温或室温下,提高了其气敏响应灵敏度、响应时间、选择性和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679751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074590.2

    申请日:2021-01-20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8G83/00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MIL‑53(Al))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为: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调控下,将六水合氯化铝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进行络合反应得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H2‑MIL‑53(Al);将NH2‑MIL‑53(Al)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后,研磨得到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将该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应用于对六溴环十二烷的高灵敏荧光检测探针,0.01 mg/mL荧光探针对六溴环十二烷的荧光检出限为1.0×10‑6 mol/L,线性范围1.0×10‑6~1.0×10‑4 mol/L(R2=0.9386)。

    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67975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74590.2

    申请日:2021-01-20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8G83/00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MIL‑53(Al))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为: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调控下,将六水合氯化铝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进行络合反应得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H2‑MIL‑53(Al);将NH2‑MIL‑53(Al)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后,研磨得到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将该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应用于对六溴环十二烷的高灵敏荧光检测探针,0.01 mg/mL荧光探针对六溴环十二烷的荧光检出限为1.0×10‑6 mol/L,线性范围1.0×10‑6~1.0×10‑4 mol/L (R2=0.9386)。

    一种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12532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48905.8

    申请日:2020-09-29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1G9/02 B82Y40/00 G01N27/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为:将六水合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进行络合反应得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将ZIF‑8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后,在管式炉内分别在氩气、空气氛围下连续高温煅烧,得到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将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所制备的纳米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在紫外光源照射下,在100‑220℃工作温度区间,用于丙酮气体检测。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制备的气敏传感器在紫外光源照射下对丙酮气体气敏灵敏度呈现显著增强作用,且具有选择性好、稳定性强等特点,该类纳米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所具有的光助增敏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