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70398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80108591.1
申请日:2009-03-12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IPC: C07C269/02 , C07C27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69/02 , C07C27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安全且生产率良好地制造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制造方法,为了实现该目的,提供这样一种制造方法:其为向在内部形成有微小管状流路的传热性反应容器的所述微小管状流路内,连续且浓密地流通具有羟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A)与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B)的混合液,并使前述化合物(A)中的羟基与前述化合物(B)中的异氰酸酯基反应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连续制造方法,所述反应容器所具有的微小管状流路具有使得浓密地流通于微小管状流路内的流体截面积成为0.1~4.0mm2的空隙尺寸,将传热性反应容器加热至100~250℃,而且按照使流通于微小管状流路内的反应液的雷诺准数在0.2~300的范围的方式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连续地冷却从传热性反应容器吐出的反应生成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958588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180031818.4
申请日:2011-06-23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5/0256 , B01F13/0059 , B01F15/065 , B81B1/00
Abstract: 微混合器包括混合板(14),该混合板(14)包括第一流路形成部与第二流路形成部。在第一流路形成部中,形成有第一流体所流经的第一流路,在第二流路形成部中,形成有第二流体所流经的第二流路。在第一流路形成部与第二流路形成部之间,设置有使第一流体及第二流体汇流的汇合流路。第一流路的出口与第二流路的出口隔着汇合流路而相向。面向汇合流路的中心轴的第一流路的出口的位置包含于面向中心轴的第二流路的出口的位置,或与该第二流路的出口的位置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1970524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0980108592.6
申请日:2009-03-12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69/02 , C07C27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安全且生产率良好地制造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制造方法,提供这样一种制造方法:其为向在内部形成有微小管状流路的传热性反应容器的所述微小管状流路内,连续且浓密地流通具有羧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A)与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B)的混合液,使前述化合物(A)中的羧基与前述化合物(B)中的环氧基反应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连续制造方法,反应容器所具有的微小管状流路具有使得浓密地流通于前述微小管状流路内的流体截面积成为0.1~4.0mm2的空隙尺寸,将传热性反应容器加热至150~260℃,而且按照使流通于微小管状流路内的反应液的雷诺准数在0.4~100的范围的方式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连续地冷却从前述传热性反应容器吐出的反应生成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970398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0980108591.1
申请日:2009-03-12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IPC: C07C269/02 , C07C27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69/02 , C07C27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安全且生产率良好地制造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制造方法,为了实现该目的,提供这样一种制造方法:其为向在内部形成有微小管状流路的传热性反应容器的所述微小管状流路内,连续且浓密地流通具有羟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A)与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B)的混合液,并使前述化合物(A)中的羟基与前述化合物(B)中的异氰酸酯基反应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连续制造方法,所述反应容器所具有的微小管状流路具有使得浓密地流通于微小管状流路内的流体截面积成为0.1~4.0mm2的空隙尺寸,将传热性反应容器加热至100~250℃,而且按照使流通于微小管状流路内的反应液的雷诺准数在0.2~300的范围的方式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连续地冷却从传热性反应容器吐出的反应生成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958588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80031818.4
申请日:2011-06-23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5/0256 , B01F13/0059 , B01F15/065 , B81B1/00
Abstract: 微混合器包括混合板(14),该混合板(14)包括第一流路形成部与第二流路形成部。在第一流路形成部中,形成有第一流体所流经的第一流路,在第二流路形成部中,形成有第二流体所流经的第二流路。在第一流路形成部与第二流路形成部之间,设置有使第一流体及第二流体汇流的汇合流路。第一流路的出口与第二流路的出口隔着汇合流路而相向。面向汇合流路的中心轴的第一流路的出口的位置包含于面向中心轴的第二流路的出口的位置,或与该第二流路的出口的位置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3140279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80047456.8
申请日:2011-09-27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13/0066 , B01F15/065 , B01J19/0093 , B01J2219/00783 , B01J2219/00822 , B01J2219/0086 , B01J2219/00873 , B01J2219/00889 , C07C269/02 , C08G18/672 , F28D9/0037 , F28F3/08 , C07C271/28
Abstract: 一种微混合器,其具有层叠部和混合部,该层叠部通过在第一板上层叠有第二板而成,该第一板具有与供第一流体流通的流体供给路径连通的第一微小管状流路,该第二板具有与供第二流体流通的流体供给路径连通并供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微小管状流路,该混合部与第一微小管状流路的出口和第二微小管状流路的出口连通,并混合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第一板与第二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与流体供给路径连通的微小管状流路的入口部和与混合部连通的微小管状流路的出口部,该入口部的微小管状流路为一条流路,而且,呈液密状地在出口部的微小管状流路内流通的流体截面积是比呈液密状地在入口部的一条微小管状流路内流通的流体截面积小的截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1970524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80108592.6
申请日:2009-03-12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69/02 , C07C27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安全且生产率良好地制造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制造方法,提供这样一种制造方法:其为向在内部形成有微小管状流路的传热性反应容器的所述微小管状流路内,连续且浓密地流通具有羧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A)与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B)的混合液,使前述化合物(A)中的羧基与前述化合物(B)中的环氧基反应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连续制造方法,反应容器所具有的微小管状流路具有使得浓密地流通于前述微小管状流路内的流体截面积成为0.1~4.0mm2的空隙尺寸,将传热性反应容器加热至150~260℃,而且按照使流通于微小管状流路内的反应液的雷诺准数在0.4~100的范围的方式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连续地冷却从前述传热性反应容器吐出的反应生成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