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141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294054.4
申请日:2022-10-21
IPC: H01M4/62 , H01M4/13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粘合剂、包含该粘合剂的负极及包括该负极的二次电池。更详细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包含共聚物和硅烷基交联剂的交联反应物的二次电池粘合剂的情况下,可以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机械特性,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粘合力,在包含所述粘合剂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负极的膨胀,因此可以改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寿命特性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99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649476.3
申请日:2023-12-05
IPC: H01M4/48 ,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公开了负极活性材料和包括该负极活性材料的二次电池。基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氧化物颗粒。硅氧化物颗粒具有核部分和形成在核部分上的表面部分,该核部分包含硅氧化物。硅氧化物颗粒的限定为OS/OC的氧化数比是1.7或更大且小于2.2。OS是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获得的表面部分的硅氧化物的氧化数,并且OC是通过XPS分析获得的核部分的硅氧化物的氧化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01413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295251.8
申请日:2022-10-21
IPC: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42 , H01M4/13 , C08F263/04 , C08F216/06 , C08F220/06 , C08F265/04 , C08F218/08 , C08F22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粘合剂组合物、包含该粘合剂组合物的负极及包括该负极的二次电池。更详细地,通过将包含特定重复单元的共聚物和重复单元中含有与2个或3个碳(C)键合的氮(N)的聚合物型添加剂进行混合而制备的具有三维结构的二次电池用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下,可以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粘合力。在包含所述二次电池用粘合剂组合物的负极和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负极的膨胀,因此可以制备具有卓越的充放电寿命特性和电池性能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88994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477672.5
申请日:2024-04-19
IPC: H01M4/38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锂‑硅氧化物颗粒,所述锂‑硅氧化物颗粒包含Li2SiO3和硅,并且任选地进一步包含Li2Si2O5,其中,锂‑硅氧化物颗粒的相分数比为0.55至1.0。本发明可以提高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的结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且可以抑制副反应,因此可以改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73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454412.8
申请日:2023-11-03
IPC: H01M4/38 , H01M4/46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多个硅基活性物质颗粒,所述硅基活性物质颗粒掺杂有金属元素且包含孔,对多个硅基活性物质颗粒中的10个彼此不同的硅基活性物质颗粒分别测量的孔隙率值的平均值为0.2‑9.0%。硅基活性物质颗粒中包含规定范围的金属元素和孔,因此可以改善锂二次电池的容量特性、充放电效率和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764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478491.X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包含:碳基颗粒,所述碳基颗粒包含孔;含硅涂层,所述含硅涂层形成在碳基颗粒的孔的内部或碳基颗粒的表面上;以及表面氧化层,所述表面氧化层形成在含硅涂层上并包含硅氧化物,其中,由式1定义的硅氧化数比为0.6以下。本发明可以抑制负极活性物质表面上的硅的副反应并保持负极活性物质的容量特性。
-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7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035058.5
申请日:2023-08-17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多个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包含硅基活性物质颗粒和碳涂层,所述碳涂层形成在硅基活性物质颗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对多个复合颗粒中的50个彼此不同的复合颗粒分别测量的由式1定义的拉曼光谱的G/Si峰强度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0%以下。通过使碳均匀地涂覆在硅基活性物质颗粒上,可以改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380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0321537.7
申请日:2023-03-29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04 , C01B33/3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锂‑硅复合氧化物颗粒,所述锂‑硅复合氧化物颗粒包含Li2SiO3和Li2Si2O5中的至少一种,并且Li2SiO3和Li2Si2O5的相分数比为1.0以下。相对于锂‑硅复合氧化物颗粒的总体积,锂‑硅复合氧化物颗粒中粒径小于3μm的颗粒的含量为5体积%以下。负极活性物质中包含少量的锂且Li2SiO3的比例增加,因此可以改善寿命特性和容量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540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0667597.4
申请日:2023-06-07
IPC: H01M4/587 , H01M4/38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及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分别包括气孔的多个碳系颗粒及形成在多个碳系颗粒各自的气孔的内部或多个碳系颗粒各自的表面上的含硅涂层,对多个碳系颗粒中50个不同的碳系颗粒分别测量的用式1定义的拉曼分光光谱的D/G峰强度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以下。碳系颗粒之间的结晶化度差异得到缓解,因此可改善寿命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