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9041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602973.5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包括由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正极活性材料形成的正极、负极和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锂金属氧化物,其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形成浓度梯度。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晶体结构的初级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12448012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888040.X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4/48 , H01M10/0566 , H01M10/0567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其包括第一锂金属氧化物和第二锂金属氧化物,所述第一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通过将粒径为2μm以下的初级颗粒聚集而形成的次级颗粒,所述第二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镍和选自锰和钴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并包括初级粒径为2μm以上的颗粒;负极;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膈膜;和电解液,其中该电解液包括锂盐、非水有机溶剂和含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二氟亚磷酸酯基团的二氟亚磷酸酯化合物。
-
-
公开(公告)号:CN11062021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526664.4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包括由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正极活性材料形成的正极、负极以及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含有浓度梯度的锂金属氧化物,并且具有由初级颗粒的聚集形成的二级颗粒结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包括具有单颗粒结构的锂金属氧化物。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各自包含除锂之外的至少两种金属,并且在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各自的金属的含量中,镍的量最大。
-
公开(公告)号:CN1169140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377769.4
申请日:2023-04-11
IPC: H01M4/131 , H01M4/36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10/44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可以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正极集流体上,并且包含正极活性物质颗粒。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可以包含第一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第二锂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第一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具有多个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二次颗粒形式,所述第二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具有单颗粒形式。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由式1定义的孤立孔隙率可以为5%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004808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034658.7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非水电解质溶液的锂二次电池。该正极包括第一正极活性材料以及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其中在第一正极活性材料中包含的至少一种金属在中心部分和表面部分之间具有浓度梯度区域,且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具有单颗粒结构。该锂二次电池具有改善的寿命和穿刺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1789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29797.3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53 , H01M10/0436 , H01M10/0459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4235 , H01M2220/30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括:多个电极单元,多个电极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极、具有与第一电极的极性不同的极性的第二电极以及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分离层;以及至少一个离子渗透阻挡层,位于相邻的电极单元之间,离子渗透阻挡层的透气性小于分离层的透气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