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化降解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4938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17610.4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生化降解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包括提供负载纳米气泡的多孔材料;将多孔材料与待处理的可生化降解固体废弃物混合,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可生化降解固体废弃物;将预处理后的可生化降解固体废弃物与接种污泥混合,厌氧发酵。通过多孔材料负载的纳米气泡释放后产生的自由基与待处理的可生化降解固体废弃物中大分子复杂有机物的反应,使得大部分的难降解有机物得以降解,提高厌氧发酵后产甲烷量;配合多孔材料增强了厌氧发酵中相关微生物之间的电子传递效率,从而提高反应效率,进一步提升甲烷产量。通过纳米气泡释放后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的强裂解作用,从而提升了抗性基因的降解效率。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17783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710532256.0

    申请日:2017-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通过在原有沉降池上增设检测器、控制系统、药液进料装置,通过药液进料装置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针对性脱除,避免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后续微生物处理工序的影响,提高了微生物处理工序的效率和沼气产出量,提高了排水等级。

    用于处理酸性工业污水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14233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200318.2

    申请日:2018-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酸性工业污水的系统,包括调节机构、曝气机构、过滤机构及沉降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池、设于所述调节池上的溢流管道及与所述溢流管道相配合的废水承接池,所述废水承接池内设有与所述废水回流管及与所述废水回流管相配合的泵体。本发明设置溢流管道可将部分废水排至废水承接池内;避免废水直接排入至环境中,对环境造成影响;泵体和回流管可将废水重新泵送回到调节池内,便于后续的水处理。

    一种市政污泥全过程处理系统
    9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5302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11114996.8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污泥全过程处理系统,包括生物池、二沉池、浓缩设备、清水池、脱水池、固化池和后处理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提出一种污泥源头减量+减容+资源化利用的市政污泥全过程处理系统,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从污泥源头减量出发,减少15%-25%的污泥产生量,从根本上降低污泥处理成本;(3)将污泥和自然土掺杂固化后用于路基填土,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可省去填埋或焚烧等后续处理步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用于地下式污水厂的施工方法及其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90568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27466.5

    申请日:2018-0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45 E02D29/04 E02D29/10 E03F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式污水厂的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步:建造工作井和接收井,根据规模分组,多组同步并列进行;第二步:将第一预制件置于工作井中,挤压第一预制件并使得预制件朝向接收井移动,再将第二预制件置于工作井中且第一预制件与第二预制件首尾连接,挤压第二预制件并推动第一预制件及第二预制件朝向接收井移动;第三步:循环第二步直至第一预制件到达接收井,此时,工作井与接收井之间通过N个预制件相连通,完成一组处理模块,其余组同步按相同方式操作;第四步:拆除接收井和工作井,恢复地面设施。用于地下式污水厂的施工方法能够大幅降低人工依赖,严格控制精度偏差,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等优点。

    一种管道承插连接密封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499894B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611024701.4

    申请日:2016-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承插连接密封工艺,解决了常见管道承插连接工艺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实施清理→打磨→加固→套橡胶圈→打孔→灌浆→二次加固→养护的步骤,通过刚性密封加固层加强了承口和插口的结构强度,进而承口和插口可以承受更大压力,通过相邻的橡胶密封圈、承口的内壁和插口的外壁形成灌浆空腔,以使弹性灌浆料充分填充,弹性灌浆料固化后密封承插口,达到该密封工艺具有较佳密封效果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