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94532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59116.4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计算PaaS平台的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及方法,该基于云计算PaaS平台的自动需求响应方法利用云计算PaaS平台,将实现自动需求响应所需的数据加以处理、分析、挖掘与预测,利用云计算对数据的强大运算能力,快速计算用户用电信息;云计算PaaS平台提供部署应用程序的环境,通过云计算PaaS平台,对用电数据的各类运算;该基于云计算PaaS平台的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包括:用户、数据采集系统、云计算资源池、云计算PaaS平台、自动需求响应方案模块;本发明提高了对用电数据的运算能力,充分提高了自动需求响应的速度和自动需求响应方案的即时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289582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110228201.3
申请日:2011-08-10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风险状态辨识方法,该方法由串行计算方法和并行计算方法实现。该方法所采用的串行计算方法中,风险状态连续辨识与跟踪在辨识出风险状态后进行;所采用的并行计算方法中,风险状态连续辨识与跟踪和电网在各个阶段各状态下的风险状态的辨识是同时进行的;串行计算方法和并行计算方法,是配电网风险状态辨识全过程的不同设计思路,其辨识结果是一样的,本发明采用规则库、知识库、专家库、风险库设计及其在线生成进行风险指标计算结果的判断和评价,从而确认当前配电网是否为风险状态;其中,规则库、知识库、专家库的设计避免了采用单一、孤立风险指标进行判断,而是采用综合风险指标进行配电网风险状态的判断、辨识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4615427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28965.6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IPC: G06F9/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有源配电网数字仿真的模型库系统,所述模型库系统包括模型库和模型库管理系统;所述模型库分类存储仿真模型及其相关信息,所述模型库根据所述仿真模型开发或组合出新的仿真模型;所述模型库管理系统对所述模型库中的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和调用;所述模型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层、应用服务器层和客户机层。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有源配电网数字仿真的模型库系统,其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扩展性强等优势,避免了配电网仿真过程中模型的重复开发,降低了配电网仿真过程设计、管理和维护的复杂度和难度,减少了工作量,显著提高了配电网的仿真效率并缩短研发周期,实现了对配电网的高效且准确的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354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10195719.0
申请日:2013-05-23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提出了基于负荷矩的闭环配电网潮流估计方法,对于两端供电的闭式网络,单独求出各个负荷节点单独作用时,每段线路的输送功率和产生的负荷矩;将各个负荷单独作用时每段线路的输送功率叠加,确定网络的功率分布;将各个负荷单独作用时在每段线路产生的负荷矩叠加,得出各段线路的总负荷矩,进而估算出线路的电压降,确定网络的电压分布;比较节点两侧线路的负荷矩方向,若方向相反,则可以确定该节点为潮流分界点,从而确定网络的电流分布。本发明根据负荷矩估计电压降,根据负荷矩的方向确定潮流分界点,无需对环网进行特殊处理,可方便的确定闭环配电网的潮流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4156892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06537.8
申请日:2014-08-18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源配电网电压跌落仿真与评估方法,包括步骤1:用现有配电网分析软件搭建模型,计算网络潮流;步骤2:由两点法抽样产生配电网故障数据和分布式电源容量数据,确定仿真方案;步骤3:进行仿真计算,计算每个节点电压跌落的期望、方差、三阶中心矩、概率密度函数f(ξ)和SARFIx指数;步骤4:通过Monte Carlo法计算各节点电压跌落幅值的概率密度函数f(ξ)MC和SARFI'x指数;步骤5:将f(ξ)与f(ξ)MC、SARFIx指数与SARFI'x指数分别进行比较,若不满足比较要求,则返回步骤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有源配电网电压跌落仿真与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配电网中各种短路故障,能够适应各种接线模式的配电网络,计算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870700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0941.0
申请日:2014-03-24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两点估计法的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首先建立分布式电源的随机输出模型,并确定模型内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再采用两点估计法获得计算样本值及样本的权重,然后基于各个样本,分别采用连续潮流法获得相应的静态电压稳定临界值及临界负荷裕度,基于所得结果及各样本的权重,计算电压稳定临界值及临界负荷裕度的统计特征值,最后引入柯尼斯-费希尔Cornish-Fisher级数,评估相应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概率分布。本发明采用两点评估法选取样本点进行确定性的计算分析,将不确定性问题转换成确定性计算,利用连续潮流法求解各个样本点的电压稳定临界值,由此评估含随机输出的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压稳定情况,评估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25530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197961.2
申请日:2011-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中式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法,该方法阐述了一种配电网某节点自愈控制系统/装置/智能体进行自愈控制的控制流程以及优化控制、紧急控制、风险控制及恢复控制的启动、终止条件及控制流程,实现了优化控制、紧急控制、风险控制及恢复控制的有机协调;针对风险控制、紧急控制过程中电网运行状态进一步恶化、发生连锁故障等情况下的配电网自愈控制要求,提出了风险控制中进行紧急状态监测和紧急控制中进行动态故障诊断的自愈流程。本方法适用于某节点自愈控制系统/装置/智能体的自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130503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047651.2
申请日:2011-02-28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法,包括(1)构建具有独立作用能力、能将自主进行综合配电网信息处理和决策功能于一体、能适应不同要求的各种Agent,包括局部线路自愈控制Agent、线路出口自愈控制Agent、变电站自愈控制Agent和自愈控制协调Agent;(2)将上述各Agent按上级至下级的分级递阶式结构进行分级;(3)将上述各Agent分散于配电网中;(4)采用分级递阶式结构,通过通信网络将上述各Agent连成一个能够进行分工协作的整体;(5)对上述各Agent进行功能分配,实现对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本发明兼顾了配电网自愈控制局部与全局、快速应对要求及全局自愈控制决策慢速性,能够适应包括高、中压复杂配电网自愈控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455554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34703.3
申请日:2013-08-02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仿真与建模技术领域的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网模型库系统。包括:(1)系统主体功能模块:负责系统总体的调度控制、输入输出、模型计算分析、与用户的交互,并为其他模块提供操作界面;(2)模型库和参数库:负责模型的管理、调度和实施,以及参数的管理和修正;(3)数据库:负责系统所需数据的组织、存储和关系的维护;(4)接口:在各模块之间通过访问接口连接,完成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智能配电网模型库系统的开发,为坚强智能配电网仿真计算、运行控制提供基础支撑,减少配电网仿真计算模型开发工作量,同时又对配电网模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重要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3336810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60141.2
申请日:2013-06-26
Inventor: 何开元 , 史常凯 , 孟晓丽 , 宋晓辉 , 常松 , 刘科研 , 刘永梅 , 李雅洁 , 张瑜 , 仉天舒 , 贾东梨 , 李建芳 , 胡丽娟 , 冯雪平 , 高菲 , 赵珊珊 , 张琳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文涉及一种基于多核计算机的配电网拓扑分析方法,它针对大型复杂配电网络,将其分解为多个小型网络,多个处理器并行协同地完成所有小型网络的拓扑分析,最后合并结果得到最终解;能够以较快速度获得配电网络的拓扑结构。本发明的网络的分解与合并容易实现、简单可靠,子网络并行拓扑为完全意义上的并行计算,加速比大。在分解过程中,本发明以哈希表寻址代替线路搜索,搜索速度大幅上升,并且本发明不需重新进行节点编号,拓扑速度及可靠性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