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的晶闸管电压调节器

    公开(公告)号:CN207321090U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20965529.6

    申请日:2017-08-03

    IPC分类号: H02M1/00 H05K7/2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的晶闸管电压调节器,包括:冷媒散热器、变压器、密闭冷却腔、晶闸管阀、旁路开关、控制系统和机箱;所述冷媒散热器包括填充有冷媒的散热器外壳,所述变压器位于散热器外壳中;所述晶闸管阀、旁路开关和控制系统封装在所述机箱内;所述密闭冷却腔位于所述散热器外壳的外部上方,并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媒散热器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包裹变压器的冷媒散热器中的冷媒作为传热媒质,散热器外壳做散热片,不仅提高了散热效率,还减少引线端子数量,使系统内部完全密封达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在机箱内镶嵌有热管,将热量快速传导至整个机箱和冷媒散热器,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直线型分相分层布置的统一潮流控制器

    公开(公告)号:CN205489532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20251296.9

    申请日:2016-03-29

    IPC分类号: H02J3/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线型分相分层布置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包括:至少一组串联变压器,每组串联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变压器,每组串联变压器与相应的输电线路连接;与每个所述变压器相连接的系统侧配电装置,每组系统侧配电装置包括多个电气设备,所述多个电气设备按主接线的电气连接关系分相布置,并从所述系统侧配电装置的进线端至出线端呈直线排布;换流阀侧设备,其出线端分别与所述串联变压器连接;并联变压器及其系统侧设备,其进线端与并联侧进线连接,其出线端与所述换流阀侧设备的进线端连接。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9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01561U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20910101.0

    申请日:2019-06-17

    IPC分类号: H02J50/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直流电源、H桥逆变器、第一补偿电容、第二补偿电容、送能线圈、整流桥、DC/DC变换器和储能单元;所述直流电源接入所述H桥逆变器的直流侧,H桥逆变器的交流侧经过所述第一补偿电容与所述送能线圈的原边线圈连接;所述送能线圈的副边线圈经过所述第二补偿电容与整流桥的交流侧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直流侧与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储能单元和负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绝缘等级,降低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伏安等级,适用于高压应用场合,保证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效率的最大化。(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
    9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790963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22371598.6

    申请日:2019-12-25

    IPC分类号: H02J50/10 H02J50/5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包括发送模块、中继模块和接收模块;发送模块、中继模块和接收模块依次排列,且均包括线圈和补偿回路;发送模块、中继模块和接收模块均通过线圈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提高了绝缘水平,减少了局部放电的情况,无线送能装置连接的负载之间相互独立,不容易导致供电故障;发送模块、中继模块和接收模块之间通过线圈之间磁耦合的非接触方式实现能量传输,传输效率高,且保证了体积的紧凑性和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在给电力电子设备中的门极驱动电路提供可靠供电的同时,利用空气绝缘的方式实现低成本的高压绝缘;本实用新型中的补偿回路用于补偿线圈的感性无功,从而保证装置整体的功率因数和能量传输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绕组结构及变压器
    10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68903U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21734741.2

    申请日:2018-10-24

    IPC分类号: H01F27/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绕组结构及变压器,其中绕组结构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第二线圈位于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且分别与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连接,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分别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分别依次按照预设间隔向第二线圈排布,且相邻的第一线圈和相邻的第三线圈的高度差值为第一预设阈值。本实用新型中的绕组结构,通过将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第三线圈的排布区域组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使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梯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绕组结构的端部的场强降低,可以避免绕组结构中的绝缘物体发生击穿现象,进而增强绕组结构的电气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