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0048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1810642640.0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结构,提出一种点阵式换热器,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点阵式的分流体(4);用于输送高粘度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入口(11)和第一流体出口(12);用于输送低粘度流体的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上下布置,方向交错;其中,所述点阵式的分流体(4)从第一流体入口(11)到第一流体出口(12),将流入的第一流体交替进行分割和交汇。本发明的点阵式换热器对流体的加热和反应更加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253957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1539312.1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高效超级热泵换热装置及换热方法;该换热装置由热汇入口、热汇出口、热源出口、热源入口、A换热器、B换热器、C换热器、D换热器、A压缩装置、B压缩装置、A转轴、B转轴、A通道开关、B通道开关、A阀门、B阀门、C阀门、D阀门、A驱动装置、B驱动装置、A循环工质和B循环工质构成,本发明根据热源和热汇的温度自行调节运行方式,以6种运行方式实现不同热源及热汇温度要求下低不可逆损失灵活高效换热,实现热源与热汇的大温差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1759576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68983.X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S20/32 , F24S3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压型光伏板追光系统,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支架具有一倾斜杆;套筒,套筒转动套设在倾斜杆上;托盘,托盘的背面与套筒固连;光伏板,光伏板安装在托盘内;转轮,转轮固定套设在套筒上;集热箱,集热箱密闭,集热箱的出口通过刚性连接管与竖直波纹管的底端连通;集热箱、刚性连接管及竖直波纹管内填充有第一介质;第一重锤,第一重锤的底面与竖直波纹管的顶端开口密封连接;第二重锤,第二重锤悬空,第二重锤的重量比第一重锤的重量小;皮带,皮带绕过转轮,皮带一端与第一重锤固连,另一端与第二重锤固连,皮带能够带动转轮转动。本发明能够使得光伏板随太阳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追光,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47058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211039497.9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F30/28 , G16C20/10 , G06N3/084 , G06N3/126 , H01M8/04298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气体流道优化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属于燃料电池领域,采用中心复合设计确定流道几何参数的取值,样本数据进行人为设计,使数据具有先验性,对比目前机器学习的方法,在保证信息量的同时,减少了所需数据量,从而减少运算量,提高优化效率;根据最优人工神经网络拟合得到目标优化模型,目标优化模型即为几何尺寸与燃料电池性能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比传统的多项式拟合回归,提升了拟合精度,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采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目标优化模型,获得使燃料电池性能达到最优的流道几何参数,相比传统基于经验的试凑或控制变量等方法,不仅能从多角度多目标对燃料电池进行优化,而且大幅提升了优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463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884800.3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空冷机组柔性切缸供热系统及宽负荷运行方法,具体包括中压缸、低压缸、中低压缸连通管蝶阀、供热抽汽调节蝶阀、低压缸冷却蒸汽阀、汽轮机健康安全检测模块、背压连续调节宽负荷控制模块、风机群分区优化调节数据库等。为增强直接空冷机组切缸供热方式的宽负荷深度调峰能力,提出风机群分区优化方法精细化连续调节冷端背压的柔性供热系统。利用不同背压下蒸汽的比容变化特性,保证相对容积流量远离叶片动应力驼峰区间,实现了降低低压缸末级质量流量,进而缩减了传统切缸供热方式的热电区间“盲区”。本发明改造成本低、节能效果显著,同步增强了直接空冷机组的宽负荷灵活供热能力和冷端防冻能力,有利于促进供热季的可再生能源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698932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37519.1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超临界燃煤锅炉灵活性运行的疏水系统。本发明通过在水平烟道侧包墙入口联箱上布置温度传感器组和加设疏水管,并根据温度传感器组测得的第一温度信号、第二温度信号和取自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蒸汽压力信号、主蒸汽流量信号,控制疏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门,将联箱内的凝结积水通过疏水管排放至锅炉疏水扩容器,确保在过热器入口集管内的凝结积水不会造成集管内水堵塞等情况,进而确保管道的正常使用和锅炉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444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810116953.2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热泵与吸收式热泵复合的换热机组,所述换热机组包括:电动热泵冷凝器、双侧相变换热器、吸收式热泵发生器、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和管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低品位余热废热回收场合,该换热机组采用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电动热泵蒸发器合二为一的结构,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被加热介质的出口温度。相比只采用吸收式热泵的技术而言,解除了热泵流程和工质导致的自身最高出口温度限制;相比只采用电动热泵的技术而言,大幅度的减少了耗电量,显著的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该新型机组在节能环保领域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9930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810635630.4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提出一种针对膜基气体吸收的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升温装置(3),设置在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一个输送导管上;降温装置(4),设置在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一个回流导管上;热循环装置,热循环装置设置在升温装置(3)和降温装置(4)之间,用于将输送导管内的高温流体和回流导管内的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循环装置包括半导体组,半导体组通过导热元件连接在升温装置(3)和降温装置(4)之间,而且半导体组通电。本发明直接利用装置中的余热,配合少量的电能就可以完成热量从低温热源到高温热源的传递,而且装置的占地面积会大大减小,紧凑度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74522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1810635628.7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反应器,提出一种防沉降式微反应器,包括:所述微反应器的通道为自带曲率沿螺旋盘绕的形状,同时,整个所述微反应器为螺旋盘绕的形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合成系统,包括:反应装置(7),用于接入至少两种流体,两种流体在反应装置(7)内混合并发生反应,反应装置(7)包括顺序连接的混合器(71)和微反应器(72),其中,所述微反应器的通道为自带曲率沿螺旋盘绕的形状,同时,整个所述微反应器为螺旋盘绕的形状。本发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需要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了产品的转化率,节能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874498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1810637348.X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分离技术,提出一种补水微结构,包括:从上到下贯穿补水微结构的通气通道(42);位于补水微结构的底部,从一侧进入的补水通道(41),补水通道(41)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多个缝隙,所述缝隙作为补水喷头(4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气体膜分离系统,包括:供气罐(1);加湿罐(2),加湿罐(2)连接在供气罐(1)之后;补水微结构(4);水凝胶膜(8),水凝胶膜(8)设置在补水微结构(4)下方;冷凝罐(9),冷凝罐(9)连接在补水微结构(4)之后。本发明能够解决膜在应用时缺水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