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7558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87081.6
申请日:2023-09-14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分类号: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摘要: 一种通信基站参与电网需求响应的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计所述通信基站参与电网需求响应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分别包括电网安全性指标、能源效率性指标和响应有效性指标;步骤2,采用熵权法为所述评价指标分配指标权重,并采用TOPSIS方法计算参与电网需求响应的多个通信基站的评估结果,并基于所述评估结果确认优先参与电网需求响应的通信基站。本发明能够利用TOPSIS法对参与需求响应的基站进行排序,筛选出安全性好、效率性优、有效性高的通信基站参与需求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842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1466098.0
申请日:2022-11-22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Q50/06 , G06Q40/04 , G06F111/04 , G06F119/0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集群热平衡的计算方法和系统,包括:采集建筑集群数据,包括:建筑集群的室外温度、风电出力、光伏出力、电负荷、室内温度、热水流量;结合建筑集群数据,建立含一次回风系统和供热管网的建筑集群的焓湿图;从焓湿图中,结合室内外空气温度,计算建筑集群热负荷;根据焓湿图,建立含一次回风系统和供热管网的建筑集群能量管理模型,包括:空气源热泵出力模型,燃气锅炉出力模型,供热管网模型以及热惯性的供热模型;根据建筑集群能量管理模型与建筑集群热负荷,以建筑集群运行成本最小值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与相应的约束条件,并根据目标函数确定购电量与购气量从而使得建筑集群热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80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33583.5
申请日:2023-07-07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南京合纵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压带电显示器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户外高压带电显示器安装的辅助设备,包括: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上固定连接设置有通电插头;底座;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设于所述底座外侧;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机构与所述底座之间;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支撑框;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框内侧;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支撑框相连,且与所述夹持组件相连;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框框壁内侧,且与所述控制组件相连,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和安装机构,能实现高压带电显示器本体与电气设备的自动固定,且能够进行通电插头在带电状态下的安装和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15730725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1482171.3
申请日:2022-11-24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空调负荷和新风机联合参与室温调节的用能优化方法和系统,在室内的等效热参数模型基础上,建立线性化的空调和新风机的恒温控制模型;根据线性化的空调和新风机的恒温控制模型确定用能优化的决策变量和相关约束条件,并以电价和舒适度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用能优化模型;求解用能优化模型得到优化用能策略,进行空调和新风机联合参与室内温度调节的用能优化。能够根据电价信号和用户舒适度需求,优化空调和新风机联合参与室内温度调节时的用能策略,实现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471976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0795559.8
申请日:2021-07-14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能互补微电网与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方法,分别建立多能互补微电网的优化调度目标模型以及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目标模型;建立优化调度约束条件;以多能互补微电网的优化调度目标模型和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目标模型为优化目标,以优化调度约束条件为约束条件,建立双层优化模型;求解该双层优化模型,并基于求解结果进行优化调度运行。本发明实现了多能互补微电网与主动配电网的协调优化,既能满足微电网自身内部的多种能源要求,实现不同能源的梯级利用,也能兼顾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撑,能够提升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96075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662028.0
申请日:2023-06-06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分类号: H02B1/28 , G01R22/06 , G01D21/02 , H02B1/48 , H02B1/24 , H02J13/00 , B01D46/10 , B01D46/681 , B01D46/88 , B01D53/26
摘要: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稳定的居住区配电网现场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远程自动对过滤网进行清洁,无需反复取下、安装过滤网,减少了过滤网的日常维护时间;无需反复转动多颗螺栓就可以将过滤网取出配电箱或者安装在配电箱上,便于更换过滤网,在下雨天时,控制挡板将散热孔闭合,空气中的水珠无法通过散热孔进入配电腔,干燥箱中的干燥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珠,避免水珠进入配电腔而导致配电箱内的元器件被损坏,可以及时更换新的干燥剂,避免因为干燥剂失效而导致水汽进入配电腔,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检测情况,从而提高本系统运行的高效率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0550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595951.9
申请日:2022-12-13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标准模型的负荷集控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从IEC61970标准规定的通用信息模型中获取电动汽车本体、充电桩、充电站的设备模型参数,并构建设备模型;步骤2,基于所述设备模型,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本体、充电桩、充电站设备上采集参数信息,以生成设备模型集群;步骤3,将所述设备模型集群中的每个设备模型与IEC61970标准中定义的标准设备模型进行比较,并实现模型的关联、派生和映射,以对所述设备模型集群进行更新;步骤4,基于更新后的设备模型集群进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获取最优的负荷集控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050943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286842.7
申请日:2023-03-23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G06Q10/0637 ,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多类型用户需求侧资源物理调节能力归一计算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划分需求侧资源中所有电力用户的电力设备类型;统计电力用户可参与需求响应的各类型电力设备物理数据;按照用户类型和设备类型采集历史数据,根据电力设备类型和历史数据计算相应的电价敏感系数;基于物理数据、电价敏感系数和归一化系数计算电力用户不同类型电力设备的需求响应物理调节能力;综合所有电力用户不同类型电力设备的需求响应物理调节能力,得到整体需求侧资源物理调节能力归一化计算总值。可适应多类型用户,更为通用,便于电力公司对所有电力用户综合考虑优化,制定最优的需求响应策略,便于对需求侧资源整体评估和综合统筹。
-
公开(公告)号:CN11607014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596274.2
申请日:2022-12-13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分类号: G06F18/241 , G06F18/23 , G06F18/2135 , G06Q50/06
摘要: 一种基于容量紧缺度的台区分类方法、装置及介质,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分析电网台区容量紧缺原因并建立容量缺额指标,采用PCA方法对所述容量缺额指标进行降维以获取关键缺额指标;步骤2,计算所述关键缺额指标的熵权,并采用特征加权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所述关键缺额指标的特征矩阵进行聚类,以获取台区类型;步骤3,建立容量紧缺度描述模型以获得所述台区的容量紧缺类型,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判定所述容量紧缺度描述模型与所述关键缺额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根据所述容量紧缺类型、所述关联关系生成台区治理规划;步骤4,基于步骤3中获取的所述台区类型和步骤4中获取的所述台区治理规划对所述台区进行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43901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298505.1
申请日:2022-10-24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G06Q50/06 ,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多事件场景下的非介入负荷辨识事件检测方法及装置,首先通过负荷辨识终端获取用户基本负荷数据;然后将窗口内用电数据分为“稳定”和“冲击”状态,并基于广义极值分布检测出“冲击”状态;最后针对多设备同时开启(多事件)的负荷辨识场景,基于滑动窗口边缘检测分离出多设备事件状态。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在现场负荷辨识场景中多设备开启事件无法分离而导致的设备误辨的问题,提高了事件检测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