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36807B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110054496.7
申请日:2011-03-08
IPC: H02M7/1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换流阀阻尼参数设计方法。根据换流阀实际工作电路搭建换流阀仿真模型,仿真模型可以模拟换流阀两端出现的最大反向电压;在换流阀晶闸管两端并联阻尼电路,利用电容电压不突变的特性抑制换流阀承受的反向过冲电压,阻尼电容的取值按照大角度运行限制晶闸管过电压、正常运行限制避雷器漏电流的原则确定,同时尽可能减小阻尼电容取值以减少阻尼回路损耗;阻尼电阻参数的确定依据是:可以抑制变压器漏抗与阻尼电容组成的电气回路的震荡。
-
公开(公告)号:CN103580054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73365.9
申请日:2013-11-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换流阀交流系统1s故障耐受特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模拟换流阀交流系统交流侧1s故障;(2)确定晶闸管换流阀的热应力极限;(3)确定晶闸管阀在交流系统1s故障时晶闸管阀所能通过的最大直流电流。该方法采用仿真方式计算了晶闸管阀的热应力极限,并根据此极限计算了在交流1s故障时,晶闸管换流阀所能耐受的最大电流,为换流阀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54593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56423.7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 Y02E60/7869 , Y04S10/16 , Y04S4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站内I0接口协议。本发明定义了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监测装置和综合监测单元之间通信的报文格式,报文分类、数据通信方式、数据传输方式。本发明可以杜绝长期以来在线监测系统过程层的数据模型、通信方式、通信协议过于私有化,共享和统一处理困难的问题。统一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实现状态监测系统的标准化通信,促进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提高电网的运行可靠性。从而为后续的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一整套规范化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确保切实地发挥在线监测应有的作用,为一次设备状态可视化及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强大的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2136015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110054365.9
申请日:2011-03-07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晶闸管反向恢复暂态模型,晶闸管反向恢复过程模型的精确性,对于以晶闸管为开关器件的电力电子设备的电气性能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为建立精确的晶闸管反向恢复过程动态模型,本发明在分析晶闸管阻断恢复过程中载流子运动特性和PN结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的晶闸管反向恢复电流指数模型和双曲正割模型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晶闸管实际工作电路,提出用描述动植物自然生长过程的Logistic曲线来建立晶闸管反向恢复过程的非线性电阻模型;用迭代的方法来确定Logistic曲线精确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329266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53659.3
申请日:2013-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电缆绝缘厚度和偏心度的方法及相应测量装置,其包括以下步骤:⑴选取制作待测电缆试片;⑵将制作好的试片放置在便携式电缆测量装置上,确定圆心并固定试片;⑶转动试片确定最薄点,记录绝缘层和内外半导电层最薄厚度值;⑷转动试片确定其他任意N个定位测量点,记录每个定位测量点的绝缘层和内外半导电层的四个数值;⑸根据公式计算电缆试片绝缘层和内外半导电层的三个偏心度和三个偏离度。本发明是一种可以消除人工误差、提高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结果准确性的电缆测量方法及其装置,本测量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对于绝缘层以及内外半导电层薄厚均匀但是对圆心有偏离的电缆不能检测的难题,填补了电缆检测领域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0309294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1230.3
申请日:2013-01-11
Applicant: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版本控制方法,该方法构建一种有色Petri网(CPN)模拟数据版本控制过程,有色Petri网库所包括数据版本库和操作员库,并用不同颜色的托肯表示数据的不同版本,当有操作员更新数据时,触发源变迁,使操作员库获得操作员的信息,并通过触发不同的变迁,模拟数据版本的形成过程,将形成的最新数据版本存放在最新数据版本库中,将历史数据版本都存放在历史数据版本库中,方便以后的查询,且通过触发冗余合并变迁,将冗余数据进行合并,有效地解决了数据版本更新过程中的并发、合并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有效提高了历史数据的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3091628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2379.3
申请日:2013-01-14
Applicant: 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
IPC: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微型断路器上电后延迟动作时间的方法,本发明步骤如下:(1)闭合分励脱扣型微型断路器手拉闸,其输入端子X1、Y1通过开关K接220V交流电源;其输出端子X2和Y2分别接示波器的A1端和A2端,所述微型断路器的分励脱扣信号端子X3悬空;(2)闭合所述开关K,所述示波器显示一段正弦波形,所述正弦波形以所述开关K闭合为始点,以所述微型断路器跳闸为终点;(3)通过调整所述正弦波形,使其压缩成包络为方波的形式,读出此时所述方波的高电压信号的持续时间,即微型断路器上电后延迟动作时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微型断路器的质量检测和智能电能表的质量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参数支撑,避免给电力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309161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1450.6
申请日:2013-01-11
Applicant: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故障图形预警的方法,采用的是一种线框模型的方法,采用线框模型提取数据时,仅需要记录实体的顶点和棱边,相对表面建模和实体建模来说,建模更加简单,且由于本发明不像现有三维模型方法一样需要记录三维模型实体中所有的点、线、面,而只需要记录其中的顶点和棱边,要计算的数据量就小很多,因此计算速度快。解决了变压器故障图形预警系统实时响应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6153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811094521.2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郝伟 , 李玉宏 , 马珂 , 刘雷 , 周维丽 , 马敏 , 陈曦 , 段琳凤 , 徐磊 , 和心 , 张艳 , 李冰郁 , 刘鑫悦 , 任欢 , 齐陟 , 刘超 , 刘鑫雪 , 刘艳芳 , 刘玉快 , 赵景峰 , 李军博 , 刘楠 , 李玄机 , 侯宇硕 , 谷雨 , 张静 , 郭建鑫 , 王径迤 , 公昊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文档归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同文档的自动化分拣设备,包括归档作业单元,归档作业单元包括传送单元、扫码单元和分拣单元,传送单元包括中部镂空的传送带及其驱动组件,扫码单元和分拣单元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分布;其中分拣单元包括滑轨组件、至少两个接料盒和下压部件;PLC电气控制单元,PLC电气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组件、滑轨组件、下压部件和扫码读取单元电连接;信息化控制单元,信息化控制单元与所述PLC电气控制单元通信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合同文档的快速分类归档,不仅归档效率高,还避免了人工分拣的易出错等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0980176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0190634.0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1B17/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绝缘套管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高压套管类设备机械式防爆结构;包括套管的本体和导电杆,导电杆穿设于本体内,本体的内腔中填充有绝缘介质,所述本体的上端口上设有顶部释压装置,顶部释压装置的释压腔与本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本体的下端口上设有底部释压装置,底部释压装置的释压腔与本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导电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于顶部释压装置和底部释压装置;本发明结构合理,在不改变现有套管类设备本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材质的机械强度耐受力对冲击能量进行泄能,防止套管本体爆炸对周围物体的破坏性影响,达到防爆的功能;结构易于安装,便于现有套管类设备快速更换,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和推广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