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7182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80025262.4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其的负极以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具有改善的循环膨胀特性和快速充电性能。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是人造石墨和球形天然石墨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球形天然石墨具有12μm以下的平均粒径(D50)并且D90‑D10值的范围为5μm至12μm。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973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80020576.5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一种制备所述负极的方法、和一种包括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具体地,本发明的负极由于锂金属离子通过预锂化扩散至负极活性材料层中而能够减少负极的初始不可逆性,并且锂金属离子扩散至其中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多个线状凹部,从而当稍后制备锂二次电池时,该凹部将电解质溶液很好地保持在其中,从而改善了电解质溶液的浸渍性,由此最终改善了锂二次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5429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980006946.X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一种制备所述负极的方法、一种通过对所述负极进行预锂化来制备预锂化负极的方法、以及一种包括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具体地,通过预锂化确保负极的初始可逆性,根据本发明的负极能够增加电池容量并改善电化学性能,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负极能够允许锂离子在预锂化期间不损失地扩散到负极活性材料层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52762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80006893.1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9 , H01M4/04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制造锂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导电材料、粘合剂、和溶剂的负极浆料涂布至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接着进行干燥和压制,以形成负极活性材料层,由此提供初始负极;(S2)以排列有图案单元的图案的形状将锂金属箔涂布至所述初始负极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上;(S3)切割在其上被图案涂布了所述锂金属箔的所述初始负极以获得负极单元;(S4)用电解质浸渍所述负极单元以获得预锂化的负极;以及(S5)将从步骤(S4)获得的所述负极与正极和隔板进行组装,其中步骤(S3)通过以使得每一个图案单元定位在每一个负极单元的中心部分处并占据所述负极单元的表面大于或者等于10%且小于100%的面积的方式切割所述初始负极来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071003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80033241.2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9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预锂化负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产锂金属层压体,所述锂金属层压体包括i)锂金属箔和ii)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碳质材料颗粒、无机化合物颗粒、聚合物化合物颗粒、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涂布在所述锂金属箔的一个表面上,其中所述缓冲层具有2.5μm至32.5μm的厚度;生产负极,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电器、和形成在所述负极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以及以使所述锂金属层压体的所述缓冲层可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接触的方式用所述负极层压所述锂金属层压体,并实施预锂化。也提供一种用于所述方法的锂金属层压体。
-
公开(公告)号:CN11057419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80024013.9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负极进行预锂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无机材料粉末引入熔融锂中以形成混合物;第二步骤,挤出并冷却混合物,以制备厚度为100-200μm的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带;第三步骤,轧制所述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带,以制备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薄膜;和第四步骤,将所述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薄膜置于负极表面上以形成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层。在本发明中,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薄膜与负极接合,从而使锂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小化,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解决了在传统的锂金属-无机材料混合物的施加中,由于锂金属的高反应性而导致在施加混合物浆料期间锂劣化的问题。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预锂化的方法制造的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具有改善的初始不可逆性,并且使用这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制造的二次电池具有优异的充电和放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8354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80016130.0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10/052 , C23C14/06 , C23C16/26 , C23C14/58 , C23C16/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其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包含:锂金属层;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氮化锂薄膜层;和形成在所述氮化锂薄膜层上的碳基薄膜层。根据本发明,形成在锂金属层上的氮化锂薄膜层和碳基薄膜层不仅增加负极的比表面积,而且通过阻断由锂金属层与电解质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副反应而均匀地获得电流密度分布,并且通过抑制锂枝晶的形成而提高循环性能并降低过电压,从而改善锂二次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214387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80008347.7
申请日:2018-07-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9 , H01M4/04 , H01M10/052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板,其中所述负极通过预锂化被锂化,负极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总容量大于正极的正极活性材料的总容量,并且通过预锂化,负极的充电容量变得小于正极的充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940532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580006500.9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包含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锂钛氧化物的核,以及位于核的表面且包含氟的涂层,因此,减少活性材料中的水分量;没有由于外部水分的劣化吸附造成的因水分导致发生副反应的风险;且通过在活性材料的表面上形成的稳定的含氟涂膜可以防止SEI层的损耗。结果,可以改善且稳定地表现电池性能。[化学式1]LixTiyO4,其中x和y与本说明书中所定义的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78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80003457.X
申请日:2017-05-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16 , H01M2/14 , H01M10/0525 , H01M10/42 , C08J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隔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隔板包括多孔树脂,所述多孔树脂包含位于其表面上的选自由-C-F;以及-C-OOH和-C=O构成的组的一个或多个极性官能团,其中,在所述极性官能团中,-C-OOH和-C=O对-C-F的摩尔比范围为0.2:0.8至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