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2997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347651.0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沈阳东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烟气循环式钢板中低温回火炉及低温控制方法,该回火炉将烧嘴火焰射流加热与循环烟气射流加热结合,由于供给热风喷嘴的烟气温度可控,通过使用热风喷嘴代替烧嘴火焰射流,射流频率可以比使用烧嘴提高4-5倍,炉气搅动更剧烈,避免钢板局部过热,实现炉温均匀性;同时固定温度的烟气通过热风喷嘴高频脉冲射流冲击钢板,提升对流换热效率;这种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大温度跨度的热处理炉高精度均匀加热,强化低温传热效率,避免低温加热时烧嘴火焰温度高使钢板边部过热的问题产生,促使烟气循环利用、降低烟气排放,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0973579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76560.5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3C8/22 , C21D1/18 , C21D1/773 , C21D6/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52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42 , C22C38/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渗碳不锈钢低压真空渗碳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处理过程步骤包括低压真空渗碳、淬火、深冷处理、高温回火的工艺,且上述步骤可重复进行。其中低压真空渗碳工艺采用饱和调值法进行多段式脉冲渗碳,渗碳剂采用乙炔气体,渗碳温度850~1050℃,渗碳压力100~2000Pa,强渗和扩散循环周期20~70次。采用本发明处理方法安全节能环保,可消除晶间氧化,实现对渗层深度的精确控制,制备的材料可在400℃以上保证良好的服役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048637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0128793.3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200‑300mm超厚钢板基于辊式淬火机的淬火热处理工艺,包括喷水参数控制工艺、辊速控制工艺、淬火时间控制工艺、板形控制工艺,该工艺:1、喷水参数控制工艺设定钢板辊式淬火过程水量、水压参数,并实施动态调整,实现钢板高强度、高效率淬火;2、辊速控制工艺控制钢板辊式淬火过程加速度和摆动参数,实现钢板高均匀性淬火;3、淬火时间控制工艺设定钢板淬火时间和冷速,实现钢板淬火过程温度精确控制;4、板形控制工艺通过控制钢板淬火过程水量比和辊缝,实现钢板高平直度淬火。该方法具有钢板淬火冷速及终冷温度控制精确、淬火后板形好、淬火均匀性好、淬火过程节水节能效果明显、淬火生产效率高的优点,适用于200mm~300mm厚的特厚钢板连续辊式淬火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0137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74591.6
申请日:2018-07-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37/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特厚板心部质量和探伤合格率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道次间在线即时冷系统提高特厚板(≥80mm)心部质量和探伤合格率,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连铸坯(≥200mm)不转钢或者转钢结束进入纵轧阶段时,在轧制间隙利用轧机附近的即时冷系统进行一道次或多道次在线冷却,表面初始温度为850~1000℃,以2~6m/s速度进入冷却区,冷却区内辊速1~3m/s,上下水比1:2~1:6,单组集管的总流量200~400m3/h,冷却后返温控制在750~900℃进行轧制,冷却后压下率高于12%。本方法通过温差轧制使厚板心部变形增加,显著提高了心部质量和探伤合格率,提高了成材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868290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710176728.3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工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工件热处理实验方法。铝合金工件位于热风通道的两个通道段的出口端之间,炉膛内除热风通道外区域的气流由离心风机吸取,并向热风通道中的两个通道段排出,排出气流经电热元件加热后由喷嘴喷出,流动至炉膛中除热风通道外的区域,然后离心风机再次吸取,这样往复循环,最终炉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然后将安装有铝合金工件插入两个通道段的出口端之间,热风对其进行加热。通过调节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来模拟多种热处理过程以及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的热处理效果,填补了该领域实验设备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0848633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39968.2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1/667 , C21D9/0062 , C21D9/0081 , C21D9/46 , C21D9/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板带材热处理装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反向淬火的板带材辊式淬火装置及方法,装置由前部高圧冷却区、后部高圧冷却区、中部低压冷却区组成,板带材由装置前部高压冷却区进入时实施正向淬火方法,由装置后部高压冷却区进入时实施反向淬火方法。该装置及方法能大幅提升淬火设备利用率,并针对薄规格、厚规格板带材采用专用冷却装置及策略,同时提升板带材热处理板形和均匀性,实现一机多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881415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126922.7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8 , C22C38/46 , C22C38/50 , C22C38/44 , C22C38/54 , C22C38/06 , C21D8/02 ,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磨损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类钢板的显著特征是:(1)以马氏体组织为基体组织;(2)所制造钢板的硬度在360-450HB之间,(3)所制造钢板可在300-500℃保持优异的耐磨性能。其制造方法为:选取不同的合金成分进行冶炼,连铸或模铸成钢坯,经过加热、控轧、控冷、热处理等工序制造所需要的钢板。上述钢板特别适用于存在较高温度且磨损工况恶劣的设备或零部件制造,在300-500℃之间的高温磨损性能达到了Hardox450的2倍以上,同时该类钢板还具有良好的成型性(适合90°冷弯)和可焊性能,尤其是具有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和更高耐高温磨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86829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76728.3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工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工件热处理实验方法。铝合金工件位于热风通道的两个通道段的出口端之间,炉膛内除热风通道外区域的气流由离心风机吸取,并向热风通道中的两个通道段排出,排出气流经电热元件加热后由喷嘴喷出,流动至炉膛中除热风通道外的区域,然后离心风机再次吸取,这样往复循环,最终炉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然后将安装有铝合金工件插入两个通道段的出口端之间,热风对其进行加热。通过调节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来模拟多种热处理过程以及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的热处理效果,填补了该领域实验设备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951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411489.6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37/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超快冷温度模型精度和自学习效率的控制方法,本方法综合考虑了钢种物性参数、钢板规格尺寸、介质水温、钢板温度、时效等影响因素对温度模型的核心参数——换热系数的影响。构建一种多维空间关系,有效的描述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各换热系数之间的联系,利用简便的几何算法和数值求解相结合,快速准确的预测出目标影响条件下的换热系数的值,最终实现温度模型的精确控制。本发明可在拥有较少冷却钢板的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快速合理的计算出适合当前工况条件下的模型参数,能有效降低温度模型计算过程中的自学习成本,提高温度模型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95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24358.9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45/0218 , B21B37/74 , B21B38/006 , B21B226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板生产的控制冷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道次间冷却工艺控制轧制的即时冷却系统。其包括轧机和即时冷却装置;所述即时冷却装置附属设置在所述轧机的出口端,能够使所述轧机与所述即时冷却装置结合起来;一台所述轧机和一个所述即时冷却装置为一个冷却组,多个冷却组串联设置,能够使所述轧机轧制的钢板在任何道次间进行冷却。本发明通过将冷却系统和供水系统均设置在主框架结构上,利用道次间冷却的方式,将轧制与冷却耦合控制,实现了良好的差温轧制效果,促进了表面细粒晶化,大幅度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其韧性不会受到伤害。增强了变形渗透性,提高了芯部质量,改善了轧件侧向双鼓形等板型缺陷,提高了成材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