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网格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32735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1630655.9

    申请日:2020-12-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网格划分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几何参数建立蒸汽发生器上封头区域、干燥器区域、重力分离区域、一级汽水分离器区域、二次侧给水区域、二次侧管束区域、二次侧下降段区域、一次侧管束区域、管板区域、下封头区域的流体域几何模型;2、采用多孔介质及网格标记法对干燥器区域的流体域几何模型划分网格;3、采用多孔介质法对一、二次侧管束区域的流体域几何模型划分网格;4、采用混合网格划分法对剩余流体域几何模型划分网格;5、将相邻区域之间交界面的网格节点合并,形成蒸汽发生器网格模型。本发明解决了蒸汽发生器全规模网格划分困难,导致无法进行蒸汽发生器全规模数值模拟的问题。

    一种高气密性抗振耐热应力变形的综合性气体加热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38393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56335.X

    申请日:2022-01-18

    IPC分类号: G01N3/02 G01N3/1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气密性抗振耐热应力变形的综合性气体加热试验装置,包括前气密室、波纹管、试验件、后气密室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分别通过焊接和密封卡套固定在气密室内,波纹管与试验件通过法兰连接。气密室主要起到气体整流和管道变径的作用,在保证气密性的前提下固定一端的供气连接管通气,供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试验件,低温端通常为带法兰或卡口的波纹管,波纹管另一端连接试验加热段,为加热段提供相对自由的端部约束,减弱因气体流动造成的试验件振动及局部约束作用,降低应力在低温约束处的集中效果。气体被电磁感应装置于加热段受热后,经后气密室排出。

    一种可视化可控大气边界层烟云扩散模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6457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80885.3

    申请日:2021-12-22

    IPC分类号: G01N13/00 G01M9/08 G09B23/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可控大气边界层烟云扩散模拟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制造风场的轴流风机,加速来自轴流风机气体的收缩段,观测烟云扩散的实验段,位于收缩段和实验段之间的大气边界层风场模拟段,位于实验段后的扩散段和出口段;大气边界层风场模拟段包括整流蜂网和湍流发生装置,实验段包括可升降平台、万向旋转接头、烟气喷嘴、冷却水管、风冷换热器、加热丝、直流电源、空气温度计和电控系统。本发明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可测得不同喷出高度和角度的气体射流在不同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中的扩散过程,为烟云扩散模型的建立创造了实验条件。

    一种蒸汽发生器内重叠网格并行数据传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972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15603.7

    申请日:2021-07-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内重叠网格并行数据传递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蒸汽发生器几何结构,建立重叠网格2、根据计算模型与计算资源,将网格分配到多核并行的计算核中;3、在每个计算核中,读取并记录重叠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坐标,并传递至主核;4、根据网格坐标,在主核中进行网格匹配,并将匹配结果传递至对应计算核中;5、一个时间段并行计算结束后,计算核根据匹配结果将计算参数传递至对应网格,准备下一时间计算;6、重复上述并行过程,直至完成全时段计算。本方法基于网格质心匹配方法,实现了蒸汽发生器内重叠网格并行数据传递。

    压水堆核电站完全非能动堆芯余热安全冷却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178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0531987.5

    申请日:2020-06-11

    IPC分类号: G21C15/18

    摘要: 堆芯余热安全冷却装置是保障压水堆核电站核安全的关键设备之一,停堆后失效会导致堆芯熔毁。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堆芯余热安全冷却装置采用能动启动方式,最终热阱为安全壳内的有限容积存水,只能保障72小时的宽限时间,之后的堆芯余热仍能在一天之内熔毁堆芯,造成严重事故。并且由于其依靠自动系统核能动设备,所以包含失误概率的因素。本发明提出用“非能动启动+非能动运行”压水堆核电站完全非能动的堆芯余热安全冷却装置,通过自然力因素,冷却过程由水冷转换为水冷+空冷,最后完全空冷。从启动到无限时的后续进行,全部安全功能都只依靠自然因素的作用来完成,最终排除压水堆核电站的严重事故风险。

    一种六自由度运动条件下回路循环特性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549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29251.2

    申请日:2021-01-11

    IPC分类号: G21C17/00

    摘要: 一种六自由度运动条件下回路循环特性实验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平台,由蛇形预热器、圆管实验段、套管式冷凝器、加压循环泵、稳压器及相关设备组成的主循环回路,由套管式冷凝器、板式换热器、冷却塔、冷却风机、冷却水箱及相关设备组成的冷却水系统,由直流电源、可变功率变压器组成的电加热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系统的实验方法;本发明能够满足六自由度运动条件下,各种工况和流动模式的回路的循环特性实验研究需要,同时可以有效减小运动条件下实验系统的误差,并简便快捷的调节系统参数。

    一种运动条件下气泡动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5822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09953.4

    申请日:2021-01-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条件下气泡动力学参数确定方法,步骤如下:1、采集六自由度运动条件下气泡动力学特性研究试验中气泡运动过程气泡行为图像信息;2、对步骤1中图像信息进行处理;3、基于步骤2中图像信息的处理结果,建立气泡上升速度的关系式;4、基于前三步,分析气泡速度、气泡表面的作用力及气泡形状机理模型,建立Re‑Eo数的关系式,得到运动条件下气泡速度、形状及尺寸的内部联系;5、绘制运动条件下气泡速度‑尺寸‑形状查询图。本发明可以为核动力系统运动条件下,气泡速度‑尺寸‑形状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一种钠冷快堆堆芯出口流动冲击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3520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841001.1

    申请日:2019-09-06

    IPC分类号: G06F30/20 G06T1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冷快堆堆芯出口流动冲击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Solidworks根据钠冷快堆堆芯出口的实际结构进行几何建模,并进行流体域和固体域剖分;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的网格划分功能对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对流体计算域进行液态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以及边界条件设置,采用高精度的大涡模拟方法进行瞬态流场计算;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固体域进行条件设置以及网格划分;利用多物理场耦合平台MpCCI将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得到的流场参数传递给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固体结构力学的计算;最终通过流场以及固体结构力学分析,对钠冷快堆堆芯出口的流动冲击影响进行评估。

    一种核反应堆典型通道内沸腾模拟求解加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43705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10765897.X

    申请日:2019-08-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典型通道内沸腾模拟求解加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道建模及空间离散、控制方程离散、赋初场、代数离散方程求解、空泡份额超限判断及压力修正、计算收敛判断。在往常两流体模型沸腾模型求解的基础上,增加了空泡份额超限判断和压力修正过程,在每一步迭代中,求解通道内各个截面上的平均空泡份额,若其超过限值,则使用经验关系式计算截面压力,获得新的压力差,然后重新进行压力‑速度耦合方程的求解。与以往的欧拉两流体方程求解相比,本发明可以及时修正高空泡份额下的通道内压力分布,避免失配的压力‑速度场造成的回流现象,快速达到物理真实压力分布,从而加速收敛,为反应堆设计提供精细的两相参数,从而达到降低安全裕量、提高反应堆设计经济性的目标。

    一种液态金属钠高功率加热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86799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0037587.1

    申请日:2018-01-15

    摘要: 一种液态金属钠高功率加热系统及其调节方法,包括多个高功率加热器,每个加热器功率为4.2MW,共分为多个加热单元。每个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器,进口阀、出口阀、旁通阀。每个加热单元串联连接,最后一个加热单元连接再热器,再热器进一步调节钠出口温度。电加热系统引入了氩气保护,隔绝了空气及其他气体与液态钠的反应,同时在大幅度甩负荷、降负荷、升负荷等操作中维持了加热器的压力稳定。整个加热系统调节采用通断式、高功率粗调、低功率细调的“三步走”方案,并引入了自动反馈调节,使得整个加热系统的钠出口温度能够达到实验工况的要求。整个加热系统经济高效、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