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4259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23322.7
申请日:2023-01-09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H05K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印刷电路板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的方圆复合通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左向右分为入口分流段、第一平行换热段、核心换热段、第二平行换热段和出口汇流段,所述壳体内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置有若干个方形翅片通道和圆形微细通道,所述若干个方形翅片通道均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平行换热段、核心换热段和第二平行换热段,所述若干圆形微细通道均贯穿所述壳体,所述核心换热段内的每个方形翅片通道四周至少设置有三个与其换热的圆形微细通道,所述若干个方形翅片通道和圆形微细通道的数目之比大于1。本发明热冷两侧平均热阻比趋于1,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兼顾结构安全,防止局部超温,适合广泛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7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89127.X
申请日:2022-12-27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8 , G01M99/00 , G06F30/27 , G06T17/00 , G06Q10/20 , G06Q10/04 , G06N3/02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数字孪生系统进行换热器性能测试的方法,数字孪生系统包含:换热器3D建模模块、CFD仿真计算模块、换热关联式计算模块、结果分析模块、AI学习模块、风险分析模块、评估调控模块等;本发明利用技术手段对传统换热器运行的物理世界进行镜像化描述,可实现人员远程对换热器运行工况及性能进行准确评估,计算出换热器内部气液两相流流动情况,可提供给技术人员换热器各部的热负荷、传热系数及工质热力学性质等参数,判断传热恶化区域,可快速准确评估换热器性能,有助于换热器优化设计,并能评估仪器设备寿命,给出故障预测,重大险情时可及时采取必要果断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565990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653149.0
申请日:2022-12-22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39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5/12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数值模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流动传热特性;建立“单元‑芯体”的数据传递;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全三维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将整个芯体部分等效于一个多孔介质区域;建立“单元‑芯体‑换热器”多尺度流动传热数值预测模型;获得大尺度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分析流动不均匀性。本发明可以得到大尺度换热器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流动传热特性以及固体的温度场,实现压力场、温度场和变物性耦合作用下多维度的流动不均匀性分析,为大尺度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应力分析提供相应的流动传热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4408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166220.1
申请日:2021-02-04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F16L41/02 , F16L55/04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枝型通道内热分层现象的结构,所述枝型通道由两根管道相贯连接而成,冷热流体在枝型通道内发生混合,所述结构由固定件、旋转轴、外侧扰动结构构成,径向垂直或轴向平行布置在枝型通道混合区内,固定件连接在枝型通道内混合区管壁上,带有外侧扰动结构的旋转轴与固定件转动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改善枝型通道内热分层现象的方法,流体冲击外侧扰动结构使其旋转,扰动枝型通道内的混合流场,进而减少支管流体对主管的冲击,加速冷热流体的混合,均匀化流体的流场和温度场,有效地改善枝型通道内热分层现象,从而抑制枝型通道疲劳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496384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58169.3
申请日:2022-05-19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康达导流封头,包括圆方过渡段与辐射导流段,圆方过渡段连接圆管与辐射导流段的入口面,辐射导流段包括封头外壳和多层康达导流板,辐射导流段分为两部分,第一段为对数曲线,第二段为抛物线。流体在通过换热器芯体后进入出口导流封头,出口导流封头的布置与入口导流封头关于换热器中心线对称,出口封头与入口封头结构相同。自入口至出口,保证流体有序转向,均匀分布。采用此结构可以显著改善物流分配均匀性、提高换热器传热性能、提高换热面积利用率同时优化压降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00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0867226.7
申请日:2020-08-26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H01L23/367 , H01L23/373 , H01L23/473 , H05K7/20 , C25D11/04 , C25D11/16
摘要: 一种可供含氧化层的镓基液态金属高速流动的毛细铝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毛细铝管预处理;(2)毛细铝管内壁电化学加工;(3)毛细铝管内壁阳极氧化加工;步骤(2)和步骤(3)共同完成毛细铝管的表面微结构制备,使得毛细铝管内壁表面形成规则的方形凹槽;(4)表面改性处理;完成毛细铝管内壁的亲油修饰,(5)表面预浸润液的充注,完成超滑毛细铝管的制备。本发明实现了镓及镓基液态金属在铝基毛细管中的应用,由于表面氧化层及预注入液层的存在,不仅有效降低了液态金属驱动时的驱动功耗而且隔绝镓基液态金属与毛细铝管的直接接触,从而杜绝了脆化反应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60822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93454.7
申请日:2022-03-23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F25B39/00 , F25B1/00 , F25B49/02 , F25B41/20 , F25B41/42 , F24F13/30 , F24F11/84 , F24F11/64 , F24F1/0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其中,该换热器包括集液管、集气管、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连通集液管和集气管;第二换热管组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管路和第四管路连通集液管和集气管;第一管路设有第一电磁阀,第四管路设有第二电磁阀;或者,第二管路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三管路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磁阀远离集液管的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二电磁阀远离集气管的一端。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大负荷运行状态和小负荷运行状态下均能提高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7688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92250.1
申请日:2022-03-23
申请人: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家用电器。其中,该换热器包括流入管、流出管、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第一电磁阀及切换阀组;第一换热管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流入管;第二换热管组一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流入管,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流出管;第一电磁阀设于第二管路;切换阀组的第一端连通流出管,第二端连通第一换热管组远离流入管的一端,第三端连通第二换热管组靠近第一电磁阀的一端。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在不同的负荷变化之间切换不同数量的换热流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41665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0691079.X
申请日:2019-07-30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37 , H01M10/647 , H01M10/653 , H01M10/6552 , H01M10/6556 , H01M10/6562 , H01M10/65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温控热开关的热管‑PCM耦合热管理模块,包括动力电池组和热管理系统,电池箱体内排列有若干电池单体,相邻电池单体间及最外侧电池表面与箱体间隙填充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内布置热管构成相变材料热管耦合散热模块;热管冷凝端装有热开关,底部加装肋板,肋板伸出至风道;风道布置于箱体底部,利用汽车底盘处行驶时存在的自然风,无多余功耗;热开关由上部热管夹板和下部肋板配合而成,动作模式由均布在电池表面及相变材料间的温度传感器电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稳固、运行稳定性好等优点,能保持电池组温度在工作范围内且均匀性良好,电池组串并联后可适应不同电动设备要求,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028869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268639.8
申请日:2021-03-12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路热虹吸翅片,该翅片内部设置有流体热虹吸通道,翅片固体区与吸液芯。所述流体热虹吸通道呈环形布置于翅片内部,其下部空间小且上部空间大,在稳定的流体液面状态可节省充灌工质;通道内液相介质在下热源面沸腾、在上热源面蒸发变为气相,在浮升力作用下可将热量转运至翅片末端并冷凝,在重力作用下循环至热源侧。所述翅片固体区为热虹吸通道的支撑,以保证翅片内充灌工质在一定压力下工作翅片不产生形变,在翅片下部为大面积的整体支撑,上部为多个独立分布的小型支撑单元,可为气相冷凝提供更多换热面积。所述吸液芯为多孔毛细结构,贴近上热源布置,吸液芯的下端部分浸没于液态相变介质,自下而上扩展,液体受毛细力作用被拉升至上热源并蒸发;吸液芯上部预留部分空间,以利吸液芯内的蒸汽快速向上排出及下部液体补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