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4731020U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20524611.6
申请日:2015-07-17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相间间隔棒舞动承载特性测试系统,包括框架摆臂系统和底座摆臂系统,框架摆臂系统包括框架摆臂机架、框架摆臂支架和框架摆臂,框架摆臂前端同轴设置有框架摆臂转轴,框架摆臂转轴的前端同轴设置有框架摆臂待测样品连接装置;底座摆臂系统包括底座摆臂机架、底座摆臂支架和底座摆臂,底座摆臂前端设置有底座摆臂转轴,底座摆臂转轴前端同轴设置有底座摆臂待测样品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模拟实际线路舞动过程中导线子间隔棒的运动形式,来分析相间间隔棒在导线舞动中的实际受力情况,进一步总结相间间隔棒受损规律及边界条件,为相间间隔棒动态承载特性的入网检测提供基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206442089U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20154279.8
申请日:2017-02-21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耐张线夹,包括线夹本体、钢锚、固定连接在线夹本体外壁的引流板和光纤保护盒,线夹本体为中空管,线夹本体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楔形夹支座,楔形夹支座内设置相配合的楔形夹,线夹本体内的另一端安装内衬管,钢锚设置在靠近楔形夹支座的一端并与线夹本体螺纹连接,钢锚内设置弧形通孔,弧形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线夹本体相连通,光纤保护盒内设置两个以上绕线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锚内设置弧形通孔,使本结构既能够承受导线张力、固定导线,又能够保护光纤,防止光纤由于裸露和转角过大受损,从而改善线路连接方式和实现高性能信号传输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06756110U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20607339.7
申请日:2017-05-27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松动监测能力的光纤智能螺栓,包括螺栓本体,在螺栓本体的顶部设有螺帽,在螺栓本体顶部同轴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安装孔洞,所述第一安装孔洞将螺帽上下贯穿,在螺栓本体的尾部设有沿水平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左右贯穿于螺栓本体,在通孔内嵌装有插销,在插销末端一体设有弹性弯曲杆,在弹性弯曲杆的末端固定有配重球,在插销内设有第二安装孔洞,在弹性弯曲杆内设有第三安装孔洞,所述第三安装孔洞将配重球贯穿;在第一安装孔洞内封装有第一光纤传感器,在第二安装孔洞内封装有第二光纤传感器,在第三安装孔洞内封装有第三光纤传感器;从而实现了一种具有松动监测能力的光纤智能螺栓。(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725143U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20592507.X
申请日:2017-05-25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G01L5/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输电线路相间工况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前置单元、通讯转换单元和工控机;数据采集前置单元包括第一拉力传感器、第二拉力传感器和控制模块,第一拉力传感器与输电线路A相-B相的相间间隔棒连接,第二拉力传感器与输电线路B相-C相的相间间隔棒连接,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拉力传感器,将所述信号经无线通讯方式发送至通讯转换单元;所述通讯转换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经通讯电缆传输至工控机。本实用新型可以及时获取相间间隔棒的受力情况,便于电力工作人员根据受力情况,改善相间间隔棒的设计和布局,提高其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终提高相间间隔棒的防舞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6460196U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20154236.X
申请日:2017-02-21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G02B6/3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包括外压接管,外压接管为中空结构,外压接管内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内衬管、第一楔形夹支座、接续管、第二楔形夹支座和第二内衬管,第一楔形夹支座和第二楔形夹支座内均设置相配合的楔形夹,接续管的前端面设置通孔,接续管内设置光纤引导板,光纤引导板前端指向通孔方向,光纤引导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为斜面或弧面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紧机构和保护机构,实现了碳纤维复合芯光纤导线的复接,通过设置光纤引导板,使两根光纤导线内芯快速对接、提高操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5016971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798829.0
申请日:2015-10-16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电力金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抗舞的四分裂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框架和四个间隔棒连接线夹,四个间隔棒连接线夹分别与间隔棒框架转动连接;间隔棒连接线夹包括连接杆和夹头,夹头设置在连接杆的前端,夹头内侧设置有弹性材料,弹性材料与夹头卡接,连接杆的后端设置有连接杆安装孔;间隔棒框架设置有六个转动关节槽,转动关节槽内设置有间隔棒连接线夹转轴,间隔棒连接线夹转轴设置于连接杆安装孔内。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橡胶垫从线夹夹头内脱落,并将现有间隔棒的硬连接结构改进为软连接结构,减少导线舞动对间隔棒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204697001U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20466601.1
申请日:2015-07-02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南恩湃高科集团有限公司 , 深圳诚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在线检测设备的电源系统,包括壳体、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连接线和锂聚合物充电电池,所述的壳体为中空的六棱柱,六棱柱上表面封闭,太阳能控制器、连接线和锂聚合物充电电池均设置在六棱柱内部,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置在六棱柱的六个外表面上;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六棱柱形外壳的结构,保证了在野外环境下无论是受到风激励还是其他原因太阳能电池板都会有一定的面积被阳光直射,从而保证了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再次,输电线路在线检测设备所需要的连接线均可以设置在六棱柱内,保证了连接线等脆弱部件可以免受野外恶劣环境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杜绝了连接线的导线舞动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204517336U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20293444.9
申请日:2015-05-08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H02G7/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四分裂防舞器,包括密闭的环形管,环形管外表面沿环形管周向均匀焊接有四个导线线夹,四个导线线夹包括两个长线夹和两个短线夹,长线夹和短线夹依次交替设置,相邻的长线夹和短线夹的夹孔中心连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大于 0°;环形管内设置有阻尼减震系统,且环形管内填充有防冻防腐蚀液体。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四分裂导线在覆冰时舞动扭转和振动程度,并降低次档距振荡现象,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结构简单和安装方便的优点,能够长期稳定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216340206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1469019.2
申请日:2021-06-30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输电钢管塔用柔性微风振动扰流抑制装置,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条带和用于将条带绕成环形后的片段定型的固定件;条带为长条形状,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排风孔,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凸起的肩部;肩部上具有沿条带长度方向排列的若干的安装孔;固定件的两端能够插入安装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可根据实际需求弯折卷曲成环状结构安装于输电杆塔钢管杆外表面,该装置材料成本低、方便施工现场携带与安装;2、弹性变形可以补偿环形施工安装时内外周长差,保证振动抑制装置紧密贴合安装于钢管杆;3、条状设计可根据实际需求截取相应长度,满足不同尺寸钢管杆的安装需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617741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1272694.6
申请日:2021-06-08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伍川 , 刘光辉 , 叶中飞 , 宋高丽 , 陶亚光 , 炊晓毅 , 李清 , 吕中宾 , 刘泽辉 , 张博 , 杨晓辉 , 谢凯 , 魏建林 , 马伦 , 高超 , 张世尧 , 张宇鹏 , 王天 , 李梦丽 , 陈钊 , 任鹏亮 , 白银浩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帽螺栓的组合套筒,该组合套筒包括套筒(1)和转换夹头(2);套筒(1)具有容纳转换夹头(2)的内腔(1‑4);转换夹头(2)的外表面与套筒(1)的内腔的内表面相匹配,转换夹头(2)的内表面与待施工螺母的外表面相匹配。该组合套筒可用于输电铁塔的不同双帽螺栓规格,套筒与转换夹头可灵活组合,只需少量组件即可适配大范围的螺栓规格;可有效解决对双螺帽结构的单一螺母施工问题,同时可满足大扭矩螺栓的可靠施工需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