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17341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74421.9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即插即用的方法,属于配电网技术领域。当配电网主站监控系统接收到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实时信息后,对整个配电网系统的功率进行平衡分析;若系统功率处于平衡状态,则保持配电网正常运行;若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电源的输出功率之和小于重要负荷的功率,则增大配电网电源的输出功率,实现系统的功率平衡和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若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电源的输出功率之和大于重要负荷的功率,则首先投入柔性负荷调节整个系统的功率平衡和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若投入所有柔性负荷不能满足整个系统的功率平衡,则进一步通过降低配电网电源的输出功率,实现系统的功率平衡和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23877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507435.9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易于实现、简单快速的电压稳定性的功率梯度判别方法,通过功率梯度分量,可以快速、简便地判断电网的电压的稳定性,并能给出相应条件下的电压稳定裕度和整个系统或局部系统电压最易失去稳定性的关键节点。本方法可用于电压稳定性的在线监视和控制,易于实现、计算量较小。同时,本方法对于电压稳定性的判别范围不但限于局部系统,也适用于整个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在线监视。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978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54066.5
申请日:2016-03-17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81
Abstract: 一种混合气体击穿电压检测装置及预测方法,该装置包括高压电源产生装置和若干混合气体击穿电压检测单元;混合气体击穿电压检测单元包括气体密封系统、阻容分压器、开关、开关动作控制系统和示波器;气体密封系统的正、负电极分别与高压电源产生装置的正、负输出端连接;气体密封系统与高压电源产生装置正输出端的连接线路上连接开关动作控制系统;气体密封系统与开关动作控制系统的连接线路上连接开关;阻容分压器的高压端连接至高压电源产生装置与开关的连接线路上,低压端连接示波器。本发明搭建并行的混合气体击穿电压检测单元测得不同配比下的击穿电压,提高检测效率。建立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模型预测击穿电压,减少击穿电压实验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167679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68418.8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布置系统及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竖井式变电站二次设备地下布置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是在变电站一次设备的下部设有二次设备竖井,二次设备竖井内壁设有导热防护层,防护层内设有接线套管;二次设备竖井内设有抽取导轨,变电站二次设备通过支架连接在抽取导轨上,变电站一次设备与变电站二次设备相连接;二次设备竖井上部井口处设有竖井封闭装置,在二次设备竖井内还设有监测用传感器和环境监测装置。具有无需利用外界冷热源维持环境恒温,运行可靠;设备运行空间相对独立,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及扩大事故范围;可满足长期运行时恒温层深度变化及添加新设备的需要,适于进行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就地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633619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99125.3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H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基于跨间隔共享信息的主变后备保护加速跳闸方法。本发明是在主变的中/低压侧后备保护功能中增加一个加速跳闸逻辑,主变中低压侧后备保护利用跨间隔的共享信息来实现加速判别的。本发明将母联分段断路器的位置信息送入到主变保护中,在母联分位或母联充电情况下实现加速跳主变各侧断路器,从而缩短跳闸时间,具有提高保护的速动性,提升保护的性能等显著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92540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60240.2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温环境下的高精度直流采集方法。本发明在超出正常工作温度范围的宽温工作环境下,通过标准信号源校对后生成预设的温度区间修正表,再对于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两级滤波滤除高频噪声,最后将采样数据与温度区间修正表进行对比,分别进行削峰和补偿处理以保证达到0.5%的高精度;可通过定值对数据校正、温度区间修正表和采样值转换进行灵活的在线配置;对修正过的采样数据编码成GOOSE报文上送到以太网进行定时或突变传输。本发明可以大大减轻CPU和整个系统的负担,使监控后台做出的故障诊断和下达的控制命令的精度得到显著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362962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810109961.4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测控装置融合的数据集中预处理方法,属于智能变电站运行新技术研发领域。该方法通过对各分布式采集的测量量进行集中,并对同一测量量进行不同精度等级的预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变电站不同测控装置的融合。对智能变电站不同测控装置进行功能方面的融合,以有效解决就地测控量的重复采集问题,同时提高了就地测控装置的利用率,并降低了智能变电站测控装置建设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063453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711259463.X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电网全时段多元优化调度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领域,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建立电力系统电源及负荷对风电接纳能力的评估模型,包括供热机组、抽水蓄能系统、储能装置、电锅炉及间歇式负荷等;(2)根据上述各部分参与风电接纳的效率及各部分之间的配合或矛盾关系,制定整个电网协同优化调度方案提高风电接纳能力;(3)由于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部分电源和负荷特性有较大差异,不同时段的接纳风电能力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考虑季节及环境因素特征,建立全时段电网多元优化调度接纳风电方法;本发明全面协同调动电网内各子系统接纳风电,并针对不同季节因素制定具体优化调度策略,提高电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3706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10051397.5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王顺江 , 张德天 , 葛维春 , 唐宏丹 , 赵亮 , 张健 , 刘奕 , 金彪 , 石砺瑄 , 李大伟 , 潘亮 , 赵博 , 郝强 , 蔡强 , 臧昱秀 , 陈晓炜 , 张震 , 杨铠帆 , 史松杰 , 罗桓桓
IPC: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改进的可降低误码率的末端并行分组CRC校验系统,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中数据通信领域,提高校验设备的处理能力,增强了通信线路的稳定性,极大的提升了系统的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准确性。通过方法的改进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降低系统主设备的要求,为电力系统节约成本,提升系统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39713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711136760.5
申请日:2017-11-1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弃风与大规模电储热和电池储能协调运行的方法,属于弃风消纳领域。通过将采集来的电锅炉环境温度、电锅炉电热转换效率,电池环境温度、电池荷电状态数据进行筛选,判别电锅炉和电池的储热和电储能状态,通过考虑历史弃风量的最值,结合预测弃风量、电锅炉以及电池储能设备的效率,建立弃风与大规模电储热、弃风与大规模电池储能协调运行体系,以计算出电储热和电池储能的比例系数,结合预测的弃风量计算电储热和电池储能的功率;该方法能够根据弃风量合理的分配电储热和电池储能的功率,实现弃风和大规模电储热和电池储能的协调运行,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提高弃风消纳的能力及经济效益,实现清洁能源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