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6121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69576.7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交联型丝素蛋白水性粘结剂,其中,所述光交联型丝素蛋白水性粘结剂主要由甲基丙烯酸化丝素蛋白通过光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通过光交联的方式进行共价交联制得。本发明提供的光交联型丝素蛋白水性粘结剂粘结力强,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应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提高电极的完整性和增强电极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电极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等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4316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48184.2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狗尾草的生物基碳材料的掺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狗尾草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在200-1000℃下碳化3-10h,得到狗尾草碳材料;将狗尾草碳材料与活化剂研磨后得到的混合物与活化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200-1000℃反应3-10h,即得狗尾草生物基碳材料;将狗尾草生物基碳材料、掺杂化合物、溶剂混合,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在60-240℃下微波反应3-8h,得到狗尾草生物基微波掺杂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狗尾草生物基碳材料的掺杂方法反应温度低、掺杂率高,工艺简单、产率大,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794682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810546454.7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蓝洋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F220/18 , C08F220/14 , C08F212/08 , C08F228/02 , C08F210/14 , C08F220/58 , C09J13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份数计,将30~45份水、1~2份引发剂以及0.1~0.5份pH缓冲剂混合均匀,加入预乳液的10~15wt%,升温至75~80℃,反应30~40min,再将剩余的预乳液滴加到体系中,升温至80~85℃,保温反应1~2小时,得到丙烯酸乳液;调节乳液体系pH为7~9,加入1~10份己二酸二酰肼,搅拌10~20min,得到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本发明的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既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且撕膜不粘手,完全满足水性可剥胶的应用性能要求,可用于水性可剥胶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76007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90339.4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复合功能材料、药物载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质素-壳聚糖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包括木质素纳米粒子悬浮液和壳聚糖溶液的水相混合均匀,将包括聚酯有机溶液的油相混合均匀,然后将水相和油相进行混合乳化制备高内相乳液,交联,干燥,即得。本发明方法成本低廉、效用高、后续处理简单、环境友好,所得支架孔隙率高,力学性能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84099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643097.6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8G18/67 , C09D175/14 , C09D11/101 , C09D11/102 , B33Y7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UV固化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重交联型桐油基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桐油加热后加入甲醇的碱性溶液,搅拌回流反应,加酸中和,静置分层,分离得到上层液桐酸甲酯;将桐酸甲酯加入预热的二乙醇胺和碱的混合溶液中,保温反应,得到桐油基二元醇;向预热的桐油基二元醇中加入二异氰酸酯,保温反应A2~4h;降温,加入丙烯酸羟基酯和阻聚剂的混合物,反应B 2~3h,得到双重交联型桐油基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其固化成膜后,是一种高交联度的聚合物网络,具有比传统线型结构固化膜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可应用于UV固化涂料、UV固化油墨和3D打印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320890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65197.X
申请日:2020-03-1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汉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汉麻秆芯粉改性水性UV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催化剂、阻聚剂和反应溶剂混合均匀,加热保温,滴加二异氰酸酯,滴加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获得中间产物;将汉麻秆芯粉、催化剂、阻聚剂和溶剂混合,搅拌分散均匀,持续快速搅拌,加热保温,滴加中间产物,滴加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1~5h,即获得亲水性UV固化改性汉麻秆芯粉;将亲水性UV固化改性汉麻秆芯粉加入水性UV固化涂料中,高速搅拌分散均匀,即得。本发明将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生物质资源汉麻秆芯粉引入水性UV固化材料体系,并且对水性UV固化涂料的性能起到了极大的改进,为涂料改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05694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299952.7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蓝洋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67/31 , C07C69/73 , C09D191/00 , C09D11/101 , C09D11/06 , C09J19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官能亚麻油基UV固化预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亚麻油、丙烯酸、阻聚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60~100℃下反应1~5h,得到多官能亚麻油基UV固化预聚物的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即得到多官能亚麻油基UV固化预聚物;所述各组分用量质量份配比为:亚麻油20~40份;丙烯酸2~12份;阻聚剂0.01~0.25份;催化剂0.05~0.29份。所制备的预聚物中亚麻油成份含量在82%以上,属于高生物质含量材料,显著减少了UV固化预聚物中石油基原材料的含量,具有绿色环保、低污染和容易生物降解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7418501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710328653.6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9J175/14 , C08G18/10 , C08G18/36 , C08G18/6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UV固化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植物油基多元醇型可生物降解UV固化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二异氰酸酯和催化剂的混合物加入植物油基多元醇中,加热反应,得到植物油基PU预聚物;(2)将步骤(1)的预聚物降温至45~55℃,加入(甲基)丙烯酸羟烷酯、阻聚剂反应,得到UV固化植物油基PUA预聚物;(3)将步骤(2)的UV固化植物油基PUA预聚物、自由基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植物油基多元醇型可生物降解UV固化胶黏剂。其既实现了UV固化又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能,从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胶黏剂类高分子材料因为难以生物降解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2906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182590.7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8F216/02 , C08F218/02 , C08F222/24 , C08F222/20 , C08F2/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UV固化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巯基蓖麻油基深层光固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含巯基蓖麻油基深层光固化材料原料组分包括:蓖麻油、巯基蓖麻油和光引发剂;其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将蓖麻油、巯基蓖麻油和光引发剂在完全避光条件下混合均匀,得到的预聚物溶液避光保存即可。本发明将巯基引入生物质UV固化材料体系中,构建了巯基-烯光聚合材料体系,取代了传统的丙烯酸酯类的单纯烯光聚合材料体系,所制备的UV固化材料双键全部来自蓖麻油,完全不含丙烯酸酯类双键,同时巯-烯光固化体系由于其独特的逐步聚合机理,有效延迟凝胶点、克服了氧阻聚现象、降低体积收缩、提高双键转化率,同时使聚合网络更加均一。
-
公开(公告)号:CN109771700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32509.4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乳液构建的磁热响应型形状记忆多级孔纳米复合生物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低分子量带端羧基聚乳酸对磁性无机纳米粒子进行疏水改性,得到疏水改性磁性无机纳米粒子;(2)把疏水改性磁性无机纳米粒子、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流变剂加入有机溶剂中组成油相;把蒸馏水加入油相中,混合乳化,得到油包水型黏稠皮克林乳液;(3)以油包水型黏稠皮克林乳液为墨水,采用挤出式3D打印获得三维多孔乳液支架,干燥,得到复合生物支架;为多级孔结构,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磁热响应形状记忆性能等,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