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12975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362524.8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郑州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B10/07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微分进化神经网络的OTDR故障特征判断方法,先采集充分多的OTDR故障特征诊断数据,对诊断数据进行去噪并剪断操作处理后,输入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即可以应用到对OTDR的故障点判断。本申请的方法将OTDR的故障点判断问题转换为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利用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优势,高精度地判断故障点的位置和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1078447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54239.6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泰安网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化动态部署的电力监控主动防御方法及系统,包括(1)创建虚拟蜜网系统,模拟电力网络真实业务系统;(2)实时监测虚拟机状态,在监测到异常数据流时,进行蜜网诱捕,获取异常行为轨迹;(3)分析是否为恶意攻击行为,并进行阻断响应。本发明采用的蜜罐和沙箱技术的主动防御系统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真实业务网络被探测到的可能性,增加攻击者攻击的成本难度与时效,与电力系统中存在的被动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互补。
-
公开(公告)号:CN11078436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63107.X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泰安网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虚拟化云蜜网部署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1)生成多个Docker虚拟机;(2)创建蜜罐引擎;(3)提交创建蜜网的配置参数;(4)生成蜜罐镜像模板库,对各Docker虚拟机的配置参数进行调整;(5)将所述蜜罐镜像模板库中的镜像文件分发到各Docker虚拟机的容器中,形成多个蜜罐;对各蜜罐对应的Docker虚拟机进行网络配置,组成蜜网。本发明配置简单、启动速度快,同时降低工业系统中蜜罐部署在物理主机硬件资源方面的成本,可以解决传统虚拟化技术存在的配置繁琐、启动速度慢、硬件资源浪费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9568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81176.9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利用区内外故障下电压变化率的差异性进行故障位置判别;利用正负极电压变化率的差异性构造故障选极判据,从而快速地、有选择性地进行故障隔离,保证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提高运行安全性与供电可靠性。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发生故障情况下,换流站两侧电压特性的差异性,构造故障区域识别判据,从而实现不同区域故障的识别,并将线路两侧的换流器切换为零电流控制方式,并向响应隔离开关下达开断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0984214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092346.1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LCC-MMC混合三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其直流故障快速限流方法,该系统包括送端换流站LCC和受端换流站两个混合型MMC,重新设计现有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架构,该方法提供了适用于LCC和MMC的故障电流限制控制策略,在系统直流故障瞬态过程中,通过附加控制策略抑制送端LCC和受端MMC的故障电流幅值,在系统发生直流故障时快速抑制直流故障电流,保护换流器设备。本发明通过交直流解耦实现交直流控制的单独控制,使得各桥臂输出各桥臂输出电压参考值,实现同时对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的控制;在发生直流故障时,通过送端LCC快速切换为逆变状态、受端混合型MMC负投入全桥型子模块使得MMC工作在零直流电压附近,实现直流故障电流的清除。
-
公开(公告)号:CN10941302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0997877.0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定值数据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在云服务器中建立采集表,用输出方发送的定值数据更新采集表,将采集表转化为接入方可读取的采集文件,用解析密钥加密,并将加密后的采集文件、解析密钥分开存储;再根据二者的存储位置生成索引信息,并将索引信息另外存储;在接收到接入方发送的定值数据接入请求时,将索引信息发送到接入方,由接入方获取定值数据,实现定值数据的接入。本发明将输出方的定值数据转化为接入方能够读取的数据结构,保证了定值数据接入的顺利和准确;用解析密钥进行加密,还将解析密钥和加密后的采集文件分开存储,提高了采集文件被截获和篡改的难度,提高了定值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817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85271.X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定串联补偿装置阻尼回路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间段[t0,t1]的阻尼回路电流绝对值最大值Imax1,获取第三时间段[t2,t3]的阻尼回路电流绝对值最大值Imax3,其中,t0为阻尼回路电流瞬时值大于设定值的时刻,t1为t0时刻后第一个电流过零点时刻,t2为t0时刻后第二个电流过零点时刻,t3为t0时刻后第三个电流过零点时刻;比较所述第一时间段[t0,t1]的阻尼回路电流绝对值最大值Imax1和第三时间段[t2,t3]的阻尼回路电流绝对值最大值Imax3,若Imax3≤kImax1,判断阻尼回路正常,否则判断阻尼回路异常;其中,k为比例系数。本发明能够及时发现阻尼回路的异常状态,保证固定串联补偿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7268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82163.9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Inventor: 陈涛 , 袁志昌 , 李琼林 , 余占清 , 韩伟 , 刘超 , 陈政宇 , 肖超 , 赵彪 , 马伟东 , 屈鲁 , 田宝江 , 王宗泽 , 郭新杰 , 王松 , 白春涛 , 张松 , 臧睿 , 王敬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流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过电流检测的直流输电换流阀主动关断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针对极端故障下电流无法通过换相减小至零,且由于故障程度较深导致故障电流较大的情况,在换流阀可关断范围内主动进行关断,避免故障电流发展到无法解决的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1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54461.2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Inventor: 刘巍 , 余占清 , 张迪 , 施健 , 李程昊 , 屈鲁 , 王骅 , 袁志昌 , 高泽 , 赵彪 , 刘明洋 , 崔康生 , 周宁 , 訾振宁 , 李琼林 , 王松 , 韩伟 , 崔健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IGCT器件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逆变侧换相失败时,检测故障电流是否低于被换向阀的关断能力;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被换向阀主动关断;被换向阀电流降为零,强制完成倒换相过程。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全控型器件的LCC‑HVDC技术,以彻底解决LCC直流存在的换相失败问题。具体来说,送端换流站采用LCC换流方式、受端换流站采用HCC的混合直流输电方式,即LCC+HCC混合直流输电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349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96878.X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拟态web云服务系统的软件集群更新方法,包括:步骤S1,在拟态web云服务系统中登录软件集群更新系统;步骤S2,通过ssh服务将拟态web云服务系统中的软件全部传输到软件集群更新系统,软件集群更新系统生成shell批量传输脚本并半自动生成fabric批量更新脚本;步骤S3,通过shell批量传输脚本将全部软件从软件集群更新系统上传至每一个用户服务器;步骤S4,通过软件集群更新系统中半自动生成的fabric更新脚本并行地对每一个用户服务器进行软件更新。本发明通过软件集群更新的方法可对拟态web云服务系统中的所有用户服务器进行拟态web服务的更新,降低手动更新带来的资源消耗大、运维成本高的问题,从而还提升了拟态web用户的使用体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