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866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383807.7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灌溉装置,包括:监测杆阵列,其包括多行多列设置在灌溉区域的监测杆,相邻四根监测杆在灌溉区域内围成一灌溉单元,监测杆位于地下的区域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土壤温度数据和土壤湿度数据,监测杆位于地上的区域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地表温度数据和地表湿度数据;灌溉机构,其具有旋转喷头,用于向灌溉单元灌溉;控制器,其用于获取相邻四根监测杆采集的土壤温度数据、土壤湿度数据、地表温度数据和地表湿度数据,并判断灌溉单元是否需要灌溉,若需要灌溉,则控制旋转喷头旋转至朝向灌溉单元,并向灌溉单元灌溉。本发明还提供了灌溉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精准灌溉,节约水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88796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172969.3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生态流量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S2、通过分区自动划分方法,对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进行自动划分,得到各个生态流量分区;S3、通过分类计算方法,计算各个生态流量分区的生态流量组分,建立各个生态流量分区的分期、分类生态流量组分;S4、根据各个生态流量分区的分期、分类生态流量组分,建立分区、分期、分类和分级的四分生态流量标准;S5、根据研究流域的供用耗排水量和四分生态流量标准,计算得到研究流域的各生态流量分区的生态流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流域存在水工程高度调控、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河流形态变化大和水生态退化严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354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092353.X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A01C1/06 , A01N59/06 , A01N43/16 , A01N37/46 , A01N61/00 , A01N25/08 , A01N25/10 , A01P1/00 , A01P3/00 , A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生湿地植物种群和群落恢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生植物种子产品的辅助材料及种子产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种子产品辅助材料,包括有机复合内核,包裹于所述有机复合内核表面的增重材料,以及包裹于所述增重材料表面的成膜材料;所述有机复合内核包括凹凸棒石、植物质材料、壳寡糖、聚天冬氨酸、沸石、生物炭、聚丙烯酰胺、黄腐酸和发酵粪便。本发明提供的种子辅助材料能够抵抗水文环境对水生植物有性繁殖体的干扰以及水动力对水生植物有性繁殖体的侵蚀,种子萌发率高,可以应用于不同水生植物种群重建的大规模修复示范与应用实践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546140.X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1/25 , G01N33/18 , G06V20/13 , G06V20/17 , G06V20/52 , G06V10/24 , G06V10/766 , G06V10/80 , G06V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水华精准协同监测方法,包括:采集监测水体的卫星遥感多光谱影像和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及实地水质数据;对卫星遥感多光谱影像和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分别进行数据预处理,再分别构建组合卫星光谱数据和组合无人机光谱数据,计算水质数据分别与不同卫星光谱数据的相关系数,及水质数据分别与不同无人机光谱数据间的相关系数,选择相关系数最大的卫星光谱数据和无人机光谱数据;利用相关系数最大的卫星光谱数据和无人机光谱数据及水质数据建立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水华精准协同监测模型。本发明得到的水华精准协同监测模型相比于单一卫星光谱数据建模得到的水华监测模型对叶绿素浓度的反演精度更高,监测准确性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928516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1265263.1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湖库缺氧区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及方法,涉及水域监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随机覆盖法确定目标湖库的缺氧区域;所述缺氧区域为多个且带有位置标记的临界点围成的区域;所述随机覆盖法用于采用未重复路径扫描覆盖所述目标湖库的内部区域;获取所述缺氧区域的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带有位置标记的地形信息和带有位置标记的水生态环境信息;根据所述缺氧区域、所述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湖库的缺氧区域的三维空间立体图。本发明实现了对目标湖库的缺氧区域的智能化监测,克服了人工监测费时费力的弊端,还提高了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7505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227748.X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P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差测量的河流流速监测装置、系统和方法,包括:漂浮在水面的船体,船体长宽比大于一,船吃水以下的前端的迎水面和后端的背水面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船体中设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与两个压力传感器连接的采集模块,采集模块与带有存储器的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卫星定位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本发明利用漂流在水面的无动力测量船的船头和船尾的迎水面压力、背水面压力差测量出水流的流速,并通过无线通讯网将测量的数据传输至地面的数据处理中心。本发明可以在卫星定位信号和公共网络信号较差甚至没有的情况下,也能够测得水流数据,实现了不依赖卫星定位和公共通讯网络的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42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50380.6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马冰 , 董飞 , 彭文启 , 刘晓波 , 黄爱平 , 王伟杰 , 司源 , 陈学凯 , 王威浩 , 黄智华 , 杜霞 , 李今今 , 雷阳 , 廉秋月 , 杨晓晨 , 邓欣 , 邓秘 , 朱志鹏 , 赵彦芳
IPC: G06F30/28 , G06F17/11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分层水库温跃层溶解氧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热分层湖库的实测地形数据,生成笛卡尔计算网格;S2根据实测地形数据,得到每层网格离散化的底高程;S3构建模拟热分层水库水动力学过程的三维水动力模型;S4根据温度输移方程和水体表面热交换方程构建温度场模型;S5根据水质变量的质量守恒方程和溶解氧动力学方程构建富营养化模型;S6采用三维水动力模型、温度场模型和富营养化模型,构成热分层水库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S7采用热分层水库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预测热分层湖库温跃层的溶解氧,S8判断溶解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确定热分层水库温跃层中是否存在极小值溶氧区,为湖库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91968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71783.6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生态流量分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研究流域的流域图,建立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S2、对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完成的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S3、采用优化完成的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进行流量分配,完成流量分配;本发明解决了水资源短缺流域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8796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72969.3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生态流量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S2、通过分区自动划分方法,对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进行自动划分,得到各个生态流量分区;S3、通过分类计算方法,计算各个生态流量分区的生态流量组分,建立各个生态流量分区的分期、分类生态流量组分;S4、根据各个生态流量分区的分期、分类生态流量组分,建立分区、分期、分类和分级的四分生态流量标准;S5、根据研究流域的供用耗排水量和四分生态流量标准,计算得到研究流域的各生态流量分区的生态流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流域存在水工程高度调控、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河流形态变化大和水生态退化严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3533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95370.1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04 , E02B15/10 , A01G31/02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水质净化的方法及专用净化装置,方法为,先将水体内的污染物去除;之后,布置绿植模块于水面上,各绿植模块的多个绿植单元通过导管与补给桶连接,导管上安装有渗透式药囊;将补给桶和渗透式药囊内补给满药液;5‑7天后,对补给桶进行加液,并将渗透式药囊内的药液置换掉;重复步骤S4多次,直至水质化验达标;装置为,包括机体和收集净化器,动力机构驱动螺旋桨转动,机体上的多个动力轮被动力机构驱动而转动,于机体上安装有水泵,收集净化器、各动力轮经管系分别水泵与连通。本发明充分治理湖泊的富营养化,确保不会出现反弹的现象,同时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本发明适用于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治理的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