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3317563U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20304129.2
申请日:2013-05-30
Applicant: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浦莲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
IPC: B28C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移动式矿物外加剂复配装置,该复配装置包括有设置于一个集装箱内的复配搅拌锅、搅拌叶、搅拌电机、粉料舱、粉料输送绞龙、外加剂输入泵、自来水输入泵和成品输出泵,粉料舱的底部连接于粉料输送绞龙的一端,另一端设于复配搅拌锅的进料口;本实用新型的复配装置将计量、复配、搅拌、原料的输入和成品的输出等设施安装在一个集装箱里,是一个移动的混凝土矿物外加剂生产车间,这样既能够做到结构紧凑,便于根据实际施工需要灵活地移动位置,又能够适应各种施工环境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5272020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510805432.4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材料环港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度为500℃的C40泵送混凝土,属于建筑材料领域。该混凝土中成分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水泥200~220,粉煤灰80~100,矿渣微粉100~120,细度模数为1.8~2.0的天然细砂420~460,安山岩机制砂360~400,安山岩5‑20mm连续级配碎石980~1000,外加剂4.00~4.80,拌合水165~170,聚丙烯纤维0.9。本发明耐热度为500℃的C40泵送混凝土满足高强、耐热、可泵性要求,并且还可以满足耐热混凝土大规模生产的工程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53848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12536.5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放张拉应力破坏的U型梁模具,该U型梁底部的两端支座段加厚为横向下部凸台,U型梁模具包括有外模、内模、底模和端模,外模包括有左外模和右外模,内模包括有左内模和右内模,外模、底模、内模和端模之间形成容纳浇筑预制U型梁的模腔,底模设有底模固定端和底模可移动端,底模可移动端下面固定有滑移轨道,底模固定端和底模可移动端之间留有底模收缩缝,在底模收缩缝上铺设有木板,该木板的底部设有两根方木条,该方木条固定在两根角钢上,该角钢分别固定在底模固定端和底模可移动端上;还有按照上述模具进行U型梁制作的方法。本发明的模具和施工方法制作出的U型梁符合要求并质量高、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931352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64276.2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泊松比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采用静弹性模量测试加压过程进行测试,通过选定规定尺寸的混凝土试件,并在混凝土试件上选择特定测试区域和测试方案,将横向应变计放置于混凝土试件两对侧面正中位置,纵向应变计置于混凝土试件的纵向两侧距离上下两个端面的确定位置,通过精确地测量记录该横向变形量和纵向变形量,利用横向变形量和纵向变形量以及转化系数可算出混凝土的泊松比。本发明的混凝土泊松比测试方法能够做的精确测定和迅速测定,并降低测试成本,可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074942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020451.7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更替式防辐射屏蔽结构预留洞封堵方法,首先采用双联或三联式定型钢模制作防辐射混凝土叠砖;然后在结构预留洞与设备之间的空隙处采用防辐射混凝土叠砖垒砌,形成初步封堵;最后对于叠砖与设备之间出现无法填实的空隙处,采用防辐射沙袋进行填实,进行二次封堵。本发明由于无需砂浆砌筑,混凝土叠砖的垒砌简单方便,结合防辐射沙袋的补缺,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整体密封性也满足工程要求。此外叠砖和沙袋装拆便利,很好的满足了封堵材料的周期性更替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538484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510912536.5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放张拉应力破坏的U型梁模具,该U型梁底部的两端支座段加厚为横向下部凸台,U型梁模具包括有外模、内模、底模和端模,外模包括有左外模和右外模,内模包括有左内模和右内模,外模、底模、内模和端模之间形成容纳浇筑预制U型梁的模腔,底模设有底模固定端和底模可移动端,底模可移动端下面固定有滑移轨道,底模固定端和底模可移动端之间留有底模收缩缝,在底模收缩缝上铺设有木板,该木板的底部设有两根方木条,该方木条固定在两根角钢上,该角钢分别固定在底模固定端和底模可移动端上;还有按照上述模具进行U型梁制作的方法。本发明的模具和施工方法制作出的U型梁符合要求并质量高、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016641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288064.6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混凝土中成分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水泥280~330,粉煤灰90~110,矿渣微粉70~90,细度模数为2.3~2.5的天然中砂650~700,陶粒330~370,外加剂5.28~6.24,拌合水170~175;泵送浇筑该LC35混凝土的方法,先检测入泵前LC35的可泵性;再泵送润管砂浆;马上泵送LC35混凝土,泵送至出泵口方可暂停泵送;待LC35混凝土浇筑到楼板结构时,依靠其自身的流动性和密实性使轻质陶粒混凝土的结构整体密实,浇筑时不进行振捣施工;在浇筑完成初凝时的抹面,终凝前压光抹面。本发明的LC35混凝土及泵送方法在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的52m的高度楼板结构中进行工程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为今后同类型轻质高强混凝土的高泵送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5272067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805358.6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38/08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陶粒的轻质透水混凝土,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混凝土配制比例(kg/m3)如下混凝土中成分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拌合水130~150,水泥410~450,陶粒990~1000,外加剂1.11~1.80,所述陶粒为粒径5mm~10mm连续级配的煤矸石陶粒,粒型为球形,煤矸石陶粒的堆积密度等级为900kg/m3~950 kg/m3,紧密堆积密度为980kg/m3~1030kg/m3,表观密度为1700kg/m3~1800kg/m3。本发明的透水混凝土是使用了大量以采煤过程副产物煤矸石原料烧制的煤矸石陶粒,透水混凝土性能优异,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高,强度优异,单位容重低,价格低廉,减少了混凝土对于天然石的需求,对解决固体排放物和大气污染有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27202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805432.4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材料环港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度为500℃的C40泵送混凝土,属于建筑材料领域。该混凝土中成分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水泥200~220,粉煤灰80~100,矿渣微粉100~120,细度模数为1.8~2.0的天然细砂420~460,安山岩机制砂360~400,安山岩5-20mm连续级配碎石980~1000,外加剂4.00~4.80,拌合水165~170,聚丙烯纤维0.9。本发明耐热度为500℃的C40泵送混凝土满足高强、耐热、可泵性要求,并且还可以满足耐热混凝土大规模生产的工程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860613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15199.1
申请日:2015-06-10
Applicant: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高抗裂、高流动性的160MPa超高强度混凝土,用于满足预拌生产、现场泵送施工、防弹能力等性能要求。该混凝土的成分组成及单方用量重量配比为:水泥645~680,矿粉280~300,粉煤灰160~190,硅灰252~283,天然砂980~1080,钢纤维238~260,外加剂40~48,拌合水160~169;外加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3小时内扩展度保持在750mm±50mm,56d标准养护抗压强度超过160MPa,56d标准养护抗折强度25MPa及以上,在普通的混凝土搅拌工艺上即可满足规模化生产制备,通过搅拌车运输到25km之内的施工现场。本发明的160MPa超高强度混凝土解决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制备、远距离现场泵送浇筑施工问题,且能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淤沙多的特细天然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