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流变冷却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45513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10963202.5

    申请日:2016-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换流变冷却器控制方法,换流变冷却器应用在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系统中,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系统包括PLC控制模块,该方法包括:判断换流变是否出现预设的故障情况;若是,则发出表示切除冷却器的控制命令至冷却器;进而检测冷却器是否接收到切除冷却器的控制命令;若接收到控制命令则根据第一预定时间触发差动解锁按钮;根据第二预定时间触发差动解锁按钮,通过PLC控制模块控制冷却器就地自动启动。本发明通过判断换流变是否出现预设的故障情况,然后实现不同的控制逻辑,满足了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变冷却性能的要求。

    一种SF6气体密度传感器的校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68014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032690.4

    申请日:2016-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9/00 G01M3/26 G01N9/266

    Abstract: 一种SF6气体密度传感器的校验装置,其包括高纯SF6气瓶、减压阀、三通阀、SF6标准气体密度传感器、第一4~20mA通讯接口以及第二4~20mA通讯接口;高纯SF6气瓶的输出口通过高压软管经减压阀与三通阀的输入口连通,SF6标准气体密度传感器的入气口通过高压软管与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相连通,三通阀的第二出口通过高压软管与一快速接头相连接;SF6标准气体密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口依次经第一4~20mA通讯接口、A/D转换模块后与一PLC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第二4~20mA通讯接口的输出端经A/D转换模块后与PLC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PLC与一显示器连接。本发明通过对SF6气体密度传感器进行在线校验,及时发现SF6气体密度传感器的故障或异常,为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

    变电站更换管母连接引线的专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8210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53481.3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变电站更换管母连接引线的专用装置,包括吊放机构,所述吊放机构包括安装组件和吊放绳,所述安装组件用于装设在母管上,所述吊放绳与所述安装组件可活动地连接;线夹机构,线夹机构与吊放绳连接,线夹机构用于与引流线可拆卸地连接;以及装夹机构,装夹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固定组件和钩扣组件,固定组件用于安装至母管上,钩扣组件用于与引流板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引流板与引流线连接。本方案无需进行高空作业,作业人员站立在地面即可完成更换作业,不仅能有效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负荷和强度,且能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更换操作便捷省力,无需复杂繁琐的专用工具,有助于提升变粘带你设备的正常维护和引流线更换作业效率。

    避雷系统及检测装置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1560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34744.0

    申请日:2022-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雷系统及检测装置,应用于对避雷器的内部气压进行检测,包括伸缩管路及压力检测机构。其中,所述伸缩管路能够沿所述伸缩管路的轴线方向往复伸缩,所述伸缩管路的一端用于与避雷器连通。所述压力检测机构与所述伸缩管路的另一端连通,使得所述压力检测机构能够检测所述避雷器的内部气体压力。本申请中的伸缩管路能够沿伸缩管路的轴线方向伸缩,使得伸缩管路的长度可调,直至伸缩管路的长度与避雷器相对于工作人员的高度相适配,进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将伸缩管路的一端与不同高度的避雷器对应连通,从而使得工作人员无需登高就能够检测到避雷器的内部气体的压力值,提高了工作人员作业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一种简易换流变压器套管补油桶

    公开(公告)号:CN210516424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2021068.9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换流变压器套管补油桶,包括配设有提手的桶体,用以向变压器套管内补油的补油管,以及设于补油管与桶体之间的手动抽油泵;手动抽油泵的进油端与桶体导通,手动抽油泵的出油端与补油管导通,补油管远离手动抽油泵的一端用以伸入变压器套管的油枕内。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换流变压器套管补油桶,只需一个人便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对套管的补油操作,且不会使得油洒落溅出,提高了套管的补油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