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缓粘结预应力筋

    公开(公告)号:CN113502139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993892.X

    申请日:2021-08-2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低温缓粘结预应力筋,包括预应力钢筋,耐低温缓粘结剂,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低温缓粘结剂中的填料为聚合物接枝改性Al2O3微粒,聚合物接枝改性Al2O3微粒是在Al2O3微粒经过含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后,在多孔Al2O3微粒表面原位聚合接枝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缓粘结预应力筋填料使用聚合物接枝改性Al2O3微粒,能显著提升缓粘结剂的耐低温性,特别是韧性,并且改善了在缓粘结剂在高低温交变循环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本发明中聚合物接枝改性Al2O3微粒相对于环氧树脂加入量小,避免了通常预应力筋中缓粘结剂为了提高流动性需要加入大量无机填料而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的情况。

    全柔性轮辐式索网结构及其无胎架空中变形整体提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9130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838804.3

    申请日:2022-07-18

    摘要: 全柔性轮辐式索网结构及其无胎架空中变形整体提升方法,包括安装钢结构外环桁架;按照变形后的位置在场内铺放内环索和环索夹;在地面和看台上铺放径向索和构造索;提升设备与径向索连接;内环索、径向索和构造索通过索夹连接,四个位置的构造索断开,提升长轴上径向索;提升短轴上径向索;结构整体越过看台,提升短轴上径向索和下径向索恢复成设计形状;连接四角的构造索结构成为整体;整体提升全部上径向索,同时短轴下径向索辅助调整;按照先长后短对称安装上径向索;按照先短后长对称安装下径向索,施工完成。本发明所有拉索和索夹的铺放组装工作均在地面和看台上进行,无高空作业,质量和安全有保证,施工效率高,缩短工期,节省费用。

    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488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82926.7

    申请日:2020-05-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包括预应力钢棒、缓粘结剂、护套,缓粘结剂包括主体树脂、固化剂、稀释剂、改性填料,改性填料的改性剂为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固化剂为含氟聚酰胺和低分子量聚酰胺的复配物。缓粘结剂采用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对填料进行改性改善填料在主体树脂中的浸润性和分散性,同时改性的填料上的环氧基与固化剂上的胺基反应进一步提高填料与主体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弯曲强度;采用含氟聚酰胺和低分子量聚酰胺的复配固化剂,能够改善缓粘结剂的耐高温高湿性能和耐高低温交变性能。还发现改性填料与复配的固化剂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调节二者的用量有助于提高缓粘结剂的热变形温度。

    一种耐低温缓粘结预应力筋

    公开(公告)号:CN11350213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993892.X

    申请日:2021-08-2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低温缓粘结预应力筋,包括预应力钢筋,耐低温缓粘结剂,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低温缓粘结剂中的填料为聚合物接枝改性Al2O3微粒,聚合物接枝改性Al2O3微粒是在Al2O3微粒经过含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后,在多孔Al2O3微粒表面原位聚合接枝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缓粘结预应力筋填料使用聚合物接枝改性Al2O3微粒,能显著提升缓粘结剂的耐低温性,特别是韧性,并且改善了在缓粘结剂在高低温交变循环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本发明中聚合物接枝改性Al2O3微粒相对于环氧树脂加入量小,避免了通常预应力筋中缓粘结剂为了提高流动性需要加入大量无机填料而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的情况。

    一种索结构找形分析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8468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823344.8

    申请日:2020-08-1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索结构找形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索结构零状态几何模型;2、输入预应力值确定索结构初始形态;3、进行各种荷载态分析,确定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满足规范要求,则索结构初始形态即为索结构设计形态;若不满足规范要求,则修改参数,返回步骤1,最终找到索结构设计形态;4、进行施工全过程仿真计算,得到索结构新形态;5、将索结构新形态与索结构设计形态对比,判断误差是否可以接受;若可以接受,则索结构新形态即为索结构成型态;若不可以接受,则修改参数,返回步骤1,最终找到索结构成型态;本发明既能满足规范应力、变形等要求,也能满足对索结构成型态几何位形的要求,使得索结构成型态无限接近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