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81270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510135269.1
申请日:2005-12-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溶液反应堆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功率水锅炉型溶液核反应堆气回路的优化设计。该气回路包括一条与堆体连通的循环管道,循环管道上依次设有流量孔板、电加热器、氢氧复合器,在循环管道上设有为气体循环提供动力的喷淋器,喷淋器下方连接循环水箱和为喷淋水提供扬程的全密封水泵。本发明将传统的溶液核反应堆气回路上的冷却器改为喷淋器,利用喷淋水与高温气体混合给气体降温,在正常运行时利用喷淋器对气体进行强迫循环,在外电源断电时又有一定的自然循环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271640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410069185.8
申请日:2004-07-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控制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低温供热堆或研究堆超设计基准事故的停堆方法和停堆系统。其特征是在堆芯内靠近中央处布置至少两个由中子吸收截面小的材料制成的空腔栅元,反应堆正常运行时,该空腔栅元内充氮气,在发生超设计基准事故时,向空腔栅元注入含硼水或去离子水,引入负反应性,实现停堆。与注含硼水的停堆方法相比,其显著效果是可以避免大量的含硼水与大量慢化水混合,这样无需设置除硼的复杂系统和耗费大量的处理时间。而且在事故情况下向空腔栅元内注入含硼水或去离子水比核电站注硼响应时间短,甚至可与控制棒落棒响应时间相当。
-
公开(公告)号:CN106384616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610905575.7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G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补偿棒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堆及持续运行补偿后备反应性损失的方法。该堆不需要补偿棒,通过运行中浓缩堆芯溶液铀‑235浓度,或维持堆芯铀‑235基本不变的勤补料法,提高堆的后备反应性,替代了补偿棒的功能,简化了堆芯结构及控制系统,降低了铀的初装量。由于对堆补酸罐增设了自浓缩溢流口管路、经由排液量指示罐、该罐的冲洗水排出管路、连接堆芯容器料液排出管路、进入并冲洗提取柱、而后由提取柱的冲洗水排出管路进入存储罐,组成补酸罐复合水冲洗提取柱的冲洗水流路系统,回收了废弃的铀节省了大量的铀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376879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310349112.3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欠慢化反应堆堆芯,控制棒跟随铍上部依次连接有控制棒过渡段和控制棒,控制棒外设有控制棒导管,控制棒为铍中孔控制棒,控制棒过渡段的长度为0~10cm。铍中孔控制棒穿过铍栅元,铍中孔控制棒内壁设有内层包壳,外壁设有外层包壳;铍中孔控制棒之外套有铝管;铍中孔控制棒之内设有开锁器;开锁器与内层包壳之间填充有水,铝管与外层包壳之间填充有水。本发明将控制棒过渡段取消或减短提高了吸收体对中子的吸收能力。本发明在相同的铀装量下,能提高初始后备反应性,即堆芯能装入更多的考验燃料组件的回路、考验材料的考验件以及高比度同位素生产的靶件。本发明可提高快、热中子注量率,即可缩短考验时间以及同位素生产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4376889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349107.2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吴英华
IPC: G21G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G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同位素生产堆的堆芯,包括堆容器、部分伸入至堆芯内部的控制棒导向管、位于控制棒导向管内部的控制棒驱动机构、与控制棒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棒;其特征在于:控制棒伸入至堆容器内溶液的液面之下,距离堆容器内溶液的液面大于2cm,控制棒导向管位于液面之上。本发明采用控制棒直接插入堆芯溶液中,这样就同样避免了由于不锈钢导管、管内水对中子的吸收。本发明仍有安全棒、补偿棒以及自动调节棒之分,只是取消控制导管,吸收体直接插在料液中。这样就可采用不锈钢做吸收体,取消碳化硼吸收体以及石墨跟随体。取消控制导管也就解决了燃料溶液与水隔离问题,使堆容器下部不再有控制棒导管伸出。
-
公开(公告)号:CN104376879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349112.3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欠慢化反应堆堆芯,控制棒跟随铍上部依次连接有控制棒过渡段和控制棒,控制棒外设有控制棒导管,控制棒为铍中孔控制棒,控制棒过渡段的长度为0~10cm。铍中孔控制棒穿过铍栅元,铍中孔控制棒内壁设有内层包壳,外壁设有外层包壳;铍中孔控制棒之外套有铝管;铍中孔控制棒之内设有开锁器;开锁器与内层包壳之间填充有水,铝管与外层包壳之间填充有水。本发明将控制棒过渡段取消或减短提高了吸收体对中子的吸收能力。本发明在相同的铀装量下,能提高初始后备反应性,即堆芯能装入更多的考验燃料组件的回路、考验材料的考验件以及高比度同位素生产的靶件。本发明可提高快、热中子注量率,即可缩短考验时间以及同位素生产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4183278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201613.7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吴英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铍水慢化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堆芯。该堆芯由中心燃料组件、侧反射层、上下反射层、同位素靶件和控制棒组成;侧反射层包括水栅元、铍组件、同位素靶件;中心燃料组件包括燃料组件;中心燃料组件还包括中心为靶+铍棒的燃料组件、中心为铍棒的燃料组件;所述燃料组件的中心为铍棒,燃料组件的上下反射层均由从外向内的铝+水+铍构成,即上下端部填;燃料组件的中心由铍棒及其外部的靶件构成,燃料组件的上下反射层均由从外向内的铝+水+靶+铍构成,即上下端部填。本发明所述堆芯比CETR采用的堆芯,同位素产量提高49%。
-
公开(公告)号:CN101325092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810045716.8
申请日:2008-07-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G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钚焚烧及镎-237或镅-241嬗变的溶液堆。该堆用核电站乏燃料中的钚或钚+镅溶液做燃料,以镎-237或镅-241溶液做靶件。采用本发明的溶液堆可以将半衰期长、毒性大,不能长期储存的镎-237或镅-241等次锕系核素,嬗变形成半衰期短、毒性小的核素。由于本发明采用乏燃料、可低温发电,因此经济性和安全性高;焚烧钚提供的中子可从镎-237溶液靶件中提取钚-238成为同位素电池,提供了廉价能源;从镅-241溶液靶件中提取的镅-242m,可广泛用于宇航事业和医疗卫生行业。
-
公开(公告)号:CN101447238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710187461.4
申请日:2007-1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吴英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中子注量率的核反应堆堆芯,堆芯为环形结构,堆芯的中心为铍热中子阱区,铍热中子阱外围为燃料组件区,燃料组件区外围为铍反射层,整个堆芯为环形结构。中心铍热中子阱区最大热中子注量率可比燃料区大一倍以上;由于热中子阱区可设置高铀量的燃料组件,该燃料组件中心可形成快中子阱区,因而产生的裂变中子注量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149990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710166285.6
申请日:2007-11-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反应堆,具体为一种固有安全的管池式研究堆。该堆的反应堆冷却水主泵和余热导出泵设置在主换热器的后面,在主回路间并联,余热换热器设置在反应堆水池中。主回路间设置在反应堆水池的上方,主回路间的底部有一管道与反应堆水池水面以下相通。在反应堆堆芯的进出口处各有一个水力控制开关阀与反应堆水池相通,在主管道失水事故时,主回路间的水可回到反应堆水池,同时由于反应堆容器的压力低,自动打开堆芯进出口水力控制开关阀;当余热导出泵发生故障时,靠堆芯温度高信号打开堆芯进出口水力控制开关阀,使反应堆堆芯与反应堆水池形成自然循环,导出反应堆堆芯的余热至反应堆水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