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77062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742840.5
申请日:2014-1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9/26 , H01H3/26 , H01H2009/2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冲击电压发生器输出效率的充电开关,包括固定支座,以及等间距设置在动力绝缘杆上的旋转导电杆,固定支座安装在冲击电压发生器每级充电端的支柱法兰上,设置固定电极;旋转导电杆中远离旋转电机和固定支座的一端上设置接触电极;若接触电极与固定电极连接,冲击电压发生器各级充电电压相等,消除了传统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不均匀性;若接触电极与固定电极断开,冲击电压发生器各级断开,消除了传统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电阻在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提高冲击电压发生器输出效率的充电开关,有效地实现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和放电电路拓扑的切换,到达输出高效长波前操作冲击电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008257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092039.0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
IPC: G01R3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波前时间冲击放电电压修正方法、修正装置及计算方法。其中,该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预先建立的特高压边相I串全尺寸塔头间隙试品进行放电特性试验,以获得50%放电电压特性曲线;根据50%放电电压特性曲线确定放电电压与波前时间的关系式。本发明中,先对试品进行放电特性试验,从而获得50%放电电压特性曲线;再根据50%放电电压特性曲线确定放电电压与波前时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出了边相I串典型间隙不同波前时间冲击放电电压与波前时间修正关系式,后续对放电电压进行计算时直接利用关系式即可,保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证了空气间隙绝缘配置的设计方法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53279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772532.1
申请日:2015-1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立快装式冲击电压发生器及其安装方法,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级模块和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通过提升支架承重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级模块,以使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级模块在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级模块在所述液压系统的作用力下在竖直方向依次堆叠级联形成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液压机构改变传统冲击电压发生器从上自下的安装方式,不借助吊装设备即可实现快装式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安装;一方面可以节约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的安装和拆卸的时间与经费,另一发面可降低对现场布置的要求,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实现电力设备现场冲击电压考核。
-
公开(公告)号:CN204230104U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20765644.5
申请日:2014-12-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冲击电压发生器输出效率的充电开关,包括固定支座,以及等间距设置在动力绝缘杆上的旋转导电杆,固定支座安装在冲击电压发生器每级充电端的支柱法兰上,设置固定电极;旋转导电杆中远离旋转电机和固定支座的一端上设置接触电极;若接触电极与固定电极连接,冲击电压发生器各级充电电压相等,消除了传统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不均匀性;若接触电极与固定电极断开,冲击电压发生器各级断开,消除了传统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电阻在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开关,有效地实现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和放电电路拓扑的切换,到达输出高效长波前操作冲击电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4241634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20766647.0
申请日:2014-12-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海拔下的冲击电压发生器同步放电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气动机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向机构和放电球隙;空气压缩机和气动机构均安装在冲击电压发生器底座上,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均与横梁连接,下端与冲击电压发生器底座连接,放电球隙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转向机构安装在第二连杆下端。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和传动机构来快速改变球隙距离,进而实现同步放电,可以对任意冲击发生器进行瞬间同步放电的控制原理,并且无需叠加脉冲电压触发点火,避免了因放电反击导致对控制单元的损坏,工作效率高、控制原理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调试简单、对加工要求不高、无需重复性调试同步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204390826U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20087318.8
申请日:2015-0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电压发生器用多参数高压电阻器,包括由电阻部件组成的三棱柱架构;三棱柱架构的相邻两个棱之间通过导电杆连接,每个棱均包括两个电阻部件、两个高压弹簧开关和一个绝缘杆;棱内的电阻部件通过绝缘杆连接,高压弹簧开关的一端设置在电阻部件上与绝缘杆连接的一端,高压弹簧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击电压发生器用多参数高压电阻器,可以替代多个电阻大大节约生产成本;无需拆卸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强度;无需试验人员携带电阻到高空更换,使试验工作更加安全,降低了事故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37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51828.3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京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 辽宁锦兴电力金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四平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防晕型导线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本体,间隔棒本体包括框架和与框架相连的若干线夹,每个线夹的外部罩设有起屏蔽作用的、空心的防晕球。本发明方案中,间隔棒本体采用现有结构的间隔棒,在间隔棒本体上每个线夹的外部罩设有起屏蔽作用的、空心的防晕球,由于防晕球为球状结构,相较于线夹,防晕球的曲率半径较大,因此防晕球表面电场分布均匀、场强低,罩设在线夹外部的防晕球可对其内部结构产生静电屏蔽,因此可大幅度地降低间隔棒本体表面的场强,改善间隔棒的电气性能,使得本发明可以满足高海拔地区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防晕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02510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97367.3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用老化性能评估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复合绝缘子转轮装置;数据测量单元,数据测量单元设置于复合绝缘子转轮装置上,用于获取试品表面泄漏电流的放电波形;数据监测单元,数据监测单元用于接收数据测量单元输出的放电波形,并对放电波形进行处理,得到多个放电值;数据分析单元,数据分析单元用于接收数据监测单元输出的多个放电值,并根据多个放电值确定试品的老化参数,以及将老化参数与预设判据相比较,以得到评估结果。本发明可实时获取试品老化试验状态,从而实时精确获取试品老化试验相关参数,为智能评估提供数据库;节省试验人员时间精力,提高了试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6673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011096365.0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9J7/25 , C09J7/24 , C09J7/30 , C09J133/08 , C09J175/04 , C09J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清除复合绝缘子表面污秽的常温贴敷装置,包括:粘胶带和贴敷版,粘胶带用于与复合绝缘子的表面相粘接,以将复合绝缘子表面的污秽清除,贴敷版用于按压粘胶带,以使得粘胶带与复合绝缘子表面紧密贴合;其中,粘胶带包括背材和去污层,所述背材与所述去污层的其中一侧面连接在一起,所述去污层用于与复合支柱绝缘子表面接触,以对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表面的污秽进行清除。在去污层剥离时,可以将复合支柱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带下来,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复合支柱绝缘子表面污秽进行清除,可以看出,本发明只需将胶带粘贴至复合支柱绝缘子表面污秽处,再将胶带撕下即可完成污秽清除,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支柱绝缘子表面污秽清理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33304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530155.1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划分复合绝缘子表面粉化等级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复合绝缘子状态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数量的样品图片,对样品图片进行标注,对标注的样品图像进行训练,获取提取模型;获取样品图片膜片区域的像素单元;获取样品图片膜片区域的粉化颜色;根据统计结果确定粉化颜色的面积占比;根据粉化颜色及粉化颜色的面积占比,对复合绝缘子表面的粉化等级进行划分。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对粉化等级仅能定性而不能定量判断复合绝缘子的粉化程度的问题,分级结果可用于指导复合绝缘子的运维或更换,使得运维措施更为得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