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4993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01894.2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聚类电量曲线分解的地区中期负荷预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各个相邻年份的电量序列相似度的均值大小,判断某一行业所属的行业周期性;将用电特性相同或相似的至少两个强周期行业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使得到用电量聚类结果;基于长期趋势分量和季节周期分量分别建立第一向量回归模型和第二向量回归模型;将某一行业的电量数据输入至与某一行业相关联的第一向量回归模型和第二向量回归模型中,使输出某一行业负荷预测结果,并将各行业负荷预测结果求和得出地区中期负荷预测结果。通过季节分解分离不同种类行业电量子序列,并针对不同电量序列建立对应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能够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1486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1353504.3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 , 山东联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高支模的变形预警方法和系统,其中,高支模的变形预警方法包括:实时获取北斗信号接收机发送的高支模定位数据,其中,北斗信号接收机设置于高支模的形变监测区域;根据高支模定位数据,计算高支模的形变监测区域的形变量;根据形变监测区域的形变量生成形变监测区域的形变目标监测值;判断形变目标监测值是否超出预设目标阈值范围;若形变目标监测值超出预设目标阈值范围,则生成高支模的形变预警信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支模的形变测量误差较大,不符合高质量和高规则的安全管理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2840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63740.8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村中长期电网负荷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农村用电负荷类型;对供电范围内的地块进行分类;计算历史负荷密度;采用GRU算法和CA算法预测负荷密度变化结果和地块功能变化结果;进行地块和负荷匹配从而得到最终的农村中长期电网负荷预测结果。本发明方法针对农村电网进行设计,而且可靠性更高,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12527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28316.0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一次网架结构与配电自动化协同规划方法,将一次网架结构规划作为协同规划模型的外层,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规划作为协同规划模型的内层,其内层与外层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外层模型负责提出配电网一次网架结构的可行解,将可行解传递给内层,内层模型负责在外层模型传递来的配电网一次网架结构的可行解基础上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进行规划寻优,并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建设成本与配电网停电损失传递给外层模型,用作外层模型目标函数的一部分,完善配电网一次网架结构的规划,实现考虑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规划情况下的最优方案。本发明规划结果具备更高的供电可靠性,更小的停电损失,更小的配电网一次网架结构与配电自动化设备总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43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460256.5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G06Q10/06312 , G06Q10/06315 , G06Q50/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一种基于网络重构和不确定性需求响应的配电网经济运行方法,包括:分别建立用户端的电锅炉模型和储热装置模型;建立用户需求响应不确定模型,包括实际响应容量模型和激励型响应的成本模型;建立配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基于粒子群算法对配电网经济调度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充分利用系统现有资源,可以有效避免复杂的电网容量建设以及馈线建设,减少投资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72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60249.5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考虑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有功和无功协调优化运行方法,包括:建立电价型需求响应模型,包括峰谷负荷转移率、峰谷负荷转移率的最大偏差值和负荷转移后各节点的有功负荷;进行电压调整,即调整配电线路中位于光伏接入节点的上游和下游的电压;建立配电网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利用基于分布熵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配电网优化调度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电压偏差出现的原因,说明可通过有功与无功协调运行实现电压偏差的优化控制,并通过需求响应调节配电网的负荷需求,对平抑负荷峰谷差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18380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010806550.8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30/0202 , G06Q50/06 , G06F18/23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空推演法的电力负荷特性指标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供电单元负荷类型差异,采用聚类法将供电单元类型划分单一型和混合型;考虑混合类型供电单元各类负荷占比存在不确定性,设定混合类型供电单元内的各行业类型负荷所占的比重,将所占比重与供电单元的预设负荷峰值的乘积得到各行业负荷峰值;依据各行业类型的日负荷标幺值与对应各行业负荷峰值的乘积得到各行业预测日负荷值;将处于相同时点的各行业预测负荷值对应相加得到混合类型供电单元的日负荷时点值,然后绘制混合类型供电单元的日负荷曲线,再将日负荷曲线相叠加得到多场景日负荷曲线。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提升负荷特性指标预测结果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8548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110470501.6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包括:换热回路,具有首尾依次相连的室内换热器、膨胀阀、室外换热器、补热换热器以及压缩机;电储热装置,具有相变金属以及用于加热相变金属的电加热棒,电加热棒与电池模组电连接;电储热装置通过第一换热管路与补热换热器连通,第一换热管路为补热换热器供热。本发明的电储热装置通过补热换热器为换热回路供热,换热回路为电动汽车的车厢提供热能;相变金属的储能密度远高于锂电池模组的储能密度,一定重量或体积的电储热装置比相同重量或体积的电池模组储存的能量多,并且价格相对于电池模组来说更便宜;节省了电池模组的能量,进而提升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25146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597349.8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盐相变电蓄热供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底部安装有支撑组件;储热组件,设于壳体内,储热组件设于支撑组件上侧,储热组件包括沿高度方向交替布置的加热单元和蓄热单元,蓄热单元包括多个呈阵列布置的蓄热模块,蓄热模块内设有容纳腔,用于容纳无机盐相变材料,相邻的所述蓄热模块之间预留有通风流道;通风组件,设于壳体的一侧,通风组件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用电低谷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储存,需要用热时,将蓄热模块中的热量取出来实现对电力的削峰填谷,保障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电网的稳定运行。通过储热组件和通风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高的储热密度和高的充放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8514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470516.2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金属相变电储热装置,包括:储热罐,具有密闭的储热腔,储热腔内容纳有相变金属;相变金属的内部插设有热管,热管的一端伸出储热腔;储热腔内设有电加热棒,电加热棒用于加热所述相变金属;换热器,具有适于通入换热介质的换热腔,换热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换热器具有一端伸出换热腔的导热柱,导热柱与热管间隔相对,导热柱与热管之间形成隔热空间;热控组件,具有抽拉设置的导热阀板,导热阀板适于伸入隔热空间内;导热阀板的一端适于与热管接触抵接,导热阀板的另一端适于与导热柱接触抵接。本发明的热管与导热柱通过导热阀板进行间接接触导热,通过控制导热阀板与热管、导热柱的接触面积,来实现放热功率的调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