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386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494513.9
申请日:2021-12-08
申请人: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63B25/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海上运输用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大型模块海上运输用支撑结构,包括船体、与船体一体成型的甲板、支撑组件和螺栓固定件;所述船体由若干个腔室组成,且每个腔室中均等距设置有肋位;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焊接在甲板上的工字钢和设置在工字钢顶部的柱脚板;通过将支撑组件焊接在船体中的两个肋位的顶部,从而能够利用肋位的支撑来保证支撑组件在船体上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避免支撑组件的重力对船体造成破坏;螺栓固定件配合固定垫板、固定压板以及填充垫板,能够有效的将柱脚板稳定的卡合固定在两块固定垫板之间,形成良好的定位结构,从而克服运输过程产生的上拔力,保证柱脚板以及脚立柱在船体上的稳固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760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1077988.8
申请日:2021-09-15
申请人: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6/215 , G06F16/23 , G06F16/26 , G06F16/901 , G06F16/904 , G06Q10/20 , G06Q50/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数字孪生体交付的数据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基于数字孪生体构建过程中高质量的数据交付,形成可应用的数字孪生资产,服务于油气田智能运营。本发明以数字化孪生的生成为中心,将具有二三维数据关联特征的竣工模型交付给生产运行阶段作为检维修信息调用与可视化的基础,实现了数字孪生体实体对象与描述实体对象属性数据关联的一致性,避免了数字孪生体实体对象数据挂接不完整或挂接错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9595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380560.3
申请日:2023-04-11
申请人: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5D23/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壁厚优化的超临界CO2管道入口温度控制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增压‑空冷单元、二次冷却单元、旁路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其中二次冷却单元和旁路单元并列设置于增压‑空冷单元与外输管道之间切换使用。本发明基于超临界CO2的基本物性特征、相变规律、输送规律与管道沿程韧性止裂的特点,针对超临界CO2长距离输送管道的壁厚选择影响止裂韧性性能的问题,从高效控制外输管道入口温度的角度出发,开发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用于高效控制进入外输管道的高压CO2介质温度,降低输送介质在管道泄漏(或破裂)发生后的压力台阶,由此降低满足沿程韧性止裂的壁厚,保障基于管道内压设计的壁厚满足韧性止裂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24642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512109.X
申请日:2021-12-07
申请人: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泥石流预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道高后果区泥石流预警方法及存储介质。本方法包括:S1:分析泥石流的发育条件及发育特征,研究引发泥石流的影响因素;S2:对引发泥石流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确认雨强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S3:以雨强为建模变量进行建模,形成预警模型;S4:将相应地区的雨强输入预警模型进行计算,并依据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分级判断计算结果的预警级别,并发出对应级别的预警。本发明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对泥石流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泥石流的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55085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0630011.8
申请日:2021-06-07
申请人: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滑坡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滑坡监测与预警方法。其技术方案为: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滑坡监测与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现场地质勘察确定滑坡范围,根据实验现场测得土壤抗剪强度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情况、测得土壤力学参数和边坡地形参数;S2:代入f、φ和ω的数值,根据公式lg f=A+Bω和lgφ=C+Dω,计算系数A、B、C、D;S3:选定边坡土壤含水率实时监测站位置,并开展监测站建设;S4:拟合出边坡土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S5:将步骤S2中的lg f=A+Bω和lgφ=C+Dω代入步骤S4中的边坡土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S6:根据不同的等级进行相应的预警指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拟的多因素滑坡监测与预警系统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25865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910529310.5
申请日:2019-06-1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管道登陆段间隔式土体抗液化能力提升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土体覆重单元、波浪力分散单元和辅助排水单元,其中:所述土体覆重单元包括设置于管沟内的覆重底座和设置在覆重底座上方的临时覆重体;所述波浪力分散单元包括设置于管沟回填土内的弧形垫板;所述辅助排水单元包括设置于土体覆重单元两侧的排水套管和设置在排水套管内的回填砾石。本发明通过提高土体覆重荷载对土体进行分段加强密实;设置辅助排水单元,减小砂粒间隙,促进砂土排水;同时设置管道回填后上部的波浪力分散单元,力求进一步增强海底管道登陆段管道路由上砂土层的抗液化能力,提升海底管道登陆段土体稳定性,保障管道运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2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10707897.6
申请日:2022-06-2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3/14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机械复合管安装过程曲率半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计算温度修正后的基管层和内衬层的总体贴合压力;步骤二:计算基于贴合压力修正值的基管层、内衬层环向应力;步骤三:计算管道两端在轴向无约束状态时,轴向协同温差作用下的基管层、内衬层轴向应力;步骤四:计算下沟吊装过程中,基于预设弯曲曲率半径的基管层、内衬层总体轴向应力;步骤五:计算基管层、内衬层的综合应力,并判断是否出现综合应力超过对应基管层材料、内衬层材料最小屈服强度80%的情况。本发明可定量提出下沟过程中的最小曲率半径,通过保障管道下沟吊装过程中基管层、内衬层避免发生塑性形变,从而实现管道下沟吊装前后紧密度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3079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10723540.7
申请日:2022-06-2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线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投产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干线介质引入系统、投产与泄放控制系统、末端泄放系统以及仪表检测系统,所述干线介质引入系统连接上游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线管道,所述干线介质引入系统设置有支线投产过程调压旁路;所述投产与泄放控制系统与干线介质引入系统的调压旁路相连,所述末端泄放系统设置在支线末端站场,所述仪表检测系统包括多个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本发明针对支线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投产前的介质流量控制、温度控制、压力充装等问题,从干线流量稳定、安全置换、阶梯压力充装等角度出发,在提供干线稳定下载量的情况下,实现了支线管道的安全、高效置换与压力充装。
-
公开(公告)号:CN1171021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528101.0
申请日:2022-05-16
申请人: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8B9/0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清管发球系统,包括与发球系统连接的中继充压系统、充装与泄放管路系统和仪表检测系统;中继充压系统通过管道分别与发球系统的站内干线以及清管发球筒相连,在发球系统发球清管前,中继充压系统用于清管发球筒内介质的置换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继稳压控制,在发球系统发球清管后,中继充压系统用于清管发球筒内放空介质中继温度控制;充装与泄放管路系统与发球系统的清管发球筒相连。本发明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特性与管道清管的工艺需求,通过设置可移动中继充压系统、发球系统、充装与泄放管路系统和仪表检测系统,简化了清管发球筒的管路配置,实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清管全过程的安全操作与经济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2632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523912.3
申请日:2021-12-1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已建天然气管道安全掺氢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流量监测与控制系统、高效掺混系统以及紧急泄放系统。本发明基于已建天然气管道掺氢的基本工艺和安全要求,通过设置流量监测与控制系统,对天然气流量变化进行提前检测与预警,为氢气流量调节提供充足反应时间,保证掺混后介质中氢气浓度始终维持在安全范围;通过设置高效掺混系统,对掺入的氢气进行充分分流,提高与天然气混合均匀度,并利用气体自流扰动特点,取消复杂的静态混合器;通过设置紧急泄放系统,对停输后的掺混站场进行安全泄放,保障管道、设备材料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