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隧道结构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1019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96898.9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抗震隧道结构,所述抗震隧道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衬砌(10)、防排水层(20)、柔性填充层(30)以及内层衬砌(40),所述外层衬砌(10)、防排水层(20)、柔性填充层(30)以及内层衬砌(40)形状均为圆环状;所述外层衬砌(10)的外圆周测均匀的连接有若干锚杆(11),所述防排水层(20)贴在所述外层衬砌(10)的内壁上,所述柔性填充层(30)由填充物组成,且所述柔性填充层(30)的变形性能大于所述内层衬砌(40)的变形性能;所述填充物填充在内层衬砌(40)和所述防排水层(20)之间,并具有离散性。通过在外层衬砌和内层衬砌之间设置柔性填充层,有效提高了内层衬砌的结构抗震性能。

    地下油气隧洞储罐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426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18648.6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油气隧洞储罐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隧洞储罐构筑于山体或地层内,为岩体内施做的隧洞结构,自外向内依次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和钢护筒,钢护筒内侧打设有膨胀螺栓并嵌固打入二次衬砌,钢护筒内部空间为油气的储存空间。本发明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或岩体,基于隧洞施工方式构建油气的地下储存空间,较现有的地面储存罐及地下水封洞库等方式,储存容量大幅提升,钢护筒可防止油气发生泄露从而污染地下水土环境,环保等级高。在地下空间内储存油气,避免了温度、灾害等环境因素对储存条件的影响,受外界干扰很小,安全性更高,更加安全可靠,节约地面宝贵的土地资源,是未来值得大力提倡并推广应用的油气存储方式。

    富水红砂岩地层地铁车站基底地下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153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2010025690.1

    申请日:2020-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富水红砂岩地层地铁车站基底地下水处理方法,于红砂岩地层的车站基坑内施作围护结构;分台阶逐层开挖基坑,遇见基底红砂岩层渗水时施作集水井;随着基坑的开挖,为防止地下水流入下层基坑,设置截水坝;基坑开挖至基坑底板上部1米时,利用真空轻型井点降水结构降低基坑底地下水及避免对原状地层的扰动,增加车站基底承载力;开挖基坑剩余土体,浇筑加厚的车站基底垫层,浇筑车站底板,车站底板预留降水孔,待车站结构封闭后废除真空轻型井点降水结构并进行底板封堵。本发明采用分台阶、分区域特殊设计的降水处理方法,保证基坑内各台阶区域处于无水状态,而且能够确保车站基坑底的承载力,能够保证对地铁车站后期运营安全。

    内置格构立柱的竖井主体结构及其逆作式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3645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506295.4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置格构立柱的竖井主体结构及其逆作式构建方法。常规竖井逆作法附加工程较多,破坏主体结构外周的防水系统。本发明包括竖井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插入比;竖井围护结构内圈为主体侧墙,主体侧墙内的竖井中设置有互相垂直的、多层水平的井内横梁和井内纵梁,对应每层井内横梁和井内纵梁平面设置有中板,井内横梁和井内纵梁相交处设置有井内框架立柱;主体侧墙内设置有一并浇筑的侧墙格构柱,井内横梁和井内纵梁位置处设置有一并浇筑的井内格构柱。本发明型式简明,受力合理,实施性强且易于实施,可满足竖井逆作法的实施要求,又真正实现了在逆作法前提下竖井主体结构外周防水卷材的无损全包敷设,提高了竖井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隧道装配式仰拱预制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958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011339.8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装配式仰拱预制块结构,所述装配式仰拱预制块为预制结构,底面为弧面,顶面为平面,两侧为与拱墙现浇二次衬砌的接触面,内部预留纵向贯通的通孔;装配式仰拱预制块沿线路方向纵向依次拼接组成隧道仰拱结构。本发明满足隧道装配式仰拱的结构型式要求,利用仰拱预制块下方空间作为隧道纵向排水沟,可以将钻爆法隧道两侧水沟调整至装配式仰拱块内部,节省隧道两侧空间,优化隧道断面轮廓,减少混凝土用量,从而降低工程投资;仰拱预制块结构可采用工厂化、标准化预制,质量更加可靠;仰拱预制块结构形式受力更加合理,同时可提高混凝土标号,减小结构尺寸,降低造价,适用于钻爆法施工隧道等地下工程。

    盾构进出洞接口处理结构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1915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810074335.6

    申请日:2018-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进出洞接口处理结构及其方法,在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内进行盾构始发与接收会存在一定的工程风险,自盾构隧道的内轮廓起环周向外,于管片衬砌和基坑内衬范围内构建后浇外包环梁,代替传统的内置环梁结构。本发明为了尽量少的扰动进出洞接口处及周边,尽量少的拆除接口处已拼装的管片,采用设置“外包环梁”的形式,充分发挥既有拼装管片以及背后注浆的承载和密封能力,利用已经平衡稳定的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外包环梁”,辅助进一步的收口及接口密封处理,确保盾构进出洞处的结构安全与防水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