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7833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3451.4

    申请日:2015-08-31

    Abstract: 负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平板部(Fp)包括在扁平电极卷绕组件(80)的卷绕轴方向(AD)上的一个端部处的第一端部(E1)、与第一端部(E1)相对的第二端部(E2)、位于第一端部(E1)与第二端部(E2)之间的中心部(CR)。负电极复合材料层平板部(Fp)设置有从第一端部(E1)向第二端部(E2)延伸的多个连通槽(Tr)。连通槽(Tr)包括第一端部(E1)处的第一终端部(Tr1),包括第二端部(E2)处的第二终端部(Tr2),包括中心部(CR)中的相对于第一终端部(Tr1)和第二终端部(Tr2)更靠近棱柱形壳底部的起始部(Tr0),从起始部(Tr0)向第一终端部(Tr1)和第二终端部(Tr2)延伸。负电极复合材料层(22)包括多个颗粒。颗粒包含负电极活性材料和粘合剂。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负极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25088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010078792.X

    申请日:2020-02-03

    Abstract: 提供能够使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电阻很好地降低的技术。在此公开的负极(10)的一方式中,负极活性物质层(14)包含负极活性物质(16)、含有水溶性聚合物的锂盐的粘合剂(18)、和含有具有羟基的金属化合物的辅材粒子(19)。由此,能够产生Li离子以在辅材粒子(19)表面的羟基上滑动的方式移动的跳跃传导,因此能够促进Li离子向负极活性物质(16)的供给,实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电阻的大幅度的降低。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78335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580053451.4

    申请日:2015-08-31

    Abstract: 负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平板部(Fp)包括在扁平电极卷绕组件(80)的卷绕轴方向(AD)上的一个端部处的第一端部(E1)、与第一端部(E1)相对的第二端部(E2)、位于第一端部(E1)与第二端部(E2)之间的中心部(CR)。负电极复合材料层平板部(Fp)设置有从第一端部(E1)向第二端部(E2)延伸的多个连通槽(Tr)。连通槽(Tr)包括第一端部(E1)处的第一终端部(Tr1),包括第二端部(E2)处的第二终端部(Tr2),包括中心部(CR)中的相对于第一终端部(Tr1)和第二终端部(Tr2)更靠近棱柱形壳底部的起始部(Tr0),从起始部(Tr0)向第一终端部(Tr1)和第二终端部(Tr2)延伸。负电极复合材料层(22)包括多个颗粒。颗粒包含负电极活性材料和粘合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