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871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85669.2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热能工程和暖通空调技术领域的基于储热调控的太阳能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源站、能源站、乙二醇溶液管路、一次水管路、二次水管路和冷冻水管路;其中,热源站通过乙二醇溶液管路与能源站连接,能源站通过二次水管路、冷冻水管路与末端用户连接;该系统可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和分布式蓄能罐利用率,增大低价冷能利用率,实现热泵冷凝热和太阳能多源储热功能,减小热源站的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初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055329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897608.1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增效型喷射式换热的中低温热能供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中低温热源、热源站以及多个互相并列的热力站;所述中低温热源包括深层地热或工业废热,所述热源站包括燃气锅炉,燃气锅炉与板式换热器或II类吸收式换热机组相连,或通过直燃型吸收式热泵与板式换热器相连;热力站包括增效型喷射式换热机组。所述中低温热源通过热源供水、回水管线、热源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II类吸收式换热机组或直燃型吸收式热泵与板式换热器并联。所述II类吸收式换热机组包括II类增效型吸收式热泵、板式换热器,所述II类增效型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溶液换热器、溶液泵、冷剂泵、增压机。
-
公开(公告)号:CN11003076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401141.7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nventor: 孙方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升温型吸收式-压缩式换热的中低温热能供热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中低温热源、热源站、一次网、热力站和二次网;所述热源站为第一水水换热器,所述热力站为压缩式换热机组或第二水水换热器;所述中低温热源为中低温工业废热,或中深层地热,或来自太阳能集热器的中低温循环水。本发明根据中低温热能载体特性,在中低温热源站合理配置换热器,根据热用户特性在热力站合理配置压缩式换热机组,可大幅度降低一次热网回水温度和提高一次供水温度,大幅度提升工业废热经济输热距离;有助于高效利用中低温热能为周围城镇提供供热热源支持,降低供热系统化石能源消耗量及其污染物的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3076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33283.4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的一种工业废热驱动的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及供热供冷方法。该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由双效吸收式热泵、单效吸收式热泵、水-水换热器、溶液再生器、溶液回热器、储液罐、溶液冷却器、冷却塔、蓄冷装置、电压缩式制冷机、阀门、循环泵及各管路系统连接构成;其中,连接管路系统分为驱动热源管路系统、冷冻水管路系统,冷却水管路系统、二次网水管路系统和除湿溶液管路系统。本发明所述系统通过不同阀门的切换,可实现工业废热驱动的区域供热供冷高效运行,充分利用工业废热,降低夏季空调系统电力负荷需求,实现节能减排,宜用于负荷密度大、负荷率高的场所。
-
公开(公告)号:CN10882674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407271.7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nventor: 孙方田
IPC: F25B25/02
Abstract: 本发明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有制冷和溶液再生子系统;制冷子系统有两种:RC1:冷凝-溶液换热器、低压压缩机、高压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1、节流装置2和管路;RC2:冷凝-溶液换热器、低压压缩机、高压压缩机、蒸发-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1、节流装置2和管路;溶液再生子系统有三种:LG1:溶液换热器、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增压机、溶液冷却器和管路;LG2: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增压机、溶液冷却器和管路;LG3: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增压机和管路;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子系统耦合,实现能量梯级高效利用和冷凝热以水蒸汽方式进行高能流排放,宜用于高温高湿场所的热环境控制,如高温矿井。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44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12272.0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nventor: 孙方田
IPC: F25B2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5/02
Abstract: 本发明单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由制冷和溶液再生子系统耦合成;制冷子系统有两种:RC1:冷凝-溶液换热器、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连接管路;RC2:冷凝-溶液换热器、压缩机、喷射器、蒸发器、调节阀、节流装置和连接管路;溶液再生子系统有三种:LG1:溶液换热器、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增压机、溶液冷却器和连接管路;LG2: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增压机、溶液冷却器和连接管路;LG3: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增压机和连接管路;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子系统耦合一体,使制冷系统冷凝热为溶液再生系统驱动热源,实现能量梯级高效利用和冷凝热以蒸汽形式高效排放,宜用于高温高湿场所的热环境控制,如高温矿井。
-
公开(公告)号:CN105737236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149916.2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3/18 , F24D2200/12 , F25B3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级蒸发增效型喷射式换热机组及应用。所述的两级蒸发增效型喷射式换热机组,由水?水换热器、两级蒸发增效型喷射式热泵、循环水泵、水系统管路和阀门构成;所述两级蒸发增效型喷射式热泵为两级蒸发机械增压增效型喷射式热泵或两级蒸发动力增压增效型喷射式热泵两种。本发明的两级蒸发增效型喷射式换热机组具有较高的换热性能,运行调节便捷,可大幅度降低一次热网回水温度,提升一次热网的供热能力,并有利于采用较低温度的一次热网回水来回收利用低温热能,适用于工业余热供热系统和大温差远距离集中供热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836834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100674.9
申请日:2014-03-18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nventor: 孙方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冷、制热的喷射-压缩复合热泵机组。所述喷射-压缩复合热泵机组由换热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喷射器、工质泵、定频或变频的压缩机或风机、节流阀、连接管路及阀门构成,在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以及其混合工质出口有选择性的设置一个或多个压缩机或风机;连接管路分为水系统和热泵工质系统,其中水系统管路分为一次、二次和三次侧管路。喷射-压缩复合热泵机组用于热力站实现一、二次热网热能转移,并大幅降低一次热网回水温度以增大一次热网供回水温差,大幅提升热网输热能力;还可用于工业余热、太阳能等回收利用系统实现制冷、制热。这有助于降低供热、制冷系统一次能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95152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034583.5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4D10/00 , F24T10/20 , F24D12/02 , F24D3/18 , F24D3/10 , F24D15/02 , F24D19/10 , F25B30/06 , F25B30/02 , F25B30/04 , F25B49/02 , F25B49/04 , F25B4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的基于中深层水热型地热的低碳区域建筑能源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源站、中继能源站、一次热网管路、能源站、二次热网管路;其中,热源站通过一次热网管路与中继能源站连接,中继能源站通过一次热网管路与能源站连接,能源站通过二次热网管路与末端用户连接。系统增设了中继能源站,中继能源站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不仅承担了负荷调峰功能,而且还能进一步大幅降低一次热网回水温度至20‑15℃,有助于深度利用低温地热能,增大了一次热网主干线供回水温差,降低了一次热网循环水流量及热网初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6255656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571129.9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4D3/10 , F24D3/18 , F24D18/00 , F24D19/10 , F25B15/06 , F25B27/02 , F25B29/00 , F25B35/02 , F25B41/00 , F01D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热流重构理论的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在热源站中的第一余热锅炉蒸汽出口分别与中压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和工艺用蒸汽管入口相连;中压喷射器混合流体出口与中低压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相连;中低压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分流处相连;第一分流处的中压蒸汽分三路,第一路出口分别与中压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低压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相连;第二路出口与中低压汽水换热器蒸汽侧入口相连;第三路出口与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发生器的蒸汽入口相连;低压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中低压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相连。本发明采用了多个串联喷射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和蒸汽闪蒸罐,实现多品位多热流重构优化与高效综合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