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15831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65009.2
申请日:2015-04-09
申请人: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制备的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餐厨垃圾、普通生活垃圾、污泥、园林废弃物、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制备出除臭剂,将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及污泥破碎后以质量1~5:5~10:10~15混合后进行活化、干化、碳化、冲洗、烘干后得到中孔与微孔的复合结构,孔体积达0.3cm3/g以上,孔径为1~3nm,比表面积大于600m2/g的粉末状除臭剂;将该除臭剂用于生物处理中或尾气处理中不仅解决困扰城市的恶臭处理难题,而且可以以废治废,减少大气PM2.5类物质排放总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478243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791629.2
申请日:2014-12-19
申请人: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太行前景水泥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P40/14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水泥窑处置污泥的方法及用篦冷机处置污泥的水泥窑系统。所述方法是先将湿污泥制成干污泥颗粒,再将干污泥颗粒通过从水泥窑排出来的高温熟料加热,促使干污泥颗粒燃烧,最后,将烟气送入水泥窑三次风系统,将燃烧后的污泥颗粒与放热后的熟料送入水泥磨系统。所述水泥窑系统包括水泥窑和篦冷机,所述水泥窑和篦冷机通过窑头罩连通,所述窑头罩通过三次风管道与所述水泥窑连通,所述窑头罩上设置有污泥进料口,所述污泥进料口通过干污泥颗粒输送装置与干污泥颗粒料库连通。本发明的方法和水泥窑系统可大大提高污泥的处置规模,日处置规模可达200吨/日。
-
公开(公告)号:CN103979819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215136.4
申请日:2014-05-21
申请人: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4B24/12 , C08G73/10 , C04B103/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膏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石膏缓凝剂是由二酸或酸酐物质与含氨类物质或L-天冬氨酸制备而成,将所述制备方法获得的缓凝剂加入石膏中,用于延长石膏建筑材料的凝结时间,减少石膏硬化体的强度损失。该缓凝剂是一种水溶性的氨基酸可降解聚合物,具有非常好的生物降解性,是绿色环保聚合物材料。缓凝剂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羧基、羰基、酰基等基团,这些基团能够与Ca2+形成络合物,降低石膏的溶解速度、限制Ca2+向石膏晶体的扩散,阻碍石膏颗粒的水化,从而实现其缓凝作用。同时,减少了由于高水膏比引起的石膏孔结构劣化而造成的强度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4478243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91629.2
申请日:2014-12-19
申请人: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太行前景水泥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P40/14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水泥窑处置污泥的方法及用篦冷机处置污泥的水泥窑系统。所述方法是先将湿污泥制成干污泥颗粒,再将干污泥颗粒通过从水泥窑排出来的高温熟料加热,促使干污泥颗粒燃烧,最后,将烟气送入水泥窑三次风系统,将燃烧后的污泥颗粒与放热后的熟料送入水泥磨系统。所述水泥窑系统包括水泥窑和篦冷机,所述水泥窑和篦冷机通过窑头罩连通,所述窑头罩通过三次风管道与所述水泥窑连通,所述窑头罩上设置有污泥进料口,所述污泥进料口通过干污泥颗粒输送装置与干污泥颗粒料库连通。本发明的方法和水泥窑系统可大大提高污泥的处置规模,日处置规模可达200吨/日。
-
公开(公告)号:CN104310817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28937.6
申请日:2014-10-10
申请人: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P40/145
摘要: 一种利用工业污泥作反应活化剂干法制备水泥熟料的方法,采用粉煤灰掺入污泥中进行造粒和干燥的方法对工业污泥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过的污泥作为水泥反应活化剂加入到在水泥生料配料中,与水泥生料一同配料,按照传统水泥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预处理工业污泥的掺入量为水泥生料总重的2%~15%;其中工业污泥含有CaF2、P2O5其中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本发明利用工业污泥在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的反应活化作用,降低了熟料的煅烧温度,降低了水泥窑的用煤量,提高了水泥的强度,实现了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4261576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16236.0
申请日:2014-09-30
申请人: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C02F5/12 , C02F5/00 , C02F2103/002 , C02F2303/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洗灰水在蒸发结晶器中的阻垢防垢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蒸发结晶器垃圾飞灰洗灰水进料管上采用定量滴定方式、随洗灰水加入阻垢剂,在所述蒸发结晶器换热器壳体上施加一个超声波。所述装置包括蒸发结晶器,蒸发结晶器连接一个洗灰水进料管和出料管,蒸发结晶器中设置有换热器,在所述蒸发结晶器洗灰水进料管上设置有一个阻垢剂添加接口,一个与阻垢剂储罐连接的加药泵与阻垢剂添加接口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有一个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超声波换能器连接在所述换热器上。本发明方法和装置的引入减少了化学阻垢剂的使用,进而减少了其他离子引入,减少了污染,同时也减少了超声波能量的输出,二者的结合产生了良好的除垢防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979819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5136.4
申请日:2014-05-21
申请人: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4B24/12 , C08G73/10 , C04B103/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膏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石膏缓凝剂是由二酸或酸酐物质与含氨类物质或L-天冬氨酸制备而成,将所述制备方法获得的缓凝剂加入石膏中,用于延长石膏建筑材料的凝结时间,减少石膏硬化体的强度损失。该缓凝剂是一种水溶性的氨基酸可降解聚合物,具有非常好的生物降解性,是绿色环保聚合物材料。缓凝剂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羧基、羰基、酰基等基团,这些基团能够与Ca2+形成络合物,降低石膏的溶解速度、限制Ca2+向石膏晶体的扩散,阻碍石膏颗粒的水化,从而实现其缓凝作用。同时,减少了由于高水膏比引起的石膏孔结构劣化而造成的强度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4310817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528937.6
申请日:2014-10-10
申请人: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P40/145
摘要: 一种利用工业污泥作反应活化剂干法制备水泥熟料的方法,采用粉煤灰掺入污泥中进行造粒和干燥的方法对工业污泥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过的污泥作为水泥反应活化剂加入到在水泥生料配料中,与水泥生料一同配料,按照传统水泥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预处理工业污泥的掺入量为水泥生料总重的2%~15%;其中工业污泥含有CaF2、P2O5其中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本发明利用工业污泥在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的反应活化作用,降低了熟料的煅烧温度,降低了水泥窑的用煤量,提高了水泥的强度,实现了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4743765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65010.5
申请日:2015-04-09
申请人: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两段式干化处理污泥的方法,向80%以上高含水量的污泥中添加5%~30%的除臭破壁混合物得到碱性污泥,将碱性污泥送入一段烘干机同时通入水泥窑窑尾350~450℃的废气进行一段干化,将一段干化后污泥送入二段烘干机通入篦冷机低温段250~350℃废气分别进行二段干化,将经过两段干化后的污泥输送至污泥储仓,在自然干燥状态下干化至含水率20%以下送入水泥窑分解炉焚烧处理。本发明完全利用水泥窑废气余热,不需消耗外界热源;在污泥干化的同时还能消除恶臭,利于污泥后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496135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92166.1
申请日:2014-12-19
申请人: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太行前景水泥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P40/121 , Y02P40/128 , Y02P40/14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水泥窑处置污泥的方法和污泥气化水泥窑系统,所述用水泥窑处置污泥的方法是先将湿污泥制成干污泥颗粒,再将干污泥颗粒气化,然后,将气化后得到的燃气送入分解炉,将气化后得到的灰渣送入生料系统。所述污泥气化水泥窑系统,包括水泥窑和分解炉,所述水泥窑的进口和所述分解炉的出口连通,所述分解炉的进气口与气化炉的出气口通过燃气管道连通,所述气化炉的进料口通过输送系统与料库连通,所述气化炉的出渣口通过排渣系统与生料系统连通。本发明可大大提高污泥的处置规模;减少了固体污泥直接入窑其形态与煤粉、水泥原料细度之间的差异,增加了传质传热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