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669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278978.4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Ta表面掺杂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单晶正极材料包括:单晶正极材料(LiNixCoyMn1‑x‑yO2,x>0.6,y<0.2)内核和由Ta离子表面掺杂形成的金属富集层LiTam(NixCoyMn1‑x‑y)1‑mO2,x>0.6,y<0.2,0
-
公开(公告)号:CN113066980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293646.3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C01B25/37 , C01B32/05 , C01G39/00 , C01G53/00 , C30B29/22 , C30B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磷钼酸修饰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磷钼酸与乙醇混合,配置成磷钼酸乙醇溶液;将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粉末加入到所述磷钼酸的乙醇溶液中,搅拌使得乙醇挥发;在氧气气氛下煅烧,得到被包覆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在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所制备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导电性能好、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4623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355605.9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中锂的闭环回收再利用方法,包括:将回收的废旧电池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拆解,分选出负极片;用浸出溶液对负极片进行浸出,分离,富集,得到锂的富集液;将回收的废旧正极材料加入锂的富集液中反应实现正极材料补锂;将补锂后的正极材料除去杂质,得到再生的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筛选浸出溶液安全高效地提取电池负极中的锂,并可以直接重新应用于废旧电池正极补锂,实现了电池中锂的闭环回收再利用,极大的减少了回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56460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0379379.7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62 , H01M4/04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层状氧化物正极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及含其的钠离子电池,所述层状氧化物正极为钠锰与掺杂金属元素组成的四元层状氧化物正极,其化学式为Nax‑αMα[AyMn1‑y]O2,其中,0.05≤α≤0.3,0.4≤x≤0.9,0.1≤y≤0.5;M为掺杂进入所述正极的碱金属层的金属离子,M的离子半径不小于钠离子;A为所述正极的过渡金属层中的金属离子。所述M选自K+、Ca2+、Sr2+或Ba2+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A选自Li+、Mg2+、Zn2+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提供两种所述正极的制备方法,分别为固相制备法和溶胶凝胶制备法,所述正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7861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18861.1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4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阻燃固液混合固态电解质以及制备方法和含其的锂电池。所述阻燃固液混合固态电解质包括阻燃液相成分、锂盐和高分子网络结构,所述阻燃液相成分和锂盐分散在所述高分子网络结构中;其中,所述阻燃液相成分包括含磷有机化合物;所述含磷有机化合物包括磷酸酯、亚磷酸酯和膦酸酯及其卤化物,为高效的阻燃液体;所述高分子网络结构由高分子网络结构单体聚合得到;所述高分子网络结构单体选自含C=C的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高的机械强度。本发明得到的电解质能够较好地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06698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93646.3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C01B25/37 , C01B32/05 , C01G39/00 , C01G53/00 , C30B29/22 , C30B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磷钼酸修饰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磷钼酸与乙醇混合,配置成磷钼酸乙醇溶液;将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粉末加入到所述磷钼酸的乙醇溶液中,搅拌使得乙醇挥发;在氧气气氛下煅烧,得到被包覆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在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所制备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导电性能好、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06697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78978.4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Ta表面掺杂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单晶正极材料包括:单晶正极材料(LiNixCoyMn1‑x‑yO2,x>0.6,y<0.2)内核和由Ta离子表面掺杂形成的金属富集层LiTam(NixCoyMn1‑x‑y)1‑mO2,x>0.6,y<0.2,0
-
公开(公告)号:CN110649236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907214.X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北京壹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孔硅碳复合材料是由硅基材料和碳基材料粘接而成的,其中硅基材料包括硅、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且硅酸盐分散在硅的氧化物基底中,碳基材料包括碳材料和无定形碳包覆材料,碳材料与硅基材料相互接触并粘接在一起形成多孔结构,无定形碳包覆材料包覆在该多孔结构的表面;条件是以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为100%计,其中硅酸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30%。本发明所述的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表现出极低的膨胀率,同时具有高的比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以及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此外,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是一种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864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387936.4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功能界面锂离子电池富镍单晶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富镍单晶正极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铝源和磷酸盐,在消耗掉表面残碱(Li2CO3/LiOH)的同时形成AlPO4和Li3PO4的双功能包覆层。通过控制铝源和磷酸盐的加入量,以及通过加入方式以及煅烧方法的调整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产气,提升材料的热稳定性;还能加速离子在正极和电解液之间的传输,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本发明所述方法,得到一个双功能界面修饰层,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富镍单晶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提升,且操作简便,原料廉价易得,适合富镍单晶正极材料大规模商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075106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11175663.7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H01M4/139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锂负极自适应的弹性纳米修饰层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将一定量的处理液喷涂在金属锂负极表面或者将金属锂负极浸入到处理液中,得到带有自适应弹性纳米修饰层的金属锂负极,所述的处理液包括溶质、溶剂、添加剂三部分,其中溶质由具有聚醚链段的聚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与带有可反应性不饱和基团的羧酸组成。该方法得到的金属锂负极用于金属锂二次电池,能大幅提高目前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