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微反应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4522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810637347.5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混合技术,提出一种吸附器,所述吸附器(13)具有流体入口和出口,内部填充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器外表缠绕有加热管(5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吸附器的组合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微通道反应器(11)和吸附器(13),所述微通道反应器(11)具有多个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反应器(11)外表缠绕有加热管;所述吸附器(13)具有流体入口和出口,内部填充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器外表缠绕有加热管(5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可以让两种流体迅速升温并进行反应的装置。

    一种乳化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89150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810645360.5

    申请日:2018-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混合器技术,提出一种乳化装置,包括:用于高粘度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13);用于低粘度流体的第二流体通道(23);第一流体导流器(12),第一流体通道(13)的流体入口端连接到第一流体导流器(12);第二流体导流器(22),第二流体通道(23)的流体入口端连接到第二流体导流器(22);导流联箱(3),第一流体通道(13)的第一流体出口(11)和第二流体通道(23)的第二流体出口(21)共同连接到导流联箱(3)。本发明的乳化装置降低了油相的压降,提高了混合效果。

    一种针对膜基气体吸收的热循环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9309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635630.4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提出一种针对膜基气体吸收的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升温装置(3),设置在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一个输送导管上;降温装置(4),设置在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一个回流导管上;热循环装置,热循环装置设置在升温装置(3)和降温装置(4)之间,用于将输送导管内的高温流体和回流导管内的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循环装置包括半导体组,半导体组通过导热元件连接在升温装置(3)和降温装置(4)之间,而且半导体组通电。本发明直接利用装置中的余热,配合少量的电能就可以完成热量从低温热源到高温热源的传递,而且装置的占地面积会大大减小,紧凑度大大提高。

    一种乳化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891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45360.5

    申请日:2018-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混合器技术,提出一种乳化装置,包括:用于高粘度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13);用于低粘度流体的第二流体通道(23);第一流体导流器(12),第一流体通道(13)的流体入口端连接到第一流体导流器(12);第二流体导流器(22),第二流体通道(23)的流体入口端连接到第二流体导流器(22);导流联箱(3),第一流体通道(13)的第一流体出口(11)和第二流体通道(23)的第二流体出口(21)共同连接到导流联箱(3)。本发明的乳化装置降低了油相的压降,提高了混合效果。

    一种具有余热利用功能的膜基气体吸收装置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943786U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20950027.0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提出一种具有余热利用功能的膜基气体吸收装置,设置在升温区和降温区之间,用于将升温区和降温区的热量进行交换,包括:由半导体元件组成半导体组,半导体组通过导热元件连接在升温区和降温区之间,而且半导体组通电。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余热利用功能的膜基气体吸收系统,包括:位于升温区的升温装置(3);位于降温区的降温装置(4);热循环装置,用于将输送导管内的高温流体和回流导管内的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装置中的余热,配合少量的电能就可以完成热量从低温热源到高温热源的传递,而且装置的占地面积会大大减小,紧凑度大大提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